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7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93篇
航空   424篇
航天技术   123篇
综合类   54篇
航天   15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1.
赵连忠 《推进技术》1990,11(5):52-56,34,71
本文通过对我单位引进的目前国际上较为先进的振动试验设备简评,结合航天器大型动力装置说明结构振动试验研究方法和手段.简略地举例介绍了我们在该领域中已经完成和正在进行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712.
对航空发动机设计任务循环预测的计算机程序组织结构和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编写的程序包括飞行载荷谱的预测及飞行载荷谱的处理两大模块,该程序已应用于某型教练机发动机的设计载荷谱的预测研究,以及多种型号的发动机载荷谱的处理。  相似文献   
713.
作动器与传感器优化配置的逐步消减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基于离散系统可控性和可观性的原则,提出一种选择作动器和传感器配置位置的次优方法,它根据每个作动器/传感器的可选位置对可控度/可观度的贡献大小,逐步消减作动器/传感器的可选位置,直到作动器/传感器的可选位置为希望的作动器/传感器数目为止。这种方法简单而且计算效率高。通过对一个空间桁架结构的作动器/传感器的优化配置研究,说明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14.
715.
挠性航天器大角度机动的变结构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连文  周军 《航天控制》2003,21(3):48-52
考虑刚性主体上带有挠性梁的航天器 ,在建立挠性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 ,采用等速趋近率的滑模变结构控制策略进行大角度机动控制 ,并通过最优控制理论设计弹性稳态器 ,抑制由于刚体运动而激发的弹性振动 ,实现了旋转机动的同时 ,有效抑制弹性振动  相似文献   
716.
结合卫星导航系统的实际应用,对卫星播发的导航信号和观测数据的质量监测算法进行了研究,可以满足卫星定轨和用户定位精度的要求。文中首先分析了卫星信号出现异常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给出了用于卫星信号质量监测的宽窄相关伪距比较和码-载偏离度计算方法,然后又对用户伪距和载波相位这两个主要测量值的数据突变问题的实时监测方法展开了分析和探讨,最后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这些算法是可行、实用并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717.
底部结构对塞式喷管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塞式喷管性能,特别是提高塞式喷管底部的作用,从降低逆压梯度出发,利用外形设计法提出了六种不同于传统平面底部的底部模型,并利用数值模拟对其进行了研究,简单介绍了控制塞锥底部分离流动的基本思路,数值方法采用二阶精度的NND格式NS方程,研究表明,这几种模型相对于传统底部模型而言,底部旋涡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底部的压强有明显的上升,塞式喷管性能得到了改善,性能甚至比加入二次流要好。而且外形设计法还不需要辅助设备和消耗额外的功率,是一个容易实现的方法,本文的模型6是一种不错的底部模型,把外形设计法和底部二次流结合起来使用会获得更好的性能,塞式喷管底部的潜力尚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挖掘。  相似文献   
718.
提出两种空间站机器人最小振动操作动力学方法。一种是利用空间站灵活操作臂的运动学“自运动”快速消除空间机器人大型柔性机械臂的残余振动,同时使灵活操作臂在工作时不产生使柔性大臂变形和振动的激振力。第二种方法是利用灵活操作臂与空间站和柔性大臂之间的动力学耦合零空间运动进行空间站机器人的无振动操作。推导出空间机器人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得到了柔性大臂和灵活操作臂间的作用力与机器人运动之间的关系,基于渐进稳定的控制方法实现机器人的控制,以安装在弹性基础上的平面四自由度机器人进行了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719.
喻思琪  张小红  郭斐  李昕  潘林  马福建 《航空学报》2019,40(3):22200-022200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NSS)增强系统能提供全天候无间断的卫星导航信号,可以辅助飞机进行进近。本文介绍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进近着陆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功能特点,并对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针对GNSS进近研究中的热点问题,重点论述了地基增强系统(GBAS)、星基增强系统(SBAS)、用户自主完好性监测(RAIM)等技术的发展现状,指出了GNSS进近技术实际工程应用仍然存在的问题,探讨了GNSS进近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20.
《中国航空学报》2021,34(11):106-118
Electrically Controlled Rotor (ECR), also called as swashplateless rotor, applies blade pitch inputs via trailing-edge flaps system instead of traditional swashplate mechanism. In addition to primary control, rotor vibration reduction and noise alleviation are also achievable via applying higher harmonic control inputs with the trailing-edge flaps. In this paper, the feasibility of ECR to reduce vibration and noise actively is verified experimentally. Firstly, the test scheme of ECR active vibration and noise control is proposed, and the ECR test platform is modified according to the test scheme. Then, an adaptive control algorithm based on Kalman filter is developed. Lastly, hover and wind tunnel tests is performed to verify the feasibility of ECR active vibration and noise control.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ECR are effective for reducing rotor vibration and noise simultaneously. In the hover condition, the ECR can reduce the in-plane hub vibration by 42% and the in-plane noise by 4 dB. In wind tunnel condition, ECR can reduce the hub vibration by 75% and the BVI noise by 3 d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