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89篇 |
免费 | 635篇 |
国内免费 | 260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586篇 |
航天技术 | 337篇 |
综合类 | 893篇 |
航天 | 6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8篇 |
2024年 | 53篇 |
2023年 | 79篇 |
2022年 | 89篇 |
2021年 | 94篇 |
2020年 | 93篇 |
2019年 | 115篇 |
2018年 | 117篇 |
2017年 | 115篇 |
2016年 | 123篇 |
2015年 | 100篇 |
2014年 | 106篇 |
2013年 | 147篇 |
2012年 | 156篇 |
2011年 | 147篇 |
2010年 | 117篇 |
2009年 | 122篇 |
2008年 | 84篇 |
2007年 | 101篇 |
2006年 | 90篇 |
2005年 | 94篇 |
2004年 | 70篇 |
2003年 | 44篇 |
2002年 | 55篇 |
2001年 | 43篇 |
2000年 | 43篇 |
1999年 | 61篇 |
1998年 | 28篇 |
1997年 | 46篇 |
1996年 | 37篇 |
1995年 | 53篇 |
1994年 | 54篇 |
1993年 | 36篇 |
1992年 | 41篇 |
1991年 | 28篇 |
1990年 | 25篇 |
1989年 | 27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街道峡谷湍流流动的风洞试验与数值计算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1:250的风洞模型上,测量街道峡谷的平均流速,湍流度等参数,分析了街道峡谷内的湍流流动状态,探讨了屋顶来流风在街道峡谷内产生复杂流场的主要特征,并用三维湍流流模型对风洞试验模型进行了数值计算,试验和计算结果为研究街道峡谷风环境以及街道峡谷的传热传质过程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12.
利用CCD微机图像系统和实时全息技术,实时地显示并数字化采集在0.3m×0.3m跨超音速风洞中,M=1.99时绕钝锥及攻角为15°尖锥的三维复杂流场的全息再现干涉图。加用频闪光调制器解决了省去脉冲激光器而只用同一连续氦氖激光实现清晰地实时监视,同时以两倍帧频连续瞬间采图的兼容问题 ,物光参考光都用平行光,良好自然的干板制备、复位、使实时全息用于风洞实验不再困难。 相似文献
213.
高超声速风洞流场品质是气动力试验主要误差的决定因素,常规高超声速风洞流场均匀性虽然满足国军标GJB4399-2002《高超声速风洞气动力试验方法》对风洞流场品质的要求,但其风洞流场严格意义上说是“非均匀”的,这种流场非均匀性会对模型气动力特性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为此,在CARDC常规高超声速风洞中开展了某升力体模型和某通气模型“多位置试验”,验证了风洞流场的非均匀性对飞行器气动力(特别是力矩特性)试验结果有显著影响,这种影响量已远超过常规的风洞重复性试验误差,甚至大于国内现有的在AIAA-S071A-1999标准上建立的不确定度评估方法所获取的“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214.
利用三个几何相似的 RAE104翼型模型,用实验方法确定西工大翼型风洞(TAWX)的无堵塞干扰开闭比。对于不带测压轨及带测压轨两种状态的开槽壁分别采用2%及4%开闭比可认为近似于无堵塞干扰。利用测压轨测量该翼型风洞上下壁附近控制面的静压分布,并利用快速富里叶变换法计算马赫数及迎角修正量。由 TAWX 风洞与西德 DFVLR TWB 风洞实验结果的比较可以看出,当迎角为零时,两者结果吻合较好,说明无堵塞干扰开闭比的确定基本上是正确的,经过快速富里叶变换法进行马赫数及迎角修正后的 TAWX 有升力的实验结果也与 TWB 结果接近。 相似文献
215.
采用双尾支撑测量形式的加工、装配误差会使系统内应力过大,影响测量精度。针对某“双机身”飞机CTS 风洞试验气动力测量需求,发展基于多维力天平内置的风洞分布式支撑天平测力试验技术;研制具有消除系统内应力功能的双支撑系统,提出两种6 分量双支撑天平校准及测力方法,并对数据处理和双支撑系统可靠性进行检验加载、对比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风洞分布式支撑天平测力试验技术能够有效消除双支撑天平系统由于过约束而导致的固有装配内应力,双支撑天平系统各部分连接、测量可靠;两种校准测力方法测量精度相当,均能达到单台应变天平测量误差水平,可满足风洞试验测量精度需求;综合考虑现有校准设备校准能力,最终采用“合成式校准测力”方法进行的风洞试验,获得了满意的试验测力精度。 相似文献
216.
为获得某后掠翼飞机机翼下不同外挂形式的单独炸弹/炸弹组合体气动特性,在气动中心高速所1.2m×1.2m风洞中进行了试验研究。在M=0.60~0.95,α=-4°~14°,β=-6°~6°条件下,采用7台外挂天平对炸弹/炸弹组合体模型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飞机后掠翼和机身带来的侧洗流动使炸弹在零侧滑时存在较大的横向气动载荷;各炸弹不仅受到飞机的侧洗和下洗影响,而且各弹之间的相互干扰也非常严重。 相似文献
217.
218.
219.
针对高焓电弧风洞内部流动的热化学非平衡效应及气体组分和振动能量冻结效应导致的试验数据外推困难问题,基于高焓风洞喷管/试验段/试验模型一体化数值模拟的思路,通过数值求解三维热化学非平衡Navier-Stokes方程,开展了FD-15高焓电弧风洞典型运行状态下流场的数值模拟,与典型试验状态的气动热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研究了试验数据外推飞行条件的方法及有效性问题,分析了提高驻室总压对试验数据外推的影响。研究表明:(1)风洞试验段来流离解度高,热化学非平衡效应及其冻结现象严重;(2)热流校核试验测量数据位于一体化数值模拟的完全催化热流和非催化热流之间,分布合理,验证了计算方法和程序的正确性;(3)试验模型安放位置对模型表面压力和热流存在影响,模型与喷管出口的距离越大,模型表面压力和热流越低;(4)当驻室总压较低时,通过双尺度模拟准则(模拟飞行条件总焓和双尺度参数ρ∞L)外推热流失效,使用部分模拟准则(模拟飞行条件总焓和驻点压力)外推热流也会出现较大差异,在非催化条件下这一现象更加明显;(5)当驻室总压较高时,使用双尺度模拟准则或部分模拟准则外推飞行条件,产生的热流差异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220.
飞行试验是评估层流设计技术效能的有效手段,验证翼段布局参数是无人验证机气动力设计的出发点。澄清了\"相同设计升力系数法\"的工程实用价值,创新性设计了涵盖数值模拟、风洞试验、飞行试验的自然层流翼型减阻效果综合验证试验体系,在此基础上完善了1 t级双机身布局无人验证机初步方案。基于CFD手段详细分析了验证翼段弦长、展长、安装位置、安装角等关键布局参数对飞行试验效能及验证机本体气动特性的影响。风洞试验结果验证表明:验证翼段布局参数选择合理,纵向静稳定性适中,能够保持大范围稳定二维区域,满足飞行试验验证要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