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7篇
  免费   497篇
  国内免费   396篇
航空   1966篇
航天技术   295篇
综合类   224篇
航天   57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178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87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An experimental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volutions of unsteady vortex structures downstream a lobed mixer/nozzle.Anovel dual-plane stereoscopic PIVsystem was used to measure all 3-components of vorticity distributions to revealed both the large-scale streamwise vortices produced by the lobed mixer/nozzle and the Kelvin-Helmholtz vortex structures generated due to the Kelvin-Helmholtz instabilities simultaneously and quantitatively for the first time.The instantaneous and the ensemble-averaged vorticity distributions displayed quite different aspects about the evolutions of the unsteady vortex structures.While the ensemble-averaged vorticity distributions indicated the overall effect of the special geometry of the lobed nozzle/mixer on the enhanced mixing process,the instantaneous vorticity distributions elucidated many details about how the enhanced mixing process was conducted.In addition to quantitatively confirming conjectures of previous studies,further insight about the formation,evolution and intera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nsteady vortex structures downstream of the lobed mixer/nozzle were also uncovered quantitatively in the present study.   相似文献   
962.
C/C-SiC复合材料两种制备工艺及材料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碳纤维整体毡为预制体,采用化学气相渗透法(CVI)制备出低密度碳/碳复合材料,再分别采用液相硅渗透工艺(LSI)制备出密度为2.1g/cm3的碳/碳-碳化硅复合材料(C/C-SiC),及先驱体转化工艺(PIP)制备出密度为1.9g/cm3的C/C-SiC.对2种工艺制备的C/C-SiC力学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PIP工艺制备的C/C-SiC弯曲强度为287MPa,明显高于LSI工艺制备的弯曲强度155MPa.  相似文献   
963.
超声速湍流流场的RANS/LES混合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对接/拼接网格技术,建立了基于分区混合和基于湍流尺度混合的双重RANS/LES混合计算模型,并对环翼低速绕流、翼型跨声速绕流和球锥带凹窗外形二维超声速绕流进行了初步的数值模拟.环翼和翼型绕流计算表明,该混合模型可给出较合理的湍流宏观平均量;球锥带凹窗外形二维超声速绕流计算表明,该混合模型可得到超声速瞬态湍流脉动流场,凹窗处存在复杂的旋涡结构和波系结构,呈现较大尺度的脉动.但该模型还需要进一步的考核验证.  相似文献   
964.
采用刷涂法在C/Si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Mo-Si抗氧化涂层,研究涂层的微观结构、氧化性能和热震性能.结果表明,涂层中存在微裂纹等缺陷,物相组成为MoSi2、SiO2、SiC和Si.1 400℃氧化时,微裂纹等缺陷迅速愈合.单层Mo-Si涂层试样经5 h氧化后,失重率高速5.90%,贯穿裂纹是涂层失效的主要原因.三层Mo-Si涂层试样经140h氧化后,失重率仅为1.37%,失重速率为3.80×10-5g/(cm2·h).在1 400℃(←→)100℃的热震过程中,涂层保持完整,热震50次的失重率为0.34%.经25次和50次热震后,涂层试样的弯曲强度保持率分别为90.30%和74.56%.三层涂层具有优异的抗氧化和抗热震性能,这与涂层的制备工艺和结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65.
侦察/打击一体化无人机作战效能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捕食者"侦察/打击一体化无人机的作战特点,在对有人机作战效能评估方法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侦察/打击一体化无人机作战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初步建立了作战效能的评估准则和数学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可靠性、使用环境、适用于侦察/打击一体化无人机的新式设备以及操作人员等因素的影响,对"捕食者"侦察/打击一体化无人机作战效能进行了计算、分析,给出了影响作战效能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966.
人工神经网络在数模混合电路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某导弹测试设备功能模块电路的故障诊断为例,研究了神经网络方法在数模混合电路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着重研究了基于仿真的故障模式获取方法及基于Matlab的网络训练方法。经过验证,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定位故障。  相似文献   
967.
多线程机制在导弹模拟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与某型通用测试系统配套的采用多线程机制设计的导弹模拟器的硬件结构及软件流程,重点阐述了Lab Windows/CVI多线程编程原理及其在模拟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68.
利用超声F扫描方法检测了经不同能量冲击后的碳/环氧复合材料层合板,并测量了复合材料冲击前后电阻.结合冲击能量、电阻变化、超声F扫描图像综合分析了冲击后碳/环氧复合材料的状况.结果表明,超声F扫描能够确定碳/环氧复合材料冲击损伤能量阈值;不同能量的冲击都会使碳/环氧复合材料的电阻发生变化,但只有大于能量阈值的冲击才会在复合材料中产生损伤;超声F扫描提高了基于电阻变化判断复合材料是否损伤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69.
分析了南飞公司当前CAD/CAM资源条件,应用情况和技术队伍状况,介绍了开展摩托车CAD/CAM应用技术的情况、应用目标以及推动该项应用技术的措施。  相似文献   
970.
大后掠翼大迎角定常与非定常俯仰气动特性及其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忻鼎定  余光志  袁礼 《航空学报》1997,18(2):129-134
 对装有“前端襟翼”和“前缘襟翼”的74°后掠三角翼, 在迎角0°~ 90°范围的定常和非定常 (俯仰振动, f = 0. 4, 0. 8, 1. 2Hz) 的空气动力特性以及襟翼的控制作用作了实验研究。定常流的实 验结果与解N 2S 方程的计算结果作了比较。非定常俯仰振动使气动特性的变化出现迟滞现象, 但 仍能保持襟翼对定常流控制所具有的优越性。不装襟翼的三角翼的部分校测结果与文献中相应数 据一致, 表明实验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