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8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284篇
航空   659篇
航天技术   80篇
综合类   94篇
航天   7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81.
基于灰色神经网络的疲劳裂纹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对构件疲劳损伤进行预测,提出了基于灰色神经网络模型的疲劳裂纹扩展预测方法。将灰色GM(I,1)模型向BP网络映射,建立了一维灰色神经网络GNNM(1,1)模型。基于灰色GM(1,1)模型的发展系数和灰作用量给出了GNNM(1,1)模型初始权值。应用建立的GNNM(1,1)模型预测了某不锈钢构件腐蚀疲劳裂纹的扩展,并与GM(I,1)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表明GNNM(1,1)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和模型精度。  相似文献   
382.
采用解析计算法,计算了NEPE高能复合固体推进剂的爆速和爆压。通过对冲击波超压进行计算,确定了超压与距离的关系,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通过研究冲击波在空气中的衰减情况,确定出推进剂爆炸后的安全范围。研究结果表明,在无掩蔽的情况下,高能固体火箭发动机爆炸冲击波超压对人员有杀伤作用的距离为82 m,爆炸后人员的安全距离为120 m。  相似文献   
383.
弹性损伤的一般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不可逆热力学理论,未引入任何附加假设,建立了各向异性弹性损伤的一般理论.从理论上论证了由应变等效假设导出的经典损伤本构方程的近似性.首次阐明了材料损伤度的多种定义(损伤的单标量、双标量、二阶张量与四阶张量描述)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使连续损伤力学的理论体系更臻严密和完整.   相似文献   
384.
小波变换在层板实时损伤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小波变换作为复合材料层合板损伤检测信号的分析工具,在获得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动力学响应的基础上,应用小波分析工具对结构响应信号进行提取,对含噪声信号则先作降噪声处理,然后再进行小波分解,根据各种响应信号对损伤的灵敏度,选择损伤特征,通过捕捉结构出现损伤的时刻,实现复合材料损伤实时监控.   相似文献   
385.
大型降落伞开伞过程中的“抽鞭”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抽鞭"现象是在大型降落伞开伞过程中可能的顶部甩动现象,它可能造成伞衣破损、不对称充气、伞衣翻转、鞭打等后果,严重时可能造成回收任务完全失败。该文对美国回收系统降落伞开伞过程中出现的"抽鞭"现象及其后果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避免"抽鞭"现象的途径。目前对这一现象的机理还缺乏深入研究,有必要从理论和设计上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86.
用10 MeV质子和钴60 γ射线进行CCD空间辐射效应评估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文章用10MeV质子和钴60γ射线对CCD(Charge Coupled Device)进行了辐照试验,分别计算得到了电离总剂量和位移效应的失效剂量。通过分析比较得出:在空间环境中,相对于电离总剂量效应而言,位移效应对CCD的损伤更为严重。因此,进行CCD辐射效应评估时,不仅要考虑电离总剂量效应,还要考虑位移效应。文章还探讨了评估CCD抗位移损伤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387.
文章指出航天器的安全性涉及到材料、元件、器件、子系统、系统和整机6个层次。虽然预测和防止失效的任务是在整机层次,但是损伤却是起源于材料的微损伤这一最底层。损伤从原子层次到整机层次的在多个尺度层次上的演化诱致了整体的破坏。由此引入多尺度力学,即研究各种不同长度尺度和时间尺度相互耦合现象的科学。文章试图将力学的宏观运动方程和微结构转变的动力学方程组成统一的方程组,从而得到宏观标量损伤D与微损伤数密度n的关系。文章还指出对于航天器的抗辐射加固问题,微损伤成核和发展的特征时间,与宏观特征空间尺度,以及外加载荷的特征时间之间的耦合关系,即德博拉(Deborah)数,是判断这类损伤演化诱致失效问题的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388.
从微观层面而言,物体在声波激励共振中发生了失效破坏,显然是因为出现了破坏物质微观粒子之间结合力的因素。在大气中运动传播的声波进入物质体后转换为应力波,这种应力波(能量)的传导、扩散和聚集交合方式会对物质微观粒子结合薄弱之处的结合力产生影响。这是因为当声波作为外激励源能量作用于物质粒子并大到一定程度时,特别是在两个纵波对撞或在变向结构交汇处出现回波激振效应时,会使粒子间出现异常的能量变化,从而破坏了粒子间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如果物体中的粒子大量失衡,就会对物体产生整体结构性破坏作用,使物体结构强度下降、出现裂纹,甚至完全失效。  相似文献   
389.
谭晓明  张丹峰  战贵盼  王德 《航空学报》2020,41(8):223631-223631
舰载机起落架结构既要遭受海洋大气、海上盐雾和海浪飞溅等严酷海洋环境的侵蚀作用,又要承受较大的弹射起飞/拦阻着舰载荷,在海洋环境与疲劳载荷联合作用下超高强度钢起落架结构承载能力显著劣化,对使用安全构成严重挑战。针对超高强度钢喷丸和未喷丸两种试验件,基于舰载机服役的海洋环境,开展了腐蚀+疲劳交替试验和预腐蚀疲劳试验研究,得到了疲劳寿命变化规律,通过粗糙度、晶粒度、显微硬度、残余应力和疲劳断口分析,揭示了喷丸对疲劳寿命增强的作用机制、腐蚀+疲劳损伤交替作用机制和预腐蚀疲劳损伤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喷丸强化后疲劳寿命平均增幅为93.1%;对于喷丸试验件,深度约为20 μm的轻微点蚀,导致疲劳寿命衰减幅度达到30%;喷丸强化与腐蚀两者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竞争机制;腐蚀+疲劳交替作用损伤机制对该型超高强度钢造成的疲劳寿命衰减要比预腐蚀疲劳损伤机制严重得多,加速腐蚀试验时间相同的条件下前者疲劳寿命为后者的47%~54%。  相似文献   
390.
飞机战伤抢修评估与设计方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祖光然  裴扬  侯鹏 《航空学报》2020,41(6):523455-523455
飞机战伤抢修(ABDR)是提高飞机生存力与作战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开展战伤抢修技术研究覆盖飞机全寿命阶段。回顾了战伤抢修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分别从战伤评估、战伤抢修设计、战场维修与保障等3方面总结了战伤抢修体系要点,重点综述了战伤抢修预评估技术、战伤现场评估技术、战伤抢修设计准则与原则、战伤抢修设计与评价方法、战场快速维修技术、战场保障方法等方面的理论与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针对未来体系对抗与智能化作战环境,结合目前战伤抢修需求,提出了包括先进材料结构飞机战伤抢修技术、直升机战伤抢修技术、飞机战伤评估智能技术等战伤抢修技术研究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