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08篇 |
免费 | 1448篇 |
国内免费 | 985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4587篇 |
航天技术 | 414篇 |
综合类 | 829篇 |
航天 | 4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4篇 |
2023年 | 81篇 |
2022年 | 205篇 |
2021年 | 193篇 |
2020年 | 191篇 |
2019年 | 190篇 |
2018年 | 199篇 |
2017年 | 229篇 |
2016年 | 228篇 |
2015年 | 231篇 |
2014年 | 257篇 |
2013年 | 233篇 |
2012年 | 291篇 |
2011年 | 324篇 |
2010年 | 241篇 |
2009年 | 273篇 |
2008年 | 216篇 |
2007年 | 219篇 |
2006年 | 180篇 |
2005年 | 185篇 |
2004年 | 137篇 |
2003年 | 145篇 |
2002年 | 156篇 |
2001年 | 130篇 |
2000年 | 164篇 |
1999年 | 124篇 |
1998年 | 111篇 |
1997年 | 124篇 |
1996年 | 164篇 |
1995年 | 110篇 |
1994年 | 126篇 |
1993年 | 102篇 |
1992年 | 82篇 |
1991年 | 80篇 |
1990年 | 71篇 |
1989年 | 69篇 |
1988年 | 83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51.
空腔内的旋转流动常常涉及二次流、旋涡破裂等复杂问题。在整场流动实验测量中,必须长时间保持恒定工况。目前文献中的作法一般是采用高精度的恒温水域,但系统复杂、控制精度受限制。笔者介绍了一种根据实测温度调频变速保持实验Re数不变的方法。实验表明,该方法简单易行,并能将流动在长时间内高精度地保持在同一工况Re数内。最后给出了采用这种方法的整场和旋涡破裂区域内速度分布的LDA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852.
在水槽中对合成射流控制圆柱分离进行了实验研究,射流出口为狭缝,由圆柱后驻点向下游喷射.为了进一步提高合成射流的控制效率,笔者采用了一种改变合成射流上下半周期时间比的高效合成射流激励信号.实验表明:对于采用标准正弦信号的普通合成射流,随着基于射流出口平均速度的雷诺数ReU的增大,圆柱后缘分离区变小,分离点推后.当ReU约大于430时,圆柱后缘分离区消失,绕流可完全再附.伴随合成射流的吹吸,圆柱后缘尾迹出现周期性的张合现象,从而抑制了卡门涡的脱落.采用高效合成射流激励信号,固定ReU,减小正弦信号形状因子k,合成射流的控制效率降低;k增大到足够高时,合成射流出口速度和诱导涡量强度大幅增加,使控制效率得到显著提高,从而很好地验证了这种高效合成射流激励信号对合成射流控制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53.
854.
855.
对边界层外区的圆柱尾迹流动结构对边界层近壁区相干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在低湍流度风洞中进行,将圆柱放置于yc≈1.1δ(δ为边界层厚度)处,利用热线风速仪分别测量了沿流向不同位置边界层内的瞬时脉动速度信号,并分别比较了位于x/d=1、2、3、4、5、10、15、20、30,y+=10~1000范围内的壁湍流相干结构条件相位平均波形及其统计特性.发现圆柱绕流尾迹对平板边界层内相干结构有明显的影响,圆柱绕流尾迹虽然使壁湍流相干结构从喷射向扫掠转变阶段的强度减弱,但壁湍流相干结构的发生概率增加,总体上促进湍流产生,使湍流边界层增厚,壁面摩擦切应力和壁面摩擦速度均增加,从而肯定了湍流边界层外层流动中产生的扰动与近壁区相干结构猝发的生成和发展有直接联系,壁湍流相干结构猝发是外区流动中产生的扰动与湍流边界层内区共同作用产生的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856.
857.
吸气式高超声速机体/推进一体化飞行器数值和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吸气式高超声速技术是实现可持续高超声速飞行(尤其是在大气层以内)的重要途径.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为了获得良好的气动-推进性能,必须采用机体/推进一体化设计.笔者发展了针对一体化飞行器的气动力和推进力的划分体系和计算方法,发展了内外流数值计算软件.研究了机体/推进一体化设计的平头形高超声速飞行器在进气道关闭条件下的气动性能,并进行了试验验证;数值研究了进气道打开和发动机工作条件下一体化飞行器的气动-推进性能;研究了机体和推进系统的不同部件对飞行器气动-推进性能的贡献. 相似文献
858.
859.
提出了近壁湍流对称单个相干结构的理论模型,采用紧致有限差分和Fourier谱展开相结合的数值方法研究它的演化问题,得到雷诺应力分布及高剪切层的形成过程与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860.
本文在大尺寸低速开式叶栅传热风洞中对一种高压涡轮导向叶栅中的流场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五孔针对5个雷诺数下的叶栅端壁区三维流场进行了测量,并用线簇和小球浮动法对5个工况的流动进行了流场显示。实验结果表明:马蹄涡压力面分支在向吸力面运动的过程中,破坏了来流附面层的结构,在马蹄涡压力面分支之后,叶栅通道中产生了一个新的从压力面到吸力面的新附面层,新附面层的厚度小于来流附面层厚度;三维流动区约占叶栅通道的40%;雷诺数的增大将增强端壁区的三维流动。从流场显示图片可以观测叶片吸力面靠近端壁的角涡形成与发展,以及吸力面上的三角形区域;流场显示的通道涡大小与流场测量结果吻合。本文的实验结果有助于分析端壁表面和叶片表面换热特性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