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51篇
航空   206篇
航天技术   68篇
综合类   40篇
航天   15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利用压电自敏感致动器的挠性结构振动主动控制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粘贴有压电自敏感致动器的挠性梁振动主动控制为例,论述了进行挠性结构传感器/致动器及控制一体化研究的方法,文中给出了压电自敏感致动器的电路模型及自敏感感器 变测量和应变速度测量电路,推导了测量公式,以玻璃钢材料的挠性梁为实验对象,并采用自适应滤波技术来实现振动主动控制,控制系统由TMS320C25及486计算机组成的主从机系统来实现,实验结果表明此种控制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2.
整星主动隔振平台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整星隔振是降低作用于卫星的振动载荷的有效方法。在被动隔振的基础上施加主动控制可以提高隔振系统性能,实现全频带隔振。首先介绍了整星隔振技术的发展现状,并根据运载火箭的特殊环境要求确定了整星主动隔振平台方案。然后本文对隔振平台的各种控制方法进行了对比,对平台的冗余和重构问题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与被动隔振相比主动隔振平台有更好的低频隔振性能。  相似文献   
93.
调整复合推进剂配方改善喷焰微波衰减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复合固体推进剂喷焰的微波衰减特性与其主要组分,即铝粉,黑索金和过氯酸铵的影响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些基本规律。通过调整RDX、AP和铝粉含量的比例,可以不显著降低推进剂能量特性的基础上,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复合固体推进剂喷焰的微波衰减特性。对复合固体推进剂的配方优化设计和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4.
采用振动浇注技术克服了复合固体推进剂在真空花板浇注过程出现的缺陷,并对6种高粘度丁羟推进剂配方进行了浇注实验研究,给出适用的振动频率和加速度范围。该浇注技术已应用于小型发动机装药生产中,成品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95.
刘斌  王其政 《宇航学报》1994,15(1):66-71
本文发展了适用于捆绑火箭的各向耦合自由振动的传递矩阵法,并对捆绑结构的处理难点-捆绑边界条件的处理给出了理论的说明,因而本方法是适用于各种捆绑结构振动模态分析的通用方法,对捆绑火箭1/10比例模型进行计。算比较表明,传递矩阵法是适合于捆绑结构模态计算的方法。  相似文献   
96.
为了从飞轮微振动输出中提取飞轮转子的振源信息,提出利用鲁棒回归辨识飞轮在升速过程中各主要阶次的振幅对转速的二次幂系数,并将其作为飞轮的振源幅值特征参数;为探究参数的分布特性,利用Weibull分布拟合多个飞轮在同一阶次的特征参数,并计算出特定概率点的分位数。振源特征参数的分位数既系统地展示了飞轮振源分布情况,亦可作为振源分级判据。将该方法成功应用于50 Nms飞轮的振源特征参数分布研究中,为该型飞轮的超静性能筛选和设计改进提供了判定准则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7.
The experiment IVIDIL (Influence of Vibrations on Diffusion in Liquids) is scheduled to be performed in forthcoming fall 2009 onboard the ISS, inside the SODI instrument mounted in the Glovebox on the ESA Columbus module. It is planned to carry out 39 experimental runs with each of them lasting 18 h. The objective of the experiment is threefold.  相似文献   
98.
《中国航空学报》2020,33(7):1953-1968
The vibration caused blade High Cycle Fatigue (HCF) is seriously affects the safety operation of turbomachinery especially for aero-engine. Thus, it is crucial important to identify the blade vibration parameters and then evaluate the dynamic stress amplitude. Blade Tip Timing (BTT) method is one of the promising method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While, it need a high resolution Once Per Revolution (OPR) signal which is difficult to get for the aero-engine. Here, a Coupled Vibration Analysis (CVA) method for identifying blade vibration parameters by a none OPR BTT is proposed. The method assumes that every real blade has its own vibration performance at a given speed. Whereby, it can take any blade as the reference blade, and the other blades using the reference blade as the OPR for vibration displacement calculating and further parameter identifying. The proposed method is validated by numerical model. Also, experimental studies are carried out on a straight blade and a twisted three dimensional blade test rig as well as a large industrial axial compressor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accurately identify the blade synchronous vibration parameters and quantitatively evaluate the mistuning in bladed disks, which lays a foundation for the reliability improvement of aero-engine.  相似文献   
99.
凌云  宋爱国  陆伟 《宇航学报》2012,33(10):1536-1543
取样头和岩石接触问题与月壤取样的成功与否直接相关,基于小型卷簧式月壤取样器的柔性取样臂结构,提出了振动取样法:在取样过程中采集振动信号进行数字信号处理与分析,达到对取样头-岩石接触的辨识。首先对振动信号进行采集、消除趋势项,然后利用小波多分辨分析去噪,采用现代功率谱中基于AR模型的Burg法对振动信号进行特征提取,最后采用二分类支持向量机对取样头是否接触到岩石进行识别。实验结果证明,卷簧式取样器的振动信号分析能够对取样头-岩石接触问题进行较好的辨识。  相似文献   
100.
张亚琪  廖日东 《推进技术》2021,42(7):1628-1635
为了简化焊接圆管的随机振动疲劳计算,通过理论推导和仿真对比证明了焊接疲劳分析中“结构应力法”所指的结构应力实质同材料力学计算的名义应力是一致的,并以此提出了一种快速开展设计和分析的简化方法,不依赖于FE-Safe软件,且发挥了梁单元模型的效率优势。另外,基于梁单元模型的随机振动计算结果对减震卡箍多方案布置对结构焊接疲劳寿命的影响展开讨论,认为卡箍分散布置和增加数量虽然可以有效避开结构共振频率,然而并不一定会提高焊接疲劳寿命,甚至可能会加速焊接位置的失效,具体布置设计需要结合疲劳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