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篇
  免费   253篇
  国内免费   58篇
航空   466篇
航天技术   42篇
综合类   18篇
航天   6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涡旋真空泵在工作过程中动、静涡盘之间间隙存在泄漏损失,它是影响涡旋真空泵工作性能的重要因素;总结了涡旋真空泵的工作原理;介绍了涡旋真空泵的密封设计与选择、间隙的确定。从材料和结构两方面阐述了密封的几种结构形式,说明了各自的工作原理,及需要注意的问题,阐明这些问题是影响泵性能指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隋俊友 《推进技术》1994,15(3):49-55
通过全速势方程的数值积分,利用AF2格式,给出了一种用于叶轮机中叶栅型面的气动设计和绕流计算的便捷方法,对于稳态亚音速、跨音速及超音速流动均适用。与目前普及很广的、在超音区应用人工压缩性的方案相比,该算法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对转叶轮机技术挑战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季路成 《推进技术》2007,28(1):40-44
为获得关于对转叶轮机共性问题的认识,在回顾对转叶轮机发展之后,采用速度三角形方法分析了“对转”造成的气流预旋范围和变工况运行方面的技术挑战。分析表明:除带来更严峻的噪音、振动及高周疲劳问题外,对转叶轮机还将面临气流预旋范围受限、变工况运行更加复杂两个挑战。使用对转叶轮机方案前提条件是对转导致的气流预旋范围能满足总体循环提出的要求;对转叶轮机设计时尽量选取低转速比、低流量系数;对大转速比、高流量系数对转叶轮机,应尽量使前排出口相对气流角β1<40°~50°,否则,对于对转风扇/压气机就只有改变下游叶片安装角;有时需要采用可调叶片以应对对转风扇/压气机变转速变工况问题。研究结果将直接用于判断对转叶轮机适用性及确定对转叶轮机基本设计参数选取原则和范围。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通道进口雷诺数和总出流比对带肋和双排出流孔通道流量系数和压力分布的影响。实验研究的通道入口雷诺数为3×104~1.5×105,通道总出流比为0.09~0.22。结果表明:通道总出流比较小时,流量系数沿流向减小。通道进口雷诺数增加,流量系数先增加,之后基本不变;通道总出流比较大时,流量系数基本不变;各工况下总压系数沿流向依次经历迅速减小、基本不变、继续减小的过程;沿流向各位置上的总压系数在通道进口雷诺数为6×104~9×104时最小;出流比增大,沿流向各位置上的总压系数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5.
旋转同心双轴间流动的热态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宏伟  丁水汀  袁怡祥  徐国强  陶智 《推进技术》2001,22(5):397-399,414
某型发动机高、低压涡轮轴间环形气流通内的流动可以简化为两个独立旋转同心双轴环道内的流动问题。对其控制方程以及边界条件进行无量纲化,得出了实验准则,设计并建立了实验台,以实验方法研究了具有轴向通流的独立旋转同心双轴环道内的流动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冷气雷诺数增大,阻力系数总体趋势减小;冷气雷诺数的影响远大于内轴和外轴旋转对流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基于解析及特征造型的涡轮冷却叶片参数化设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虞跨海  李立州  岳珠峰 《推进技术》2007,28(6):637-640,656
基于数学解析与特征造型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基于构造过程的复杂涡轮冷却叶片的参数化设计技术。用五次多项式描述叶身型线,根据壁面厚度函数求解冷却通道外形,定义冷却通道隔板位置及厚度等参数,计算得到叶身及冷却通道各截面造型数据;以特征造型方法完成对涡轮冷却叶片转弯流道、缘板、榫头及叶片相关特征的参数化设计;利用CAD系统的二次开发接口,实现了多腔回流式涡轮冷却叶片的自动建模。  相似文献   
7.
气膜冷却流场的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X型双丝热线探头对扇形气膜孔射流下游流场的测量结果表明,湍流因射流的注入而显著增强,并存在十分明显的各向非同性。传统的应力和速度梯度的涡粘关系仍然适用于气膜冷却流场,但应该在不同的方向上分别对湍流粘性系数进行修正。标准k-ε湍流模型可成功地模拟孔内流动和流向倾角α较小时的掺混气膜冷却流场,但在α较大时的孔中线附近区域内的流场模拟是不成功的,并导致冷却效率的模拟失败。  相似文献   
8.
讨论了涡轮流量计的几种标定系统,包括稳态标定,动态标定,在线标定和实时标定,其中在线标定和实时标定是提高涡轮流量计测量精度的重要措施,计算机辅助测试系统的建立已不难实现这2种标定。  相似文献   
9.
薛秋农 《航空学报》1989,10(4):139-146
 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导出汽心泵稳定工作的基本方程和性能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分析了当转速、压力、流量和负载系数变化时,汽心对泵特性所起的调节作用;提出决定相对汽心直径的特征参数p_2/n~2D_2~2;还讨论了汽心泵的极限工作状态和最大流量调节范围。  相似文献   
10.
涡轮叶片表面气膜冷却效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放大的叶片模型,利用大尺寸低速线性叶栅风洞进行实验,测量了涡轮导向叶片表面不同位置单排气膜孔的气膜冷却效率,研究了孔排位置、吹风比及来流雷诺数的影响。风洞实验段由3个叶片组成,其中中间的叶片为试验叶片,由优质木材制成。试验叶片表面上开有15排气膜孔,其中吸力面3排,前缘区6排,压力面6排。实验的参数变化范围是:基于叶片弦长的来流雷诺数250000-450000,吹风比0.5-2.5。结果表明,由于气膜孔排位置的不同,其下游冷却效率受来流雷诺数及吹风比影响的变化趋势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