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74篇 |
免费 | 324篇 |
国内免费 | 69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678篇 |
航天技术 | 131篇 |
综合类 | 54篇 |
航天 | 30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7篇 |
2024年 | 27篇 |
2023年 | 32篇 |
2022年 | 61篇 |
2021年 | 53篇 |
2020年 | 49篇 |
2019年 | 45篇 |
2018年 | 42篇 |
2017年 | 47篇 |
2016年 | 54篇 |
2015年 | 33篇 |
2014年 | 42篇 |
2013年 | 56篇 |
2012年 | 49篇 |
2011年 | 61篇 |
2010年 | 54篇 |
2009年 | 60篇 |
2008年 | 54篇 |
2007年 | 58篇 |
2006年 | 40篇 |
2005年 | 32篇 |
2004年 | 26篇 |
2003年 | 22篇 |
2002年 | 36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20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针对水下变深度导弹发射问题,提出了通过调节小孔漏气量进而调节发射能量的水下变深度燃气弹射方案。针对该方案的内弹道计算问题:通过三维模型数值仿真与零维模型理论计算的结果比对获取了燃气通过小孔的流量系数;基于小孔流量系数和传统燃气弹射内弹道模型,形成了小孔流动控制模型、低压室零维内弹道模型,最终建立了小孔漏气燃气弹射装置内弹道模型。内弹道模型仿真与实验结果的比对结果表明,该内弹道模型在上下低压室压强峰最大误差小于5%,能满足工程计算精度要求;同时基于该模型进行了内弹道调能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调节小孔截面积可以有效的实现导弹变深度发射。 相似文献
302.
某型发动机反推门外蒙皮采用挖补的方法修复裂纹,纯手工制作补片难以达到型面要求。本文介绍了板材滚弯成形技术在反推门外蒙皮修理中的应用,通过机械成形完成反推门的外蒙皮补片型面的加工,可以保证补片型面与蒙皮型面的贴合度,减少了补片的安装应力,提高了修理能力。 相似文献
303.
双喉道推力矢量喷管的内流特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为了研究双喉道推力矢量喷管(DTN)在非推力矢量和推力矢量情况下的内流特性,基于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分析了不同几何参数和气动参数对DTN的影响。结果表明,DTN在非推力矢量时,仅在落压比(ZNPR)为3~4之间才具有较高的内流性能(推力系数达0.97,流量系数为0.94),当落压比增加时,推力系数迅速下降。在推力矢量时,DTN可以获得很大的推力矢量效率(当落压比为4,引射量为3%时达到4),且推力系数也较高(0.94以上),其综合性能优于单喉道偏移和激波操纵式矢量喷管。二次流量、落压比、凹腔扩张角和收敛角、引射角度都对推力矢量状态下的DTN内流性能有着不同的影响。为了实现DTN在推力矢量和非推力矢量下都有较好的内流综合性能,所建议的设计参数为:落压比为3~4,引射量为3%,凹腔扩张角为10°左右,收敛角在20°~30°,引射角度为30°逆流引射角(β=30°)。 相似文献
304.
为解决变循环涡扇发动机涡轮前温度和涡轮冷却气体温度升高使得涡轮冷却效果降低的问题,以航空燃料作为冷源降低涡轮冷却气体温度,将空-油换热器应用在变循环发动机中,建立了变循环发动机的性能仿真模型。同时引入空油换热的冷却性能计算模型,评估采用超临界航空煤油作为冷却介质后,考虑航空煤油超临界喷射、燃烧、涡轮冷却、冷却空气流量、耗油率等参数及相关性能的影响,构建了以超临界航空煤油为纽带的燃烧/冷却热耦合的能量交互分析方法。利用所建立的变循环发动机仿真模型,开展了起飞、快速爬升、超声速巡航、超声速加力和最大推力5种典型飞行状态的总体性能计算,通过比对是否使用空-油换热器对涡轮静叶冷却的计算结果,分析了各个状态下空油换热对变循环发动机总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起飞状态时,采用空-油换热器可以较明显提升发动机总体性能,降低单位燃油消耗率1.86%和提升推力0.95%。因此,通过空-油换热器对变循环航空发动机涡轮冷却气体进行冷却可以有效提高发动机不同状态的性能水平。 相似文献
305.
分布式卫星精确构形保持变结构控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分布式卫星构形精确保持是实现分布式卫星任务的关键技术。在控制模型不精确和摄动力不确定的条件下,经典控制方法在鲁棒性、动态品质和静态指标的权衡等方面存在不足。本文利用变结构控制方法,设计了分布式卫星精确构形保持的控制器,使控制方法对摄动干扰、模型不确定等具有鲁棒性,因而使构形保持方法在参考轨道存在小偏心率、摄动力存在等非理想情况下仍然可以正常进行。利用高精度动力学仿真环境,对方法的先进性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306.
燃烧室新材料在卫星双组元低推力发动机上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有代表性、有发展前途的几种新材料进行比较 ,并根据应用新材料的低推力发动机燃烧室的结构特点 ,分析了不同冷却方式对双组元低推力发动机性能损失的影响 ,为双组元低推力发动机燃烧室的材料选择、加工工艺、设计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7.
多部件模型在全尺寸小型双函道涡扇发动机气流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利用高阶单调Godunov显/隐格式求解全尺寸小涡扇发动机S2流面上带粘性力项的非定常Euler方程组,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稳定收敛解。对多部件模型方法在双函道小涡扇发动机气流数值模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08.
309.
310.
针对以飞轮为执行机构的空间飞行器进行姿态大角度机动递阶饱和控制。在初始状念任意,反作用轮输出力矩受限、速率饱和约束条件下,提出递阶饱和的变结构机动策略,即针对飞行器的运动学模型,利用飞行器的误差四元数和角速度,通过绕瞬时欧拉轴旋转,引入误差凹元数限幅器,对姿态偏差进行逐次消除,提出了不需事先规划轨迹的绕欧拉轴逐次逼近控制算法。并且引入模糊推理规则来改进递阶饱和变结构控制设计,使得系统轨迹既能快速趋近滑动面又能降低抖振,有效减弱了一般变结构控制律中抖振问题,从而提高了变结构控制律的品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