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4篇
  免费   229篇
  国内免费   260篇
航空   654篇
航天技术   223篇
综合类   175篇
航天   20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机翼/外挂系统的颤振主动抑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奇凯  陈桂彬 《航空学报》1991,12(10):453-458
 本文对颤振主动抑制控制律进行了研究。研究对象为一小展弦比带外侧导弹的机翼颤振模型,模型具有外侧后缘控制面。依据该模型的全部动力特性和刚度特性,以最优控制为基础,采用动态补偿器方法,设计了两阶控制律。对该控制律进行了风洞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颤振临界速度提高了14%以上。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2.
智能旋翼的频域神经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频域内的神经控制方法在振动主动控制中因其允许复杂的控制算法,适合于智能旋翼的控制。在建立频域智能旋翼系统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频域内的智能旋翼神经控制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方法选取训练样本,建立频域神经模拟器,然后按照提出的算法进行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有效,并且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多输入多输出的定常线性系统的迭代学习控制问题, 给出改进的P型迭代学习控制算法, 该算法中利用最新算出的控制分量代替旧的控制分量, 这样可以加快控制输入的收敛速度, 利用该算法进行学习控制, 使系统的实际输出以更快的速度收敛于系统的理想输出.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给出了利用典型相关性分析研究人参所含的化学成分与其疗效关系的方法,计算出人参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权重。  相似文献   
15.
力控制反馈信号的神经网络法校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机器人的力反馈,主动柔顺控制和双向联想记忆的神经网络进行了综合研究,针对机器人腕力传感器输出信号的部分失真,提出了机器人擦洗平面玻璃力反馈信号神经校正的方法,并建立了相应的神经网络结构,在AdeptThree精密装配机器人上进行了试验验证,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液压能源管路系统振动主动控制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飞机液压能源管路系统的振动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一种基于振动主动控制(VAC)技术对飞机液压能源管路系统进行消振的方法,在手段上采用压电/压电致伸技术,以压电陶瓷(PZT)作为作动器,具有驱动力大、响应频率高和体积小等优点;控制方法上采用参数寻优的控制策略,它能始终能根据外界干扰因素的变化来调整控制参数.经过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证明其具有良好的自适应性和鲁棒性,在变转速和变负载情况下始终能保持最佳的消振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机器人学习控制旨在采用简单的控制器结构和易于实现的控制算法,提高机器人轨迹动态跟踪精度。本文讨论了机器人控制研究中存在的困难,简要回顾了早期学习控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机器人学习控制研究的现状。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一个三角机翼/外挂系统的颤振主动抑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理论上,对如何应用现代控制理论设计优化控制律进行了探讨;对非定常气动力拟合的Pade矩阵近似作了改进;提出了用理想极点和二次型性能指标进行双目标优化来确定加权矩阵的思想;在实现上,用状态观测器和单秩法极点配置两种方法设计了输出反馈控制律。风洞实验结果表明:用本文的方法所综合的控制律是合适有效的,成功地使机翼/外挂系统的颤振速度提高了15.7%,与理论计算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9.
The γ-ray emission of blazar jets shows a pronounced variability and this feature provides limits to the size and to the speed of the emitting region. We study the γ-ray variability of bright blazars using data from the first 18 months of activity of the Large Area Telescope on the Fermi Gamma-Ray Space Telescope. From the daily light-curves of the blazars characterized by a remarkable activity, we firstly determine the minimum variability time-scale, giving an upper limit for the size of the emitting region of the sources, assumed to be spheroidal blobs in relativistic motion. These regions must be smaller than ∼10−3 parsec. Another interesting time-scale is the duration of the outbursts. We conclude that they cannot correspond to radiation produced by a single blob moving relativistically along the jet, but they are either the signature of emission from a standing shock extracting energy from a modulated jet, or the superposition of a number of flares occurring on a shorter time-scale. We also derive lower limits on the bulk Lorentz factor needed to make the emitting region transparent for gamma-rays interacting through photon–photon collisions.  相似文献   
20.
We consider a relativistically moving blob consisting of an isotropic electron distribution that Compton-scatters photons from an external isotropic radiation field. We compute the resulting beaming pattern, i.e.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scattered photons, in the blob frame as well as in the observer’s frame by using the full Klein–Nishina cross section and the exact incident photon distribution. In the Thomson regime the comparison of our approach with Dermer (1995) results in concurrent characteristics but different absolute number of the scattered photons by a factor of fcorr = 3.09. Additionally, our calculation yields a slightly lower boost factor which varies the more from the corresponding value in Dermer (1995) the higher the spectral index p of the electron distribution ge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