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70篇 |
免费 | 355篇 |
国内免费 | 210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084篇 |
航天技术 | 355篇 |
综合类 | 152篇 |
航天 | 74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6篇 |
2023年 | 58篇 |
2022年 | 50篇 |
2021年 | 78篇 |
2020年 | 83篇 |
2019年 | 76篇 |
2018年 | 50篇 |
2017年 | 71篇 |
2016年 | 109篇 |
2015年 | 60篇 |
2014年 | 138篇 |
2013年 | 72篇 |
2012年 | 131篇 |
2011年 | 150篇 |
2010年 | 81篇 |
2009年 | 105篇 |
2008年 | 120篇 |
2007年 | 103篇 |
2006年 | 95篇 |
2005年 | 96篇 |
2004年 | 95篇 |
2003年 | 78篇 |
2002年 | 66篇 |
2001年 | 48篇 |
2000年 | 33篇 |
1999年 | 33篇 |
1998年 | 38篇 |
1997年 | 25篇 |
1996年 | 23篇 |
1995年 | 27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26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除冰气囊作为涡桨类飞机常用的除冰系统,评估其对全机气动特性的影响对飞行性能与安全有重要意义。基于某飞机上安装的气囊除冰系统,采用CFD 方法模拟其工作时的全机气动特性,研究气囊简化模型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气囊膨胀高度增加,对全机气动特性影响显著,失速迎角提前约10°,最大升力系数损失近60%,最大升阻比降低约2.9;受膨胀气囊外形影响,机翼前缘呈展向流动特征,后缘流动分离区域长度与除冰气囊的安装长度相当;机翼前缘压力分布受膨胀气囊外形的影响出现震荡,从而影响整个翼面的压力分布;随简化气囊膨胀高度增加,失速迎角最大提前约1°,最大升力系数损失约21%,最大升阻比降低约2.2。 相似文献
22.
一类基于四面体组合单元的模块化构架式可展开天线机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现有基于四面体单元的构架式天线机构结构复杂、收拢率低、运动副数量多等问题,基于3RR-3RRR四面体组合单元和基于3RR-3URU四面体对称组合单元分别提出了两种新型模块化可展结构。以3个组合单元组成的模块化结构为分析对象,首先,详细介绍了模块化结构的组成及虎克铰轴线布置,并利用组合单元本身的自由度数目及性质,采用拆杆-等效-复原的思想,应用螺旋理论和G-K公式分别对提出的两种模块化结构进行了自由度分析,得到了自由度数目及性质。其次,应用Adams动力学仿真软件对两种模块化结构进行运动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自由度分析的正确性。以完全展开和完全收拢时机构所占的空间体积比值表征该机构的收拢率,计算现有基于四面体单元的非模块化机构与提出的模块化机构的收拢率。最后,对比分析非模块化机构与模块化机构的自由度数目、运动副数目及收拢率。分析结果表明,基于3RR-3URU四面体对称组合单元的模块化结构既能实现较大收拢率,自由度及运动副数目也相对减少,且组成大型天线时杆件类型较少。研究结果为该类模块化构架式可展天线结构的设计与分析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3.
导引头天线的研究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要介绍雷达导引头天线发展概况的基础上,论述了新一代雷达导引头天线的体制、形式及结构特点,提出导引头天线的技术发展方向是高效率、低旁瓣、薄型化。最后指出,毫米波导引头天线也是今后导头天线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4.
介绍了天线分析仪控制系统研制过程中的硬件设计关键技术,并提出了轴角转换器控制卡的设计方案,实验表明该方案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与通用性。 相似文献
25.
为提高大型可展开天线的指向控制精度,并适应喷气卸载等在轨工况,基于Craig-Bampton法建立了表征柔性天线指向的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采用信标的大天线指向控制方法.该方法先基于卡尔曼滤波,对大天线的振动状态进行检测,若天线未出现明显振动,则通过信标敏感器修正天线指向偏差,同时引入星本体姿态敏感器以保证稳定性;若天线振动超过阈值,则仅引入星本体敏感器以衰减振动,直至天线未出现明显振动.最后利用瑟拉亚(Thuraya)卫星的在轨实测热变形数据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在未受到喷气扰动时,大天线指向精度优于±0.02°,在受到喷气扰动后,系统可正确检测并切换跟踪输入.这说明,该指向控制方法在保证稳定性的同时,可以有效修正大天线指向偏差,并能适应在轨位保、卸载喷气工况. 相似文献
26.
飞机数字化装配技术的发展要求提高装配自动化水平,工业机器人因此得到广泛使用,而工业机器人在定位精度与结构刚度上的局限性又催生了力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力控制技术不同于传统的位置控制,是利用安装在机器人上的传感器反馈力的数据,以此为依据驱动机器人将构件或工具送达最佳装配位置的技术.叙述了力控制技术的发展背景、基本原理、系统组成与应用实例,并对力控制技术在飞机数字化装配中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7.
28.
反射面天线的双站雷达截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导出了任意旋转反射器天线在任意双站角的散射场和雷达截面(RCS),其中反射场由几何光学法(GO)求得,绕射场则利用基于物理绕射理论(PTD)与等效线电流辐射积分公式导出的等效电磁流法求得。分别计算了轴向入射和偏轴向入射时在任意散射方向上水平极化与垂直极化两种情况下的双站RCS,并给出了这些结果的立体图形式。方法简化为单站情况时的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大致相符。 相似文献
29.
1.引言 在航天高技术中,由于星体充液量的增大以及飞行器姿态指向精度的严格要求,从而液体晃动问题受到了国内外科技界的广泛重视。飞行器在外层空间正常飞行时,液体处于失重状态,此时,不能忽视表而张力的作用,静止自由液面呈特殊曲面,其形状直接影响着液体的动力学特性由于卫星在入轨后处于稳定的自旋状态,这时液面由液体表面 相似文献
30.
《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includes Cospar's Information Bulletin, Space Research Today)》2023,71(1):375-389
The FY3C and FY3D satellites were equipped with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occultation detector (GNOS) receivers that received both GPS and BDS-2 signals. For further improving precise orbit determination (POD) precisions, we estimated receiver GPS and BDS signal phase center variations (PCV) models with 2° and 5° resolutions and set the different weights for GPS and BDS-2 observations in the combined POD. The BDS-based POD precision using BDS-2 satellite antenna phase center offset (PCO) values from the China Satellite Navigation Office (CSNO) are not as accurate as those obtained from the 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 (IGS) Multi-GNSS experiments project (MGEX). The estimated receiver GPS and BDS PCV models with 2° and 5° resolutions were estimated from the GPS phase residuals of GPS-based POD and BDS phase residuals of combined POD, respectively. In most cases, the POD precisions using the estimated PCVs with 2° resolution are superior to those with 5° resolution. The precisions of the BDS-based POD and combined POD were both improved by introducing the receiver BDS PCV models. The weighting for GPS and BDS-2 observations can further improve the precision of the combined POD. The tested results of selected weights are better than those with equal weight in the combined POD. The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orbital precisions of FY3C are worse than those of FY3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