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32篇
航空   205篇
航天技术   147篇
综合类   33篇
航天   15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01.
介绍了一种用数字技术实现飞机视频记录的方法 ,并就某型飞机的技术要求设计和实现了机载视频记录系统。文中就数字压缩算法、工程实现中的技术要点和难点做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402.
密集模态组间非线性相互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平均 Lagrange函数与调制项关系的 ALFM法,研究了通过 2∶ 1内共振联系的密集模态组间复杂的非线性相互偶合作用,深入探讨了密频内共振与 2∶ 1内共振的关系,提出了密集模态组在低阶主共振条件下相互作用及整体表现的初步规律,对于具有密集模态的大型柔性航空航天结构的振动主动控制和模态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03.
氟橡胶-金属胶粘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氟橡胶与金属的粘接难题,制备改性Chemlok 607,OG,OG’和OGs四种胶粘剂,与国内合神FA-1、国外Chemlok 607胶粘剂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这四种胶粘剂用于未硫化氟橡胶与金属粘接时拉剪强度均远大于FA-1和Chemlok 607。改性Chemlok 607胶粘剂较好地解决了硅烷类胶粘剂与金属粘接性不好的问题。OG,OG’和OGs胶粘剂均可直接用于未硫化氟橡胶与金属的粘接,也可用于硅橡胶的粘接,是氟橡胶与金属粘接用的优良胶粘剂,目前已试用于汽车同步环中氟橡胶与金属的粘接。通过热失重分析(TGA)研究表明,OG,OG’和OGs胶粘剂固化物具有较高的耐热性及热稳定性。二氨基二苯砜(DDS)固化时会与氟橡胶在粘接界面处生成配位键,改善与氟橡胶的粘接性能,提高粘接强度。  相似文献   
404.
为了研究激光切割和机械加工两种方法在钣金件切边中对工件的影响,采用激光切割和机械加工两种方法制作拉伸试件,并利用CMT6000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在常温条件下完成了拉伸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整理完成了两种方法的对比,结果表明:激光切割试件和机械加工试件得到的两组拉伸曲线在颈缩后有明显区别,激光切割的试件在拉伸过程中没有明显颈缩,且延伸率明显小于机械加工试件的延伸率.  相似文献   
405.
Bulk mechanical alloying (BMA)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solid-state synthesis of p-type and n-type thermoelectric mate-rials Mg2Si1–xSnx (x = 0, 0.2, 0.4, 0.6, 0.8, 1) from element-powders at the room temperature in a relatively short time.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the Seebeck coefficient and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 Mg2Si1–xSnx are quite sensitive to the x-content. With the x-content rising,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increases. When x = 0.6, it reaches the lowest and Mg2Si shows an n-type of semi-conducting. However, when x = 0.2 and T >525 K, the Seebeck coefficient of the samples will change the opposite way. While x≥0.4, the samples present a p-type of semi-conducting. The figure of merit, Z of Mg2Si1–xSnx will be obtained in the range from 300 K to 700 K. When x = 0.6, Z proves to be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samples at 300 K≤T≤650 K.  相似文献   
406.
研究了不同表面处理方式、酸处理时间、酸处理中和剂及试件贮存时间等因素对ZN-1阻尼材料与硬铝的粘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浓硫酸对ZN-1阻尼材料进行表面处理,可以有效地改善其与硬铝的粘接效果;酸处理时间对ZN-1阻尼材料的表面形貌及其与硬铝的粘接强度无明显影响,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其表面的硫元素含量有增加的趋势;采用氨水、碳酸氢铵、碳酸氢钠、氢氧化钠水溶液或直接采用蒸馏水作为酸处理法的中和剂所制备的拉剪试样的破坏形式均表现为ZN-1阻尼材料破坏.此外,采用酸处理法制作的LY12/ZN-1/LY12粘接试样自然存放两年后其粘接强度基本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407.
导电硅橡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介绍了导电硅橡胶的两种导电机理,即渗流理论和隧道效应理论,综述了炭系和金属系两类导电填料的研究进展状况,并论述了温度、压力和加工工艺等因素对硅橡胶导电性能的影响,最后简要介绍了导电硅橡胶的应用状况并对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08.
文章考虑具有延误休假时间的N-策略M/G/1排队系统,通过全概率分解等技术研究了队长的瞬态和稳态性质,导出了在任意时刻t瞬态队长分布的拉普拉斯变换递推表达式和稳态队长分布的递推表达式,最后研究了稳态队长分布的统计性质。  相似文献   
409.
传统成形极限图(FLD)由第一主应变与第二主应变的比值构成。但FLD依赖于成形历史和应变路径。因此,本文采用成形极限应力图(FLSD)来预测铝合金5052-O1(AA5052-O1)的成形极限。将修订的Gurson-Tvergaard-Needleman(GTN)塑性势模型用来模拟Nakazima凸模胀形实验。采用带扫描电镜(SEM)的原位拉伸试验观察记录损伤演化过程以确定GTN模型中的材料参数。通过计算AA5052-O1三个损伤阶段的孔洞分数获得GTN模型参数。根据实验结果,原生孔洞体积分数、最大形核孔洞体积分数、临界孔洞体积分数,最终断裂孔洞体积分数分别为0.002918,0.0249,0.030103,0.04854。在断裂前最后一个载荷步获得的应力应变值用来绘制AA5052-O1的FLSD和FLD。与Nakazima凸模胀形试验和单轴拉伸试验结果相比较,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由原位拉伸试验确定的模型参数可用于研究韧性金属的成形极限。  相似文献   
410.
以新型高氮化合物3,6-双(1-氢-1,2,3,4-四唑-5-氨基)-1,2,4,5-四嗪(BTATz)取代RDX制得了BTATz-CMDB推进剂试样,获得了燃速结果,并利用TG-DTG,PDSC,单幅照相、燃烧波温度分布和熄火表面形貌及元素含量测试技术对推进剂的热分解特性及燃烧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发现,BTATz的氧平衡值较低,用其取代双基推进剂中的NC和NG后,推进剂的各能量特性参量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因此,BTATz在推进剂中的含量不宜太高。BTATz-CMDB推进剂适用于常规无溶剂成型工艺进行制造;BTATz在燃速提升方面具有突出潜力,尤其在对推进剂主放热反应催化加速的催化体系(邻苯二甲酸铅、己二酸铜和炭黑的混合物)作用下,燃速提升效果更加明显;BTATz-CMDB推进剂燃烧时的火焰符合双基系推进剂火焰的一般特征,但由于BTATz不存在类似RDX那样的熔融过程,该类推进剂燃烧产生了发散火焰束,燃烧表面由熔融状变为疏松珊瑚状,火焰强度增强;随着压强升高,燃烧表面产生发散火焰束的活性点增多,暗区迅速变薄,增加了火焰区向燃烧表面的热反馈,加速了燃烧反应;催化体系对推进剂燃烧反应的气相区影响不大,它加强了凝聚相及表面附近的放热反应,改变了推进剂燃烧表面的结构,在推进剂燃烧过程中,催化剂(新生态)在推进剂的燃烧表面富集,催化了推进剂的分解和燃烧,促进了推进剂燃速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