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3篇
  免费   259篇
  国内免费   281篇
航空   1213篇
航天技术   172篇
综合类   151篇
航天   13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901.
合成射流流动特性实验研究及在燃烧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应用热线风速仪对合成射流激励器出口流场进行了较详细测量。实验结果表明,激励器流场可划分为2个不同的区域。在距离激励器出口10~15倍出口缝宽之前,流动具有强烈的非定常性;在此位置下游,流动特性与常规射流相似。在流向中心线上,随着向下游距离的增加,时均速度呈先增后降的趋势,湍流度则单调递减。当激励电压有效值40V、激励频率980Hz时,时均速度在15倍缝宽处达到最大,约14.2m/s,激励器出口附近湍流度近80%。在展向上,时均速度、湍流度均剧烈改变,梯度变化明显高于常规喷流。适当参数的合成射流激励可以改善扩散燃烧器出口温度分布、降低NOx生成量。   相似文献   
902.
针对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的发汗冷却传热过程建立了数理模型。模型中考虑了冷却剂与结构材料之间存在温差、并进行对流换热,即采用了局部非热平衡模型。同时,模型中还计及了冷却剂(氢)的热物性参数随温度和压力的剧烈变化及固体壁沿轴向的导热过程。  相似文献   
903.
涡轮叶栅前缘上游端壁气膜冷却的传热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对前缘上游有单排和双排孔冷却的涡轮导向叶栅端壁进行了详细的传热实验,在吹风比1,2,3下获得了当地气膜冷却效率和换热系数,结合流场测量结果分析了端壁冷却和换热规律。结果表明端壁气膜冷却在很大程度上受二次流的影响,冷却效果主要由吹风比决定,低吹风比喷射时,压力面附近的一个三角形区域没有冷气的覆盖,中、高吹风比喷射可以大幅度提高平均冷却效率并使冷气很均匀的覆盖在端壁上,双排孔喷射比单排孔喷射平均效率提高1倍左右。结果还表明尽管冷气喷射使端壁换热系数随吹风比的增大而显著增大,气膜冷却还是能有效的降低端壁的热负荷,其中以中吹风比双排孔喷射的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904.
孔位对涡轮叶片表面气膜冷却换热系数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惠人  马兰  许都纯  屈展 《推进技术》2005,26(4):302-306
采用放大的叶片模型,利用大尺寸低速线性叶栅风洞进行实验,测量了涡轮导向叶片表面不同位置单排气膜孔喷射时下游的换热系数,研究了孔排位置、吹风比的影响。风洞实验段由3个叶片组成,中间的叶片为试验叶片,由优质木材制成。试验叶片表面上开有15排气膜孔,吸力面3排,前缘区6排,压力面6排。实验中吹风比的变化范围是0.5~2.5。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气膜孔排位置的不同,喷气对换热系数的影响范围不同,换热系数受吹风比影响的变化趋势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05.
压电作动器用于振动主动控制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分析了利用压电作动器进行柔性结构振动主动控制的机理,从能量的角度对施加控制时悬臂梁自由衰减振动的阻尼比进行了理论计算,得出了主动阻尼比与反馈增益之间的关系。建立相应的实验系统,对上述关系式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906.
提出了求解计算席壁结构火焰筒壁温的七热流模型的另一种方法,使得该模型的求解不依赖于实验结果,从而可减小因实验误差所产生的计算误差,提高计算精度。结果表明,壁温的轴向分布规律与依赖于实验的求解方法的计算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907.
 对席壁冷却结构的平板实验件进行热态实验研究,测定反映该冷却结构冷却效果的两个无因次温差比η和θ的大小随冷却密流man/A平板的变化规律,一方面以检验本席壁结构的冷却效果,另一方面为七热流壁温计算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908.
从控制的观点阐述高次谐波控制(HHC)基本原理,提出HHC旋翼数学模型;机体振动数学模型;HHC参数辨识;控制律设计以及数字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909.
在考虑轴向导热的基础上,结合壁温分布实验数据,用纯气膜及冲击换热的研究成果,发展了计算纯气膜,夹层气膜及/气膜复合冷却火焰筒一维壁温分布计算程序,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二者基本吻合,研究表明,在冲击/气膜复合冷却计算中,应充分考虑Cm的值随Gc增大而增大的情况,且冲击/气膜冷却中的Cm取值高于纯气膜及夹层气膜冷却计算的Cm取值,本程序可用于纯气膜、夹层气膜及冲击/气膜复合冷却火焰筒一维壁温分布的初步分  相似文献   
910.
以双层壳型冲击/气膜复合冷却结构的平壁模型作为研究对象, 进行了该种冷却结构的复合冷却效果实验研究.研究中改变冷热气流吹风比M, 冲击距H/d, 冲击孔和气膜孔间距与冲击孔直径之比P/d等参数, 利用红外热像仪拍摄实验件的温度分布.研究结果表明:上述参数均影响双层壳型冲击/气膜复合冷却效果, 而且影响规律表现出较强的关联性.随着吹风比的增加, 复合冷却效果逐步增强;在实验工况条件下, 存在一个最佳冲击距H/d范围使得复合冷却效果最佳;同时在冲击孔和气膜孔之间也存在一个最佳的P/d范围, 使得复合冷却效果达到最大.当H/d=0.5和P/d=4时, 双层壳型冲击/气膜复合冷却结构能达到最佳的冷却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