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9篇
  免费   192篇
  国内免费   220篇
航空   1226篇
航天技术   194篇
综合类   191篇
航天   18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微扑翼飞行器高频扑动时机翼与机身最大载荷急剧增加,严重影响飞行性能和飞行寿命。分析微扑翼扑动过程中机翼运动情况及受力情况,建立扑动过程中机翼升力、阻力和惯性力数学模型,提出以改善载荷在时间域上分布情况为目标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并且在Matlab环境下采用NSGA-Ⅱ算法进行求解,得到悬停状态下的Pareto最优解集。结果表明:提出的优化模型使升力峰值与惯性力峰值显著降低,载荷分布情况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82.
航路序贯飞行条件下的航空器自主间隔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航路序贯飞行条件前机减速情况下两航空器的间隔保持问题,在考虑航路飞行存在的随机扰动因素的情况下,提出了基于滚动时域控制的航向角调整和真空速调整的混合间隔保持策略。对不考虑随机扰动的静态离线优化、仅使用速度调整的在线优化和混合间隔保持控制律在线优化3种间隔保持策略进行了对比,仿真的结果表明,不考虑随机扰动的静态优化在预计机动时间结束后没有回到航路中心线,仅考虑速度调整的间隔保持策略在254 s内完成了机动飞行,同时采用速度调整和航向调整的混合间隔保持策略在97 s内完成了机动飞行,机动效率提高了61.8%。结果表明了混合间隔保持策略的有效性、高效性及鲁棒性。  相似文献   
983.
基于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的智能航空客运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文生 《航空学报》2019,40(1):522415-522415
计算机小型化、物联网、无线宽带通信、人工智能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对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作为使能技术,其在航空上的应用将对飞机设计、飞机飞行和维修保障等领域产生革命性的变革。未来的飞机将具有强大的信息智能感知和处理能力,依托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实现多维度物联,并结合智能地面系统,共同完成智能飞行、智能维护和智能运营等业务流程。本文总结了上述新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航空应用前景,提出了基于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的智能航空客运系统的概念,设计了系统架构,描绘了典型应用场景,识别了关键技术并指出了面临的挑战。研究成果有助于飞机制造商更好地设计面向未来的智能飞机,也有助于航空公司对智能飞机进行高效的运营和管理。  相似文献   
984.
为实现对航天器测试洁净室环境的实时监测,设计了一套自动、实时环境监测报警系统。采用最新的PoE技术,设计了符合IEEE 802.3at标准的PoE分离器电路,实现供电与信号传输通路的共用,使得终端监测仪集成化,减少了线缆接口,系统稳定性和灵活性都得到了大幅提高。经验证,本监测系统长时间运行良好,可广泛应用于多领域的洁净室监测。  相似文献   
985.
防空导弹尾追拦截目标的遭遇点预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充分发挥导弹武器系统的全向拦截能力,防空导弹需要面对拦截发射时即处于尾追逃逸态势目标的问题。结合防空导弹任务特点,设计了一种兼顾迎击、尾追拦截态势的遭遇点预测方法。根据导弹与目标在发弹时刻和拦截过程中的相对运动关系,建立常规迎击态势下的遭遇点预测模型。针对尾追拦截的特殊情况,分析预测模型对弹目相对运动关系描述的适用性,并进一步研究目标初始参数对预测模型收敛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优化运动几何关系描述模型,结合收敛条件设计迭代算法,形成尾追拦截态势下遭遇点的预测方法。该方法修正了目标穿越发射点上空引起的模型适用性问题。仿真结果表明:迭代算法对迎击、尾追目标态势均快速收敛,预测精度满足工程应用要求,为导弹全向拦截时的遭遇点预测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986.
How does gesturing during route learning relate to subsequent spatial performance? We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stures produced spontaneously while studying route directions and spatial representations of the navigated environment. Participants studied route directions, then navigated those routes from memory in a virtual environment, and finally had their memory of the environment assessed. We found that, for navigators with low spatial perspective-taking performance on the Spatial Orientation Test, more gesturing from a survey perspective predicted more accurate memory following navigation. Thus, co-thought gestures accompanying route learning relate to performance selectively, depending on the gesturers’ spatial ability and the perspective of their gestures. Survey gestures may help some individuals visualize an overall route that they can retain in memory.  相似文献   
987.
There is a general agreement that landmarks in route directions should be perceptually salient and stable objects. Yet, other attributes, such as (animated) motion, can also attract visual attention and make entities salient.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investigate if and when speakers refer to moving entities in route directions and how listeners evaluate such instructions. We asked speakers to watch short videos of different crossroads with and without moving landmarks and give directions to listeners, who in turn had to choose a street on which to continue (Experiment 1) or choose the instruction they most preferred among three route directions (Experiment 2). Results reveal that speakers mentioned moving entities, especially when the trajectory was informative for the place where a turn should be taken (Experiment 1). Listeners had no problem understanding instructions with moving landmarks (Experiment 1). Yet, participants chose instructions with stable landmarks more often (Experiment 2). These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automatic route directions generation.  相似文献   
988.
熵方程在瞬态空气系统流动方向判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非平衡态的熵方程应用于空气系统的求解中,推导了管道元件和节流元件内的熵产变化率的表达式,并通过熵产的非负性来判断流体的流动方向。结合模块化的建模思想,建立了瞬态空气系统流体网络法仿真程序。使用Shock-tube 模型与双腔模型进行验证。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表明利用非平衡态的熵产能够准确判断瞬态空气系统中的流动方向,克服了总压判断的局限性,加速了空气系统的收敛。   相似文献   
989.
基于非定常喷气的压气机模型及模态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定常喷气下的多维压气机系统模型为基础,考虑引入非定常喷气带来的质量和动量效应,建立了非定常喷气下的多维压气机系统模型;分析了压气机主动稳定模态控制机理,并在上述模型基础上设计了非定常喷气下的模态控制律。以某压气机为例,在失速工况下,分别进行无喷气开环性能和非定常喷气下模态控制仿真。结果表明:与定常喷气模态控制相比,采用非定常喷气进行模态控制,流量仅为定常喷气的57%~80%,即可达到相同的控制效果,可有效减少喷气控制的流量,并且前4阶模态控制可以扩展压气机稳定工作范围达2.34%;控制模态越多,扩稳范围越大。   相似文献   
990.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前体/进气道一体化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前体/进气道一体化设计的问题,以总体指标为约束,采用数值设计手段开展了前体/进气道一体化设计,并对高超声速飞行器进行测压/测力试验,考核了前体/进气道的一些主要性能,结果表明:①设计状态下,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前体/进气道性能符合总体指标要求,设计手段有效;②数值手段模拟结果和风洞试验结果吻合良好,流量系数最大误差为4%,总压恢复系数最大误差为42%,数值算法有效;③前体/进气道的附加阻力随来流马赫数的增大而减小,0°攻角下,在来流马赫数为4时,附加阻力占总阻力的172%,在总体设计时应予以考虑;④在进行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通流测压/测力试验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进气道不起动的试验预案,防止由于进气道不起动导致整个试验的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