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航空   61篇
航天技术   3篇
综合类   16篇
航天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共轴刚性旋翼桨毂减阻优化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共轴刚性旋翼桨毂阻力全机占比较大的特征,开展桨毂减阻优化设计方法研究。首先分析了共轴刚性旋翼桨毂外形特点,确定减阻整流罩基本型式,建立了减阻整流罩参数化模型。分析了整流罩参数对桨毂阻力的影响,进行参数样本选取。在此基础上建立代理模型,采用优化算法求解代理模型进行参数优化设计,最终建立了适用于共轴刚性旋翼桨毂的减阻优化设计方法。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计算结果、试验结果以及优化结果对比验证,结果相差小于2%,说明了建立的共轴刚性旋翼桨毂减阻优化设计方法有效、可信。  相似文献   
22.
以航空机轮轮毂为研究对象,采用Hypermesh、Ansys、MSC.Fatigue软件进行联合仿真。相比采用Ansys软件,联合仿真理论上得到的网格质量更好、计算时间更短、结果与实际情况更吻合。本文在仿真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软件,完成了模型的网格划分、静强度分析以及疲劳寿命分析的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最大应力均未超过材料的强度极限,仿真和理论估算得到的疲劳寿命相差10%左右,符合设计要求。基于此提出了轮毂结构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3.
原位自生TiB_2/Al复合材料具有密度小,比强度高,比模量大等特点,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探索原位自生TiB_2/Al复合材料的磨削加工性能,选用单晶刚玉SA砂轮、白刚玉WA砂轮和CBN砂轮在不同磨削参数下对TiB_2/Al复合材料进行磨削试验。首先研究了砂轮材质、转速、工件速度、磨削深度对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其次通过对工件表面形貌、磨屑形态、砂轮磨损的观测分析,探索了原位自生TiB_2/Al复合材料磨削表面成形机制;最后基于试验数据,给出了TiB_2/Al复合材料磨削工艺参数优选域。本研究可为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磨削加工提供基础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4.
首次采用网格分区的方法,对带有轴向斜槽式轮毂处理的压气机叶栅通道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轴向斜槽式轮毂处理的扩稳机理以及它对压气机性能的影响的原因所在,进一步探讨轴向斜槽的几何参数的变化对其扩稳效果的影响.在计算中采用了非交错网格的SIMPLE算法,求解时均N-S方程,紊流模型采用基于RNG(重整化群)方法的K-ε紊流模型.   相似文献   
25.
共轴刚性旋翼直升机桨毂阻力特性试验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共轴刚性旋翼直升机在突破常规直升机前飞速度极限的同时会产生巨大的桨毂阻力。为研究共轴刚性旋翼直升机桨毂的阻力特性,采用天平测力的方式在1.4m×1.4m直流风洞中对不同的共轴双桨毂组合模型进行了风洞试验。试验状态变量包括桨毂转速、模型各部件间缝隙和不同整流模型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共轴双桨毂试验模型的阻力受对称光滑桨毂旋转运动的影响基本可忽略;各整流部件间缝隙对模型所受阻力影响较大,大缝隙会使试验模型阻力增大;各整流部件分离尾流存在较大的气动干扰,使模型所受阻力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6.
对直升机主桨轴颈进行了损伤容限分析,通过对桨叶连接耳片、阻尼器连接耳片和轴颈本体过渡段的损伤容限计算,给出了相应部位的裂纹扩展寿命、检查周期、检查手段和区域。进行损伤容限分析,给出检查周期,建立相应的检查手段,明确检查区域,可弥补安全寿命的不足,提高直升机的飞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7.
王荣  夏品奇 《航空学报》2013,34(5):1083-1091
 减缓直升机后行桨叶动态失速发生、降低直升机桨毂振动载荷是提高直升机飞行速度、改进直升机飞行性能的重要途径。本文研究了直升机在高速高载情况下利用多片受控的桨叶后缘小翼对直升机的后行桨叶动态失速和桨毂振动载荷同时进行控制的有效方法。建立了弹性桨叶和后缘刚性小翼的结构动力学模型。桨叶剖面气动载荷采用Leishman-Beddoes 二维非定常动态失速模型计算,后缘小翼剖面气动载荷采用Hariharan-Leishman二维亚声速非定常气动模型计算。采用伽辽金和数值积分相结合的方法求解旋翼系统的气弹响应。建立了有效的多片后缘小翼控制策略和控制方法,分析了3片后缘小翼的运动规律及对后行桨叶动态失速和桨毂振动载荷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利用多片小翼的运动是控制桨叶动态失速和桨毂振动载荷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8.
用光学金相、X光透视、断口金相及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分析了飞机主起落架轮毂断裂件的冶金铸造质量、断裂机理以及相关失效件轴承、轮轴的损伤特征 ,经实验室模拟试验再现了断裂件断口的宏观、微观形貌。确定了 ZM5 T4铸镁合金轮毂断裂性质和原因 ,为防止同类事故发生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9.
目前我国各区域机场群内各机场功能定位趋同化严重,严重的同向定位导致各机场之间恶性竞争。尤其是地理位置相距较近的机场,旅客有多种选择。各个机场开辟相似的航线结构,都趋于构建大中型航空枢纽。以珠三角机场群为例,从旅客运力的角度构建趋同模型,提出趋同系数评价方法,对各机场进行区分定位。实行梯度定位,使该机场群内各机场之间协同发展,避免不必要的航线网络竞争,同时能够减轻空中交通管理的巨大压力,进一步促进航空运输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0.
依据大速度前飞状态桨叶气动环境,通过对桨叶动力响应、翼型气动力、流场尾迹分布和桨根力等四个方面的分析,建立桨毂振动载荷预计模型。基于Leishman—Beddoes的附着流模型和动态失速模型计算翼型气动力,桨叶运动考虑刚性挥舞模态和弹性挥舞模态,诱导速度采用动力人流理论和Pite—He广义动态尾迹理论。利用状态空间法对方程进行离散化处理。以某型直升机为例。通过几种不同模型的计算,表明流场尾迹分布和桨叶运动变形对桨毂振动载荷预计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