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32篇
航空   205篇
航天技术   147篇
综合类   33篇
航天   15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71.
以新型高氮化合物3,6-双(1-氢-1,2,3,4-四唑-5-氨基)-1,2,4,5-四嗪(BTATz)取代RDX制得了BTATz-CMDB推进剂试样,获得了燃速结果,并利用TG-DTG,PDSC,单幅照相、燃烧波温度分布和熄火表面形貌及元素含量测试技术对推进剂的热分解特性及燃烧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发现,BTATz的氧平衡值较低,用其取代双基推进剂中的NC和NG后,推进剂的各能量特性参量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因此,BTATz在推进剂中的含量不宜太高。BTATz-CMDB推进剂适用于常规无溶剂成型工艺进行制造;BTATz在燃速提升方面具有突出潜力,尤其在对推进剂主放热反应催化加速的催化体系(邻苯二甲酸铅、己二酸铜和炭黑的混合物)作用下,燃速提升效果更加明显;BTATz-CMDB推进剂燃烧时的火焰符合双基系推进剂火焰的一般特征,但由于BTATz不存在类似RDX那样的熔融过程,该类推进剂燃烧产生了发散火焰束,燃烧表面由熔融状变为疏松珊瑚状,火焰强度增强;随着压强升高,燃烧表面产生发散火焰束的活性点增多,暗区迅速变薄,增加了火焰区向燃烧表面的热反馈,加速了燃烧反应;催化体系对推进剂燃烧反应的气相区影响不大,它加强了凝聚相及表面附近的放热反应,改变了推进剂燃烧表面的结构,在推进剂燃烧过程中,催化剂(新生态)在推进剂的燃烧表面富集,催化了推进剂的分解和燃烧,促进了推进剂燃速的提高。  相似文献   
372.
传统成形极限图(FLD)由第一主应变与第二主应变的比值构成。但FLD依赖于成形历史和应变路径。因此,本文采用成形极限应力图(FLSD)来预测铝合金5052-O1(AA5052-O1)的成形极限。将修订的Gurson-Tvergaard-Needleman(GTN)塑性势模型用来模拟Nakazima凸模胀形实验。采用带扫描电镜(SEM)的原位拉伸试验观察记录损伤演化过程以确定GTN模型中的材料参数。通过计算AA5052-O1三个损伤阶段的孔洞分数获得GTN模型参数。根据实验结果,原生孔洞体积分数、最大形核孔洞体积分数、临界孔洞体积分数,最终断裂孔洞体积分数分别为0.002918,0.0249,0.030103,0.04854。在断裂前最后一个载荷步获得的应力应变值用来绘制AA5052-O1的FLSD和FLD。与Nakazima凸模胀形试验和单轴拉伸试验结果相比较,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由原位拉伸试验确定的模型参数可用于研究韧性金属的成形极限。  相似文献   
373.
针对香港国际机场航空交通量的灰色性和随机波动性,本文采用无偏灰色GM(1,1)代替传统灰色GM(1,1)模型,分析了2001—2012年香港机场航空交通量的数据,预测出2013年香港机场的航空交通量,然后用加权马尔科夫模型对预测结果进行优化。利用Matlab计算得后验差检验C值小于0.35,P值为1,拟合精度等级为好,表明动态无偏灰色马尔科夫能消除传统灰色GM(1,1)模型的固有误差,提高预测精度。加权马尔科夫模型对灰色预测结果优化得2013年香港航空交通量在352 241~370 780架次之间。  相似文献   
374.
研究了不同表面处理方式、酸处理时间、酸处理中和剂及试件贮存时间等因素对ZN-1阻尼材料与硬铝的粘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浓硫酸对ZN-1阻尼材料进行表面处理,可以有效地改善其与硬铝的粘接效果;酸处理时间对ZN-1阻尼材料的表面形貌及其与硬铝的粘接强度无明显影响,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其表面的硫元素含量有增加的趋势;采用氨水、碳酸氢铵、碳酸氢钠、氢氧化钠水溶液或直接采用蒸馏水作为酸处理法的中和剂所制备的拉剪试样的破坏形式均表现为ZN-1阻尼材料破坏.此外,采用酸处理法制作的LY12/ZN-1/LY12粘接试样自然存放两年后其粘接强度基本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375.
Bulk mechanical alloying (BMA)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solid-state synthesis of p-type and n-type thermoelectric mate-rials Mg2Si1–xSnx (x = 0, 0.2, 0.4, 0.6, 0.8, 1) from element-powders at the room temperature in a relatively short time.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the Seebeck coefficient and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 Mg2Si1–xSnx are quite sensitive to the x-content. With the x-content rising,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increases. When x = 0.6, it reaches the lowest and Mg2Si shows an n-type of semi-conducting. However, when x = 0.2 and T >525 K, the Seebeck coefficient of the samples will change the opposite way. While x≥0.4, the samples present a p-type of semi-conducting. The figure of merit, Z of Mg2Si1–xSnx will be obtained in the range from 300 K to 700 K. When x = 0.6, Z proves to be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samples at 300 K≤T≤650 K.  相似文献   
376.
导电硅橡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介绍了导电硅橡胶的两种导电机理,即渗流理论和隧道效应理论,综述了炭系和金属系两类导电填料的研究进展状况,并论述了温度、压力和加工工艺等因素对硅橡胶导电性能的影响,最后简要介绍了导电硅橡胶的应用状况并对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77.
根据江苏省海涂资源的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从全局和长远经济效益现值最大的观点出发,对各片海涂的上地利用作了优化和最优开发决策,从而进一步对多片海涂匡围进度进行最优决策。解决了海涂开发与匡围过程中的最优投资分配问题,建立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通用数学模型。该模型将复杂的决策优化过程化为线性规划与0~1规划相结合的层次体系,通过协调求解。方法简便、实用。  相似文献   
378.
利用AMESim+AMESet建立了丁烷微推进系统一维仿真模型,该模型包含:考虑丁烷相变的自增压贮箱、稳压气容、PID控制的电加热推力器等组件.研究自增压贮箱、电磁阀、气容和推力器的静态工作特性,分析气容体积和推力器加热功率以及推力器扩张比对系统工作特性的影响,对丁烷推进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进行探讨.结果显示,自增压贮箱...  相似文献   
379.
会议筹备的0-1整数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举行大型会议时,组委会需对宾馆预定、会议室安排,客车租用这三方面问题做出合理的安排,既要满足与会代表的要求,又要使租用会议室及租车费用尽可能少。针对此问题,建立了多目标规划模型,利用分层序列法,把目标按其重要性的序列:宾馆预定,会议室安排,客车租用依次求解,在前一目标最优解集内求下一个目标最优解,并利用LINGO软件求解。  相似文献   
380.
On 11 January 2007,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onducted a successful anti-satellite test against one of their defunct polar-orbiting weather satellites. The target satellite, called Fengyun-1C, had a mass of 880 kg and was orbiting at an altitude of about 863 km when the collision occurred. Struck by a direct-ascent interceptor at a speed of 9.36 km/s, the satellite disintegrated, spreading the cataloged fragments between 200 and 4000 km, with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 near the breakup height. By the end of April 2008, 2377 pieces of debris, including the original payload remnant, had officially been cataloged by the US Space Surveillance Network. Of these, nearly 1% had reentered the Earth’s atmosphere. This deliberate act is the largest debris-generating event on record, and its consequences will adversely affect circumterrestrial space for many yea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