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3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26篇
航空   1417篇
航天技术   39篇
综合类   43篇
航天   9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08篇
  2007年   361篇
  2006年   205篇
  2005年   208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16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21.
The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variometric approach has emerged as an attractive alternative to traditional well-developed positioning techniques including relative positioning and 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 Previous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e capability of the variometric approach to retrieve coseismic displacements at centimeter-level precision, in a real-time manner using only readily available broadcast ephemeris. This study presents the first results compar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variometric approach by using a variety of precise satellite orbit and clock products. Totally six kinds of products are included in our evaluation, namely the broadcast, IGS (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 ultra-rapid (predicted), ultra-rapid (observed), rapid, final (30-s clock) and CODE (Center for Orbit Determination in Europe) final (5-s clock) products. Static and dynamic experiments are conducted using 1-Hz GPS data covering a relatively large area in China during the 2008 Wenchuan MW 7.9 earthquake. After removing the linear trend, the displacements using broadcast, ultra-rapid (predicted), ultra-rapid (observed) and rapid products reach nearly equivalent precisions at centimeter level. By using final and CODE final products, the precision of displacements can b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from 1.9–2.0 cm to 0.4–0.7 cm horizontally, and from 6.0–6.2 cm to 1.0–1.7 cm vertically for the dynamic experiments. The displacements using the CODE final products achieve the best precision, improved by more than 40% compared to those using the IGS final products. With the availability of IGS high-rate real-time precise products, this approach is promising to capture coseismic displacements more precisely in real time, which is crucial for earthquake and tsunami early warning.  相似文献   
322.
本文对复合材料缠绕制品力学性能、耐燃烧性、吸水性、老化性能的测试进行了论述,这些试验方法、标准将为缠绕制品的可靠性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23.
简要介绍了第十一届新加坡航展的参展情况。通过参观访问深感军民用发动机市场竞争十分激烈。GE、PW、RR等公司均积极地参与了中国ARJ21新支线喷气客机选发的竞争,我国“新舟60”首次参展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关注。  相似文献   
324.
本文进行了对比性的实验,以研究相变材料微胶囊(MEPCM)-水悬浮液在水力直径为2.71mm的矩形小通道内的层流流动传热性能.实验中用的MEPCM颗粒的平均粒径为4.97μm,与蒸馏水混合制备成质量浓度范围为0~20%的MEPCM-水悬浮液.对比性的实验是指,在相同的悬浮液质量流量和热力条件下,使用不同浓度的MEPCM悬浮液进行传热实验.实验发现,MEPCM悬浮液的冷却性能严重依赖于悬浮液的质量流量和悬浮液的质量浓度.质量浓度为5%的悬浮液在在整个质量流量范围内总是表现出比水好的冷却性能,它对应的是更低的壁面温度以及更好的传热系数.而对于更高质量浓度的悬浮液,在低质量流量的情况下,它们具有很好的冷却性能;而在高质量流量的情况下,它们表现出的冷却性能比水更差,它们对应更高的壁面温度以及更低的Nusselt数.  相似文献   
325.
论述了创造高层次和大作用情报产品的基本途径.该途径包括奠定一项基础,即不断加大重要和重大情报需求的搜集力度;掌握两项前提,即提高把握重要和重大需求的能力与把握重要和关键资料的能力;求得三项保证,即突出研究、注重积累、力创精品;采取四项措施,即把大项研究做大、把长项研究重构、把多项研究合并、把所有研究搞全.  相似文献   
326.
某离心叶轮改型气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航空发动机离心压气机实施改型气动设计与数值模拟,以达到其“效率提高不低于2%”的性能指标。设计、计算结果表明:改型离心叶轮达到或超过了性能指标要求,可为类似的叶轮机改型气动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27.
汽油/空气两相脉冲爆震发动机触发爆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的触发爆震波是脉冲爆震发动机正常工作的关键所在。为了在多循环两相脉冲爆震发动机的缓燃到爆震转变过程中,有效的控制激波反射,成功的触发爆震。通过在爆震室内合理的排放障碍物来促进激波与火焰的相互作用,组织激波反射,适时的触发爆震,从而有效地缩短促发爆震的距离,并最终获得充分发展的爆震波。试验发现爆震管内同样的障碍物在不同的位置起到的作用不同。在直径58 mm,长度1275 mm的汽油/空气PDE爆震管内成功触发频率为50 Hz的爆震。   相似文献   
328.
航空发动机约简遗传规划起动非线性动态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一种新的用于航空发动机最优化起动过程数据驱动动态建模的约简遗传规划(PGP)算法。这种模型采用遗传规划产生航空发动机辨识模型的输入输出非线性模型集,并以二叉树结构表征函数项,运用正交最小二乘算法(OLS)估计二叉树分支对于模型精度的贡献并据此去除复杂、冗余的函数项,从而加快遗传规划的收敛速度,最后通过GP进化可获得简单、可靠、准确的线参数非线性线参数动态模型。实际发动机起动过程建模应用案例证明,这种思路对于具有非线性输入输出关系特征的数据可以产生鲁棒性好、解析性强的线参数非线性模型。   相似文献   
329.
以涡轮叶片新型超级冷却技术的研究为背景,在具有冷却通道的新型冷却结构中加入多孔介质,用实验的方法,模拟了离心力场下该新型冷却结构的热驱动换热现象,并与无多孔介质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旋转速度、热流密度和冷气进口速度的增大,装有多孔介质的新型冷却结构的热驱动换热能力逐渐增强。同时实验研究发现,加入多孔介质后该新型冷却结构比未加多孔介质时具有更好的换热效果。   相似文献   
330.
液体火箭发动机实验台液路系统工作过程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一维可压缩液体的瞬变管流方程出发,采用有限体积法,对液体火箭发动机实验台液路系统工作过程进行了一维数值仿真,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较好的描述了发动机实验台液路系统的工作过程,能为实验台系统的设计、故障诊断、优化以及实验发动机的性能分析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