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航空   47篇
航天技术   9篇
综合类   7篇
航天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纳米力学探针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实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材料微区力学性能检测系统NanoIndenterII纳米显微力学探针。纳米显微力学探针是一个压入系统 ,其实验过程全部由计算机控制 ,压头的位移精度可达到 +/ - 0 .0 4nm ,因此可以研究材料的微区力学性能 ,它更适合于分析各种镀膜材料、离子注入材料、表面改性等材料的硬度分布及其弹性模量。它与显微硬度计的最大差别在于它能连续记录载荷 位移数据 ,通过载荷 位移数据计算材料微区的硬度和弹性模量 ,而不需要通过光学方法测定压痕面积 ,因此避免了测量和材料弹性恢复引入的误差。本文阐述了它的实验原理、硬度及弹性模量的计算方法并列举了它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对Cr12V与Cr12MoV钢的接触疲劳性能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Cr12V钢比Cr12MoV钢有较高的接触疲劳寿命,额定寿命L10是Cr12MoV钢的2.11倍,中值寿命L50是Cr12MoV钢的1.62倍。分析认为,Cr12V钢与Cr12MoV钢相比,具有较高的硬度、较小的碳化物尺寸以及较高的V含量,这是Cr12V钢接触疲劳寿命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碳氢气体通过射频辉光放电沉积类金刚石碳膜。研究了射频电压和沉积时间对膜厚和维氏显微硬度的影响。此外,还进行了微动磨损试验。本实验所用的碳氢气体为C_2H_2,基体材料为TC4钛合金(Ti-6%Al-4%V)和45钢(Fe-0.45%C)。  相似文献   
14.
徐明 《航空计测技术》2011,(3):44-45,51
介绍了ISO6507金属材料维氏硬度试验方法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并针对两种评定方法分别给出了评定实例。  相似文献   
15.
《中国航空学报》2020,33(7):2088-2097
Revealing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structural inhomogeneity in the multi-pass flow forming of titanium alloy component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microstructure control and property tailoring. To this end, the microstructural inhomogeneity of TA15 alloy spun cylindrical parts was analyzed based on the deformation histor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aterial underwent significant compressive strain in the normal direction (ND), tension strain in the rolling and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s (RD and CD), while tension strain in the CD is slightly small due to the limited material flow in this direction. These strain characteristics make the microstructure, especially the primary α (αp), present different morphologies in the different planes of the part. Meanwhile,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inhomogeneous deformation and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n the ND also cause the inhomogeneity of microstructure morphology and parameters in this direction. Quantitative analyses show that with the forming pass increasing, the aspect ratio of αp increases most in the normal-rolling plane, then in the normal-circumferential plane and least in the circumferential-rolling plane, whereas αp content decreases in an opposite trend. Along the ND, the aspect ratio and content of αp is relatively high in the outer and inner surface areas but lowest in the central area, and these inhomogeneous characteristics can be gradually diminished with the forming pass increasing. Furthermore, the variation of hardness inhomogeneity factor indicates that a four-pass forming with the total reduction ratio of 63% could obtain a homogenous microstructure along the ND of the TA15 alloy spun cylindrical part.  相似文献   
16.
工件底孔直径对Q460高强度钢冷挤压内螺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工件底孔直径对Q 460高强度钢冷挤压内螺纹的影响,包括分析工件不同底孔直径下内螺纹牙形、表面残余应力、硬度及端面表面形貌的变化。结果表明,冷挤压加工后内螺纹端面堆积体呈两边高、中间低的凹陷形,随着工件底孔直径的减小,端面堆积的高度不断增加,堆积程度也就变得愈加严重,螺纹牙顶、牙侧与牙根处表层硬度与表面残余压应力均升高。工件底孔直径的选择,在正确保证螺纹质量和丝锥寿命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取最大值,但是,一般情况下没有必要过分要求最高的牙高率,否则将给内螺纹挤压成形带来许多困难。Q 460高强度钢冷挤压内螺纹的工件底孔直径最佳取值范围为21.20~21.30 mm,牙高率超过80%,完全符合螺纹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超声波硬度传感器的特点,提出采用超声波硬度传感器技术实现对管件镀层硬度进行现场无损测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布氏硬度压痕直径测量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布氏硬度试验压痕图像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布氏硬度压痕直径测量方法.利用CCD相机获取压痕图像,通过图像分割、目标区域处理、压痕圆拟合等步骤完成图像处理,由此实现对压痕尺寸的自动精确测量.  相似文献   
19.
乏信息材料布氏硬度测量误差的灰自助预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乏信息材料布氏硬度测量误差的预报是硬度计量领域的新兴课题,有别于传统的统计学理论,综合灰色系统理论和自助法的理论知识,提出一种实现乏信息材料布氏硬度测量误差预报新方法.对小样本空间的材料布氏硬度测量数据中各误差源影响进行标定,计算各误差源对测量结果的误差传递系数,并对各误差源数据序列进行自助法抽样,通过灰自助融合建模获得误差源标定预测值;按照误差合成的方法实现乏信息材料布氏硬度测量误差的灰自助预报.通过具体的实例进行计算,所得的预报结果与采用标准硬度机所得测量结果一致,验证了乏信息材料布氏硬度测量误差灰自助预报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针对所研究的镍基定向凝固合金表面高温防护涂层的厚度远大于一般涂层的特点,提出一种简捷方便的新方法测量涂层的硬度和弹性模量,便于同时研究涂层表面和系统界面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并通过传统纳米压痕仪的测量结果,以及镀在另一种定向凝固合金表面的同一种涂层测量结果间的对比,验证了试验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