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9篇
  免费   278篇
  国内免费   165篇
航空   1284篇
航天技术   30篇
综合类   64篇
航天   2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处理机匣/压气机非定常相互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验研究了三个不同槽数圆弧斜槽处理机匣对压气机气动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只有当处理槽数确定的处理机匣/压气机非定常相互作用频率锁定在压气机分离绕流流场非定常特征频率附近时,处理机匣才能展示出满意的扩稳能力.实验利用25孔总压耙测量压气机静子出口S3流面总压流场结构,测量结果表明,处理机匣/压气机非定常相互作用不但大幅度改善了压气机分离绕流流场结构,还影响了压气机总压升径向分布.   相似文献   
932.
旋转进气畸变对压气机气动稳定性及失速起始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张环  胡骏  屠宝锋  王志强  赵勇 《航空动力学报》2008,23(11):2095-2100
开展了旋转进气畸变对压气机气动稳定性影响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旋转畸变网对压气机的气动稳定性和总静压升特性均有很大的影响.当畸变网与压气机相反旋转时,压气机的压升能力变化较小,稳定边界点流量系数变化不大;当两者转向相同时,进气畸变旋转频率对稳定边界点的压升系数和流量系数的影响均较大,尤其是在40%60%转子转速范围内压气机的稳定性和压升能力急剧下降.通过对特征频率幅值变化的分析,认为畸变网转速在40%60%转子转速范围内时,首先产生由畸变网后低压区诱导的旋转失速;随着压气机工作流量的继续降低,压气机进入其自然旋转失速状态.失速起始过程的试验结果表明,旋转进气畸变对于该压气机的失速起始特性未产生影响,表现为模态波失速起始的特征.   相似文献   
933.
为了揭示叶尖小翼对离心压气机气动性能的影响机理,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NASA低速离心压气机(LSCC)附加不同叶尖小翼的气动特性,并在分析离心叶轮失稳机制的基础上探究了叶尖小翼的扩稳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平顶型小翼对离心压气机性能影响较小,凹槽型小翼均使得压气机效率有所降低.凹槽型压力面小翼方案使得压气机综合稳定裕度增...  相似文献   
934.
间隙对半开式离心叶轮性能影响的理论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楚武利  刘志伟 《推进技术》1999,20(1):46-49,72
推导了半开式离心叶轮间隙流动所产生的力及引起的损失,建立了相应的压力损失及效率随间隙变化的模型。在小型试验台上对间隙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了间隙对压力、效率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相符。  相似文献   
935.
单鹏  刘学英 《航空学报》2000,21(2):97-102
借助三维激波曲面的一种分析模型,对于高负荷轴流压气机掠形转子叶片所能造就的前缘空间激波曲面,进行了构造特点和近波前波后流动参数分布的计算。着重讨论了前缘曲线的相对前掠和后掠对前缘激波后流动的影响,对于掠形叶片到底产生什么功效这个问题的一个方面,给出了一种模型化的细致分析。其中定量显示了存在着展向与周向掺混的激波掺混源这个设想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36.
压气机跨音速叶栅叶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抑制叶型吸力面激波强度、附面层分离,降低叶型损失为目标,对某型压气机跨音速叶栅叶型进行气动优化.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比研究优化后的叶栅同原型叶栅在相同工况下的气动性能,概述了气动性能产生变化的机理.与优化前对比发现,优化后的叶型具有低损失,工作范围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937.
冯云阳  袁巍 《航空动力学报》2019,34(8):1822-1835
以Rotor 67转子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的手段分析了周向槽(CG)提高转子失速裕度(SM)的机理,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周向槽处理机匣与转子前预旋的匹配问题。结果表明:在Rotor 67转子中,叶尖泄漏流与激波相互干渉产生的低速区是转子失速的重要原因,而周向槽内气流离开时形成的与泄漏涡(LV)方向相反的涡会抑制泄漏涡的周向发展,是周向槽的扩稳机理之一。通过分析周向槽处理机匣在不同预旋条件下扩稳效果的变化,显示在不同流量点、不同预旋条件下,随着转子叶尖负荷位置的变化,起主要扩稳作用的处理槽不同,并在此原则下,提出了一种周向槽设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938.
超声速压气机叶栅前缘通道激波损失的鼓包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减小超声速压气机叶栅变进气马赫数条件下的前缘通道激波损失及由激波诱导的边界层分离,提出了一种带有平直过渡区的新型鼓包结构,并采用数值方法详细分析了新型鼓包结构对激波与激波/边界层相互作用机理以及鼓包几何尺寸与位置对控制效果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新型鼓包在迎风侧凹面产生的压缩波系有效削弱了前缘通道激波的强度,鼓包过渡区产生的膨胀波系使边界层流体加速,明显抑制了局部流动分离,并使分离提前再附。当某一超声速压气机叶栅的前缘通道激波入射在鼓包的过渡区范围内,鼓包高度为0.35倍的边界层厚度且鼓包迎风侧与背风侧长度分别为过渡区长度4倍与5倍时,可以实现较好的控制效果。此外,与无鼓包方案相比,新型鼓包结构可使超声压气机叶栅在设计工况下的总压损失减少4.6%,同时超声速压气机叶栅进气马赫数在1.65~1.8范围内仍能取得较好的气动减损效果。   相似文献   
939.
基于《飞机设计手册》中整体壁板的设计方法,在最佳设计面积比的情况下,可以得到较高的结构承载能力,但是蒙皮与长桁分离面的确定给实际设计工作造成很大障碍。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工作,对蒙皮厚度在4~6 mm范围内的"T"形整体壁板,给定分离面位置,在结构质量一定的条件下以最大失稳载荷为设计目标,得到蒙皮与长桁的最佳设计面积比。以此面积比设计的厚蒙皮"T"形整体壁板其承受轴压载荷的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940.
压缩感知在轴流压气机周向模态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了将压缩感知应用于轴流压气机管道周向模态识别的方法。采用数值实验的方法对稀疏模态信号进行压缩感知分析。对确定性信号,讨论了信号欠采样因子和感知常数对不同稀疏比信号重构成功率的影响,当感知常数大于3.5时,感知成功率超过90%;对未知信号,随机选取测量矩阵在感知失败时信号的模态分布没有规律。在此基础上,将Nyquist-Shannon采样定理和压缩感知方法结合,提出了轴流压气机管道周向模态传感器双均布测点布置方式,发现了其感知的成功与否与信号模态数的差值和测点数相关,选择合适的测点数,可用于基于动静干涉的压气机周向模态的可靠重构。讨论了双均布测点分布的鲁棒性,发现任意减少3个测点时仍可保证研究对象中至少5个叠加模态的成功感知。最后,将压缩感知方法应用于轴流压气机管道周向模态识别,成功感知到了基于Tyler-Sofrin的轴流压气机高阶动静干涉模态。该研究为轴流压气机管道模态分析和测量提供了新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