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8篇
航空   247篇
航天技术   56篇
综合类   26篇
航天   5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281.
不同浓度NaCl溶液下典型铝/钛合金电偶腐蚀当量折算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电化学试验,分别测量了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2A12铝合金和TA15钛合金的极化曲线,利用极化曲线外推法,得到自腐蚀电流密度和自腐蚀电位,并分析其变化规律;测量了不同浓度、不同阴阳极面积比的电偶腐蚀电流;建立电偶腐蚀仿真模型,得到电偶电流仿真结果;基于仿真结果,利用当量折算系数法,计算不同浓度NaCl溶液与水介质的折算关系。结果表明:2种金属在溶液中存在电位差导致电偶腐蚀的发生;电偶电流的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较好,仿真模型可以用来对电偶腐蚀进行模拟;得到了2A12铝合金与TA15钛合金偶接后不同浓度NaCl溶液与水介质的折算系数。  相似文献   
282.
LY12铝合金型材粗晶对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LY12合金型材低倍粗晶及细晶状态下的性能对比试验情况,并得出了试验结论,为今后对呈现低倍组织粗晶的LY12或其他类似的铝合金型材审理使用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83.
采用SLS尼龙12设计并成形了某箭体低承载挡水板薄壁结构,重点就SLS尼龙12及其碳纤维增强材料的力学、热学、断口微观形貌以及制件SLS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选用牌号X1556尼龙12作为挡水板材料,其无缺口冲击强度81.2 kJ/m^2,断裂伸长率26.9%,烧结窗口温度差26.0℃,材料具备良好的抗冲击强度、断裂韧性和较宽的烧结窗口温度范围。优化设置成形工艺参数,如预铺粉起始温度为155℃,预铺粉保持温度168℃,加工温度169℃,填充速度4 000 mm/s,成形的挡水板制件外观良好,并且该制件通过了防水及耐热试验考核验证,为SLS尼龙成形技术在航天领域中的拓展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84.
基于Pro/E的快速设计平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特征元的概念,研究了利用Pro/E的二次开发功能建立基于参数化特征元的快速设计平台的方法,并建立了特征元库,可为用户提供一个高层次的快速设计环境,使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准备的各个环节得以并行展开,达到信息共享和信息流畅,进而提高产品的设计速度和设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285.
286.
287.
针对干涉配合铆接中预制孔工序带来的连接效率等问题,采用自冲摩擦铆焊(F-SPR)工艺,通过半空心铆钉高速旋转产生摩擦热软化铝合金,在无预制孔条件下获得机械-固相复合连接接头。根据接头成形质量确定F-SPR工艺合适的转换深度,分析了典型接头的微观组织特征,研究了进给速度对接头宏观形貌、硬度分布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转换深度为3.5 mm时可消除多余物、间隙、张开不足及裂纹等缺陷,实现铆钉与板材紧密连接;进给速度主要通过影响接头中母材硬度,进而影响接头拉剪及正拉力学行为。F-SPR工艺接头的拉剪强度约为2A12-T4铝合金母材抗拉强度的80%,相比于电磁铆接及自动压铆工艺具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288.
针对非比例加载路径对金属材料的疲劳行为及疲劳寿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对LY12CZ铝合金薄壁圆管试样进行了单轴、纯扭和90°非比例路径下的疲劳实验.结果表明单轴拉压与纯扭加载下的滞后环形状基本一致,应力与应变同时达到最大值及最小值.而90°非比例路径下,应力与应变的最大值并不同时到达,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材料在90°非比例路径下存在附加强化,但不明显.在相同幅值的加载应变下,90°非比例路径的Von Mises 等效应变的最大值比比例路径下的小,但是最大等效应变作用的时间却远远高于比例加载情况.在相同等效应变幅下,纯扭路径的疲劳寿命最高,单轴次之,90°非比例路径的疲劳寿命最低.  相似文献   
289.
在210℃、不同载荷下对硬铝合金2A12板状试样进行了单轴拉伸蠕变实验,得到了硬铝的蠕变损伤参数以及断裂时的部位和损伤度.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硬铝合金2A12板蠕变试样的有限元模型,基于简化的K-R损伤模型,分析了在210℃、恒载荷条件下的试样应变、损伤等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试样蠕变损伤与位置的关系.结果表明,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试样中心蠕变曲线都具有稳态阶段和损伤扩展阶段,与单轴试验的应变曲线十分相似.整个试样在离中心大约9~10mm处损伤比较严重,呈现明显局部化特征.  相似文献   
290.
为了研究失速期间翼面上的流动原理,一个8%的F/A-18E模型在NASA兰利中心16英尺跨音速风洞中进行了跨音速风洞试验。使用的技术方法集中在力、力矩、压力以及压力敏感测量相关的静态(或时间平均)和不稳定风洞数据与不稳定风洞失速事件上。文章集中在F/A-18E飞机的试制批构型在M数0.90时获得的数据上。通过天平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和压力测量以及通过对大量仪表信号的均方根(rms)计算,获得了机翼在失速过程中发生在机翼上的动态不稳定性。其次是概括了整个有关影响机翼失速过程的压力透视。通过分离迅速前移触发的不稳定事件观察8%F/A-18E模型感受的机翼急剧失速,在一个非常小的攻角增量范围内就能迅速地使分离从后缘前移到前缘襟翼铰链线。发生分离的攻角因试验而不同,攻角增量大于1。。使用压力敏感涂料观察了同时发生在两个翼段或不对称翼段上的机翼急剧失速。在深入了解发生在机翼上表面的流动结构和这些结构可能的不对称时,压力敏感涂料数据和机翼根部弯矩数据是必不可少的。8项静态数据试验进行的重复性分析为机翼急剧失速不稳定气动特性提供了一种快速、价廉的检验。重复性分析结果与用不稳定测量技术捕获的数据非常符合,该方法必将用于确定用专用仪表测量的、更复杂的不稳定数据的试验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