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9篇
  免费   303篇
  国内免费   201篇
航空   929篇
航天技术   209篇
综合类   122篇
航天   35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61.
以经典三环控制结构自动驾驶仪、纯比例导引律为例,从自动驾驶仪的角度分析了导引头耦合度(隔离度)对控制系统的影响.耦合度通过改变自动驾驶仪内部的结构参数,极大地影响了控制系统性能,从而引发一系列其他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62.
为了研究翼吊发动机安装结构隔振特性并优化其隔振器设计,建立了发动机安装节-吊架-机翼结构理论分析及有限元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进行了模态验证并分析了安装结构的隔振特性.进行发动机3种典型工况下的结构动响应分析确定了振动传递的主路径.基于振动传递路径法研究了隔振器参数和安装位置对安装系统隔振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振动载荷经安装结构后低压转子转频和高压转子转频峰值响应分别降低22.03%和14.65%.低压转子转频振动传递主路径为发动机-前安装节-吊架-机翼,高压转子转频为发动机-后安装节-上连杆-机翼.通过合理设置隔振器位置可以使安装系统隔振率达到50.41%,隔振器的频率比为5和阻尼比为0.25时安装系统隔振率可达70.67%.为了优化整个发动机安装系统的隔振效果,设计隔振器时必须选取合适的安装位置和参数.   相似文献   
63.
基于功能脆弱性的空中交通相依网络流量分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兴隆  齐雁楠  潘维煌 《航空学报》2020,41(4):323479-323479
依据空中交通管理与航班运行规则,采用复杂网络理论构建由机场、航路与管制扇区组成的相依网络模型,建立不同扰动策略的影响规则,提出以网络流量熵和交通流损失比变化率为指标识别网络功能脆弱性。并以网络总流量熵最小为目标,建立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网络流量协调分配策略,以降低空中交通相依网络的脆弱性。以民航华北地区空域为原型,发现了其相依网络脆弱性表现规律和脆弱源,采用遗传算法求解网络流量分配方案,优化结果降低了网络总熵值和功能脆弱性,其中机场网络流量分配后效果最为显著,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可为空中流量管理决策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4.
为发展冲压发动机性能工程预估方法,建立了面向一体化计算的整体式液体冲压发动机性能计算模型,并使其兼容基团贡献算法,提高了拓展性。利用模型分析了冲压发动机在攻角0°~6°、高度0~18km、马赫数2.0~3.5、余气系数1.0~2.9范围工况多维度连续变化下,比冲、推力系数和燃油质量流量的速度-高度特性、高度-节流特性、节流-速度特性以及攻角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性能计算模型可在一体化计算条件下、基团贡献算法允许范围内,不依赖试验数据对冲压发动机性能预估,计算结果与技术参考值相比相对误差均小于14%。推力系数和比冲具有基本一致的速度-高度特性和相似的高度-节流特性,受燃气组分影响,推力系数和比冲的节流-速度特性差异明显。燃油质量流量的变化规律不同于比冲和推力系数,在进入平流层后呈现折缓趋势,而呈现连续性,速度越大、高度越低、余气系数越小,燃油质量流量越高,反之则越小。引入攻角以后,攻角越大,比冲和推力系数越低,进气道起动马赫数越高;攻角-起动马赫数曲线小范围内近似线性,攻角超过5.6°非线性加剧。  相似文献   
65.
梁田  刘波  矫丽颖 《推进技术》2020,41(5):1031-1038
为了研究压气机机匣端壁抽吸对间隙泄漏流动控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高负荷压气机叶栅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抽吸位置和抽吸流量率控制参数下的计算工况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端壁抽吸可以直接地影响叶尖泄漏流的结构形态和存在形式,减弱叶尖泄漏流的强度和影响范围,进而提升压气机叶栅的性能;当抽吸槽覆盖范围包含叶尖泄漏流形成位置及稍靠后附近区域时,所对应的抽吸方案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在0°攻角和0.5%的抽吸流量条件下前槽抽吸和中槽抽吸分别可获得7.04%和7.76%的叶栅总压损失增益;并且进一步研究发现端壁抽吸流量率存在上临界值,应针对不同攻角工况,在其相应的临界值范围内选择合理的抽吸流量,以达到用较小的吸气量实现对间隙泄漏流的控制。  相似文献   
66.
对于外形、内腔结构复杂,零件体积大,材料去除率高等特点的壳体,锻件加工要求所编制的数控程序异常复杂,数据庞大,手工编程难以编制程序。采用UGCAM作为编程手段,利用3维实体辅助编程技术解决此类问题。  相似文献   
67.
Land subsidence, due to natural or anthropogenic processes, causes significant costs in both economic and structural aspects. That part of subsidence observed most is the result of human activities, which relates to underground exploitation. Since the gradual surface deformation is a consequence of hydrocarbon reservoirs extraction, the process of displacement monitoring is amongst the petroleum industry priorities. Nowadays, Differential SAR Interferometry, in which satellite images are utilized for elevation change detection and analysis – in a millimetre scale, has proved to be a more real-time and cost-effective technology in contrast to the traditional surveying method. In this study, surface displacements in Aghajari oil field, i.e. one of the most industrious Iranian hydrocarbon sites, are being examined using radar observations. As in a number of interferograms, the production wells inspection reveals that surface deformation signals develop likely due to extraction in a period of several months. In other words, different subsidence or uplift rates and deformation styles occur locally depending on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excavation rates in place.  相似文献   
68.
概述了机载单站只测向定位最优机动求解算法,研究了基于最大方位角变化率准则下的观测机机动轨迹,得到理论上的最优定位机动,并结合实际运用,分析出两种近似最优的机动:“一”形(直线形)机动和S形机动,通过仿真,验证了这2种机动方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等效于最优机动,具有良好的定位效果。  相似文献   
69.
飞机电气系统参数测试标准实施中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本标准宣贯、研讨会上所提供的信息,分析了飞机电气系统参数测试标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瞬态电压和频率调制率等重点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70.
This paper performs a series of ground experiments (on the Earth) to obtain optimum parameter matching for a future core drill on the Moon. Three common stages, I, II, III, are recognized with respect to the cut per revolution (CPR), which is defined as the ratio between the feeding speed and the rotating speed. The optimum matching between the feeding speed and the rotating speed for drills locates at the boundary position between Stage II and Stage III, where the coring rate saturates and the weight on the bit and the driving torque are still low. Further data analysis of the ground experiments reveals that the optimum matching signifies a proportional relation between the maximum conveying rate (MCR) by the groove of the auger and its rotating speed. The kinetic analysis in an ideal condition without gravity, the friction from the auger groove and the pressure at the bit confirm a similar proporti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roportions needs further study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optimum matching obtained on the ground can be directly applied to future drills on the Mo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