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16篇
航空   313篇
航天技术   30篇
综合类   30篇
航天   4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81.
大型民用飞机试飞和航线运营期间,对其外观表面进行绕机外观检查是适航性安全检查的必要工作.目前飞机的绕机检查主要采用人工绕机方式,该方式,且成本高、效率低,易出现漏检、误检等人为因素,因此智能外观表面检查方法的研究是一项迫切的任务.相比于其他工业检测任务,飞机外观检查智能识别目前无公开数据集,且飞机真实外观损伤类型多样....  相似文献   
382.
高文智  李祝飞  曹绕  曾亿山  杨基明 《推进技术》2019,40(11):2488-2497
为指导V形溢流唇口下游的进气道内部流动分析,采用数值模拟开展V形尖前缘对二维斜激波入射平板边界层流动的影响研究。以气流偏转角6°的二元楔面为基准激波发生器,设计了展向气流收缩角α(0°~60°, 0°对应二元构型)的V形前缘构型,开展对比研究。结果表明,V形前缘构型使得激波入射位置沿展向不均匀、流动具有明显三维特征,并且干扰区壁面压强上升、分离区尺度明显增大。在α=0°~60°范围内,干扰区流动的不均匀程度、分离区尺度随α增大单调增加。进一步分析表明,V形前缘构型干扰具有中间平直、侧边斜掠的耦合入射特性,体现为对称面壁面压强符合自由干扰理论,侧边斜掠入射区参数符合斜掠干扰的锥形流特征。对比二元与α=45°构型的无粘模拟结果,V形前缘会诱导展向两侧对称的斜掠激波、并在对称面相互干扰产生平直的“桥”激波,这使得激波入射位置沿展向不均匀并偏向下游。其中对称面处平直入射激波压升比(2.49)高于二元构型结果(2.24),侧边斜掠激波强度与二元构型基本一致。这些因素综合导致V形前缘构型的分离尺度增大。  相似文献   
383.
模具形式对V型结构复合材料固化变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复合材料在热压罐成型过程中由于发生不可避免的物理化学变化,将会发生固化回弹变形导致尺寸偏差。V型结构普遍用于飞机外表面,研究模具形式对V型结构复合材料固化变形的影响,可有效保证复合材料成型精度,减少装配难度。本文通过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以及设计典型结构试验件相结合的方式,分析模具形式对V型结构复合材料固化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形预测与试验结果误差在5%内,V型复合材料阳模成型比阴模成型的变形要大10%~15%,其变形回弹量趋势与拐角角度、制件厚度成反比,阳模成型时其回弹与拐角半径成正比。  相似文献   
384.
基于管壳式相变换热器,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35号石蜡在矩形环肋翅片管外的融化传热特性,建立肋片单元三维模型研究热流体温度、肋片高度参数对传热过程的影响,并探究了分形结构翅片的优化传热性能。结果表明:矩形环肋翅片管外相变融化过程分为传热速率差异明显的3段,适用于不同功率需求;提高热流体入口温度和相变材料温差近似等比增强总传热功率;肋片高度由10 cm分别提高至12.5 cm、15 cm时,总融化时间分别缩短42.89%、71.96%,增强传热,但功率重量比降低;分形结构优化翅片总融化时间缩短41.95%,功率提高,为相变翅片管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85.
随着卫星通信向大容量、网络化发展,Q/ V 频段逐渐应用于卫星通信的星地馈电链路和星间链路。为了掌握Q/ V 频段卫星通信技术,课题开展了频率较高的V 频段卫星通信天线捕跟系统研究和关键单机研制。由于V 频段天线波束窄,天线指向精度要求高,课题选择了程控+自动跟踪的天线指向控制方法,天线捕获跟踪采用单通道单脉冲体制方案。针对V 频段1. 8m 天线,解决了反射面赋性设计、精加工和形面精度测试,馈源小型化、精加工和装配,以及天线增益测试等难题。解决了V 频段单通道调制器芯片电路稳定工作和参数优化方法,实现了低噪声、高增益和高的和差通道隔离特性。在单机研制基础上,搭建了V 频段天线捕跟系统,通过外场捕获跟踪试验,获取了V 频段卫星通信天线捕跟系统关键参数:天线增益大于56dBi,低噪放噪声系数小于4. 2dB,自跟精度优于0. 05°。通过课题研究,验证了天线捕跟系统优良的跟踪性能,突破了V 频段关键单机设备研制技术,为后续型号应用积累了工程经验。  相似文献   
386.
钛合金板超塑性成形/扩散连接成形因素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超塑性成形与扩散连接(SPF/DB)成形原理和过程的讨论,以最优成形温度下的Ti-6AL-4V合金材料特性和超塑性成形气压加载理论优化结果为依据,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的建模和数值模拟,提取夹层板作为研究对象,建立模型和定义材料性能参数,定义接触和加载方式。  相似文献   
387.
依据部分实验数据.利用神经网络对旋转肋化强弯曲U型通道的压力分布特性进行了预测。计算结果表明,当积累了一定的实验测量数据后,经过训练的人工神经网络能够对更高转动数下的通道内压力分布特性进行预测。但是由于U型通道内压力分布的强烈非线性特性,当实验数据较少时,这种预测能力将显著下降,甚至完全丧失。因此,积累相应的实验数据对于基于神经网络的U型通道内压力分布特性的预测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88.
在普通V带传动设计中,传统设计方法存在查找手册工作量大、效率低的不足,且所得设计方案未必是最佳设计方案。提出了以小带轮直径d、两带轮中心距α为设计变量,以两带轮体积和最小为设计目标,对小带轮直径d、小带轮包角α、中心距α、带线速度v、带根数z等建立约束条件的优化设计数学模型进行优化设计的方法。通过设计实例说明,用该优化设计方法进行普通V带传动设计,在满足传动能力要求的前提下,可减轻传统设计中查找手册的工作量,提高设计效率,且能设计出具有最佳尺寸的V带传动结构。  相似文献   
389.
铸造Ti-6Al—4V合金疲劳裂纹扩展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分别测定了铸造Ti-6Al-4V合金CCT试样及CT试样的等幅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和疲劳裂纹扩展门槛值。结果表明,同一类试样的疲劳裂纹扩展门槛值随着应力比的提高呈下降趋势,同时研究了不同应力比及不同应力水平下,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变化规律,探讨了paris方程和Walker方程中再参数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90.
叶片内部蒸汽冷却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某燃气轮机第二级导向叶片的基础上,对叶片内部进行了设计并采用内部蒸汽冷却方式.采用非结构化网格和Realizable k-ε紊流模型,对同时带15°,30°和45°肋的叶片内外流场以及叶片本身进行了三维热耦合的定常数值模拟.热耦合采用在流固耦合面的热对流和固体导热来实现.内部冷却介质选用比空气热容大,粘度低的水蒸汽.结果表明:带肋的通道流场非常复杂,扰流肋的存在使各壁面的换热都得到了增强,相对于光滑通道换热显著,有明显的冷却痕迹,冷却效果明显;采用蒸汽冷却比用空气冷却效果要好;压力面温度普遍低于吸力面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