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61篇 |
免费 | 621篇 |
国内免费 | 205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262篇 |
航天技术 | 295篇 |
综合类 | 200篇 |
航天 | 33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7篇 |
2024年 | 41篇 |
2023年 | 41篇 |
2022年 | 76篇 |
2021年 | 63篇 |
2020年 | 102篇 |
2019年 | 98篇 |
2018年 | 88篇 |
2017年 | 95篇 |
2016年 | 102篇 |
2015年 | 91篇 |
2014年 | 119篇 |
2013年 | 94篇 |
2012年 | 109篇 |
2011年 | 114篇 |
2010年 | 81篇 |
2009年 | 93篇 |
2008年 | 85篇 |
2007年 | 72篇 |
2006年 | 68篇 |
2005年 | 52篇 |
2004年 | 39篇 |
2003年 | 44篇 |
2002年 | 37篇 |
2001年 | 31篇 |
2000年 | 32篇 |
1999年 | 27篇 |
1998年 | 24篇 |
1997年 | 22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26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51.
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强耦合系统.控制的关键在于根据给定的悬浮力和转矩得到所需要的绕组电流和超前角.在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针对现有文献中超前角和绕组电流计算流程的不足,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计算方法避免了在超前角求解过程中,计算流程的中断.改进算法首先对给定的悬浮力和转矩是否能够同时满足进行了判断.当不能同时满足给定的悬浮力和转矩时,给出了一种计算超前角和绕组电流的算法;当能够同时满足给定的悬浮力和转矩时,超前角和绕组电流由判别式计算,改进算法使计算出的超前角能够位于有效区间内.此外,针对计算出的绕组电流有可能超过限值的情况,对算法进行了补充.采用改进算法后,在实验样机上进行了实验验证,实现了样机的稳定悬浮. 相似文献
352.
非线性PD型比例导引鲁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存在视线角速度测量噪声时非线性比例微分(PD)型比例制导方案的鲁棒性,以近距大离轴角发射和目标大机动为拦截条件,对四种视线角速度测量噪声方差进行蒙特卡罗仿真模拟。结果表明,非线性PD型比例制导方案抗视线角速度测量噪声的鲁棒性强,对机动目标拦截制导精度高,是一种具工程应用价值的高精度末制导方案。 相似文献
353.
354.
为了研究热管倾斜角度和压力对热管蒸发段、冷凝段传热系数以及最大换热功率的影响,对使用水基CuO纳米流体为工质的倾斜微槽道热管强化换热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实验装置主要由带角度调节功能的微槽道热管和加热、冷却系统组成.实验结果发现,用水基纳米流体替代去离子水为工质时,热管整体换热特性得到明显增强,蒸发段、冷凝段传热系数以及最大功率都能大幅度提高,总热阻明显降低.倾斜水热管的蒸发段和冷凝段传热系数比水平水热管的有大幅提高,但最大功率变化不大.而倾斜纳米流体热管不但蒸发段和冷凝段传热系数比水平纳米流体热管有大幅提高,而且最大功率更有接近一倍的增加.对水和纳米流体两种工质,对应于最佳换热特性的倾斜角都是75°.因此,纳米流体对倾斜热管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55.
356.
为改善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CF/PEEK)在铣削加工时所产生的毛刺、分层以及表面凹坑等缺陷,采用超声辅助铣削的加工方式分别沿0°、45°、90°、135°四种纤维方向角对CF/PEEK进行实验,并与传统铣削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超声辅助铣削与传统铣削相比,切削力更小且加工质量更优。沿90°纤维方向角对试件进行超声辅助铣削,切削力、表面粗糙度和毛刺高度降幅最显著,分别降低了16.79%、28.9%和71.9%。而且在相同的加工参数下,超声辅助铣削与传统铣削相比,能够有效地改善表面凹坑、分层等表面缺陷。 相似文献
357.
358.
可控的过失速机动是先进战斗机超机动性能的重要标志,飞机飞行包线的扩大已超出传统的大气数据系统测量范围,可靠的迎角、侧滑角、总压、静压等飞行大气数据是制约先进战斗机过失速机动中飞行控制的关键因素。以中国推力矢量验证机为对象,基于过失速机动飞行试验的数据,开展大气参数估计与验证研究。结合过失速机动的时间与空间特性,研究了基于风速、地速、空速矢量和惯性姿态、导航参数的大气参数融合计算方法;针对过失速大迎角状态下飞机周围气流非定常、模型非线性导致的融合大气参数误差的复杂特性,进一步构建深度神经网络,对机动状态融合迎角、侧滑角的强非线性误差进行拟合。仿真和飞行试验表明:该方法可在大迎角飞行状态下实现主要大气参数的融合估计,过失速机动过程中融合迎角误差优于2.3°,融合得到的大气参数可为过失速大迎角机动飞行控制提供可靠的大气参数状态反馈。 相似文献
359.
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