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8篇
  免费   295篇
  国内免费   187篇
航空   845篇
航天技术   107篇
综合类   104篇
航天   24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41.
对T700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在超低温处理前后的拉—压疲劳性能进行了的研究。采用真空袋—热压罐成型工艺,制备了T700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单向板,在液氮中对试样进行超低温浸泡和超低温/室温循环处理,利用光学显微镜观测了试样在超低温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微裂纹情况,并测试了超低温处理后试样的静强度和拉—压疲劳1000次、10000次及130000次后的剩余强度。对T700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超低温损伤机理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超低温处理和拉—压疲劳对复合材料剩余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超低温处理和拉—压疲劳处理都会使试样产生微裂纹,并引起试样内的残余应力释放和试样的剩余强度降低;经历不同的超低温处理之后,试样的剩余强度达到最高值时所对应的拉—压疲劳次数不同;随着超低温处理和拉—压疲劳的作用,试样的剩余强度会经历先升高—再降低的过程。  相似文献   
842.
马杰  孙栗  李松林  彭浩  王刚  蔡晗 《航空动力学报》2021,36(12):2545-2554
以乙二醇水溶液为载冷基液制备了相变微胶囊悬浮液(MEPCMS),并测量了其物性参数,然后实验研究了MEPCMS在树形微通道内的热力特性,揭示了雷诺数、质量分数对MEPCMS热力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MEPCMS的比定压热容随着微胶囊质量分数与温度的增加而增大,黏度随着微胶囊质量分数的增加与温度的降低而增大;MEPCMS的表面传热系数随着雷诺数与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大,当雷诺数为118时,质量分数为1%、3%的MEPCMS的表面传热系数相对于载冷基液分别提高了3.92%和9.04%;MEPCMS的摩擦因子随雷诺数的增大与质量分数的减小而减小,但随着雷诺数的增加,MEPCMS的摩擦因子逐渐接近载冷基液。   相似文献   
843.
吴大方  商兰  高镇同  蒲颖 《宇航学报》2015,36(9):1083-1092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面临极端高温热环境、飞行器外壳单侧面受热以及温度历程非线性时变的特点,自行设计并建立辐射式极端高温氧化环境下的单侧面试验加热装置,实现了1700℃高温有氧环境下对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材料的隔热性能试验测试。同时,对轻质陶瓷材料试验件和新型陶瓷、纳米材料复合结构在高达1700℃的高温氧化环境下的隔热性能进行试验测试,并对不同材料及其组合模式进行对比分析,优选高效能的隔热方案,发现陶瓷、纳米材料复合结构试验件比单层轻质陶瓷材料试验件的隔热效果提高了约50%。另外,生成了极端高温非线性时变热环境,并进行相应的隔热性能试验。通过建立极端高温、有氧、单侧面加热、非线性时变热环境试验系统及其实际应用研究,为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热防护设计提供重要的试验手段。  相似文献   
844.
《中国航空学报》2021,34(8):245-257
The anti-bird-strike performance of a lattice-material-infilled curved plate is investigated herein. Since automatically filling the curved structure by classical lattice material filling methods will cause a large number of manufacturing defects, a space-dependent lattice material filling method for the curved plate is firstly proposed in this paper Next, using a face-centered cubic lattice, a lattice-material-infilled test piece with a hollow ratio of 40.8% is built. The test pieces are manufactured via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ing titanium alloy. In bird-strike experimental tests, the test pieces are crashed against gelatin birds at an impact velocity of 200 m/s. Dynamic strain gauges are used to record the crash history and the results are discussed. Furthermore, a numerical analysis to simulate the bird-strike experiment is performed. The results from the experimental test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agree well. This work shows that the lattice-material-infilled curved plate yields promising bird-strike resistance. Therefore, lattice-infilled materials are feasible for protecting aerospace components against bird-strike as well as for reducing the component weight.  相似文献   
845.
应用等效夹杂的细观力学理论,针对一种与取向相关的细长椭球颗粒填充情况,研究复合固体推进剂粘弹本构方程。发现颗粒对基体的增强效应主要体现在颗粒的纵向,得到了颗粒无序取向对基体的增强效应与颗粒单轴取向对基体沿该取向的增强效应之间存在一个定量的等效关系。  相似文献   
846.
一种设计高强韧性钢材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高Co-Ni二次硬化钢的力学性能与合金成分及热处理温度对应关系的模型。提出将五个材料力学性能指标及部分合金成分作为网络的输入,其它合金成分和热处理温度作为网络的输出,根据要求的力学性能设计性能设计材料的合金成分含量及热处理条件,获得了满意的结果,为高性能材料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847.
一种由压电双晶片测量压电材料参数的动态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悬臂梁式压电双晶片的动态导纳矩阵 ,提出一种压电材料参数动态测试模型 ,用于测量压电双晶片的几个主要材料参数 :压电应变常数d3 1、机电耦合系数k3 1、介电常数εT3 3 、弹性柔顺系数sE11及材料参数的温度特性。这种测量方法不同于通常的由标准试样测量压电材料参数的方法 ,它直接由一种实用元件—压电双晶片 (非标准试样 )测量压电材料的参数。介绍了测试原理、测试步骤及一种实际试样的测试结果。理论与实验结果表明 :这种新的测试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48.
基于PLZT的RAINBOW陶瓷的特性及其微观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RAINBOW陶瓷是一种具有内部应力偏移 ,并具有特殊的拱形结构的大位移驱动材料 ,它是通过将普通的压电陶瓷在高温下化学还原制备所得。实验表明 ,PLZT压电陶瓷具有较好的还原性能 ,还原层厚度与时间有线性关系 ,理想的还原条件为 :95 0℃保温 1~ 1 5h ;电镜照片显示RAINBOW陶瓷有明显的分层结构 ,还原层表现出穿晶断裂而未还原层则是沿晶断裂的特征。XRD谱发现还原层主要由金属Pb及PbO ,ZrO2 ,ZrTiO4等氧化物组成 ,原先的晶体结构已不存在 ;还原机制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849.
基于机敏材料的冗余度柔性机器人复模态主动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基于机敏材料的冗余度柔性机器人的振动主动控制问题。应用复模态理论对机器人的动力学方程进行解耦 ,建立了受控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利用极小值原理设计了连续LQR状态反馈控制器 ,并根据对偶原理设计了具有指定稳定度的Luenberger全维状态观测器。平面 3R冗余度柔性机器人的仿真算例表明 ,该方法可以显著改善受控系统的动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850.
介绍了通过loft建模方法创建飞机模型、如何由max文件转换成3ds文件、X文件以及X文件加载的全过程。着重介绍了在转换、加载过程中模型的屏幕坐标和物体坐标之间的关系,各种文件转换时的开关量的设置。论述了以四元数法调整模型的屏幕坐标和物体坐标的方法。针对加载过程中飞机各个活动部件与飞机机体出现夹角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快速有效的解决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