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3篇
  免费   631篇
  国内免费   281篇
航空   1883篇
航天技术   234篇
综合类   151篇
航天   31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01.
遥感图像拼接融合技术可分为"像素级""特征级""决策级"3个级别;根据各级别特点,无人机遥感图像的融合应采用像素级的融合方法。文章对一些常见的像素级融合方法进行了简要描述,重点介绍了3种经典的图像融合方法,讲述了可以根据哪些指标对一幅图像从主观与客观两方面进行评价;在实验阶段,对3种经典融合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与性能分析。  相似文献   
902.
某型航空涡轴发动机吞砂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砂尘环境是航空发动机事故中常见且重要的诱发环境,因此,吞砂试验是新型发动机摸底和定型的重要试验项目。根据GJB 242-1987相关要求,通过设计投砂装置模拟真实砂尘环境,对某型航空涡轴发动机进行地面吞砂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吞砂时间的增加,发动机功率衰减,耗油率增加,燃气涡轮出口总温有所提高;发动机性能在吞砂前2 h变化速率较快,随吞砂时间增加变化速率放缓。  相似文献   
903.
在飞机整个飞行过程中,起降阶段尽管时间占比很小,却是飞行事故的多发阶段。近几年国内外污染跑道起降冲出和偏离跑道的事故和事故征候不断发生。发生此类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就与湿跑道和污染跑道有关。为了保证飞行运行的安全,应确定飞机在污染跑道上的飞行性能。飞机在污染跑道上起降时污染物产生的附加阻力,对飞机的起降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分析了积水污染跑道上轮胎溅水图型的形成机理,研究了附加阻力的计算评估方法。算例表明,积水跑道附加阻力与积水深度近似成线性正比关系,与飞机地面滑跑速度近似成平方正比关系。该方法的计算结果符合规律、量级合理,达到了工程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904.
黄体圣  赵民  姜利  王鹏飞  曹熙炜 《航空学报》2018,39(Z1):722186-722186
为研究对固体运载器总体性能提升有利的发动机内弹道设计方法,建立了发动机内弹道计算模型,并选取两个燃面设计参数表征内弹道曲线构型。针对某三级固体运载器进行了仿真分析,分别以发动机冲质比最大及运载器射程最大为目标对发动机的内弹道曲线构型进行优化设计,并对这两种设计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发动机性能最优并不一定会实现运载器总体性能最优,以运载器射程最大为目标,对发动机内弹道曲线构型进行优化设计,可显著提高运载器总体性能。研究成果可应用于固体运载器总体方案初步论证阶段,提升固体运载器的性能水平及方案论证效率,使固体运载器总体设计方案更具时效性和竞争性。  相似文献   
905.
多级轴流压气机彻体力模型——三维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郭晋  胡骏  屠宝锋 《航空动力学报》2018,33(9):2161-2169
利用基于彻体力模型建立的时间推进三维计算模型,获得了某单级跨声速压气机在周向总压进气畸变下的总体特性及流场分布,并与相关试验数据进行对比,以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及可靠性。随后利用该模型详细分析了进口分别存在周向总压进气畸变及对涡旋流畸变下某四级低速轴流压气机内部流场特征。单级跨声速压气机总体特性的计算结果与相关试验数据的相对误差不超过2%,且内部流场参数的分布特征也与试验结果相吻合。四级低速轴流压气机的计算结果反映周向总压进气畸变导致压气机气动性能及稳定性恶化,对涡旋流进气畸变则影响有限。同时揭示了不同形式的进气畸变在多级轴流压气机内部的传递过程,充分说明该模型在进气畸变这类工程问题中的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06.
连续式跨声速风洞与压缩机的气动性能匹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连续式跨声速风洞运行特点和轴流压缩机特性,详细分析了风洞在不同运行工况下与压缩机的气动性能匹配特性。结果表明:在亚声速工况下,洞体阻力变化引起压缩机工作点连续变化且远离喘振区,压缩机运行安全性较高;在超声速工况下,洞体阻力小幅度的变化不影响压缩机工作点,压缩机运行较为安全,但洞体阻力大幅增大,可导致试验段超声速流动突变至亚声速,从而引起压缩机喘振和激波对试验段模型的冲击;压缩机设计时需要预留充足的压比裕量及较为合理的流量喘振裕度。  相似文献   
907.
前缘对扩压叶栅叶型气动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圆弧形或椭圆形前缘吸力面和压力面侧为对称形状,未针对两侧流动差异进行不同设计。为进一步提升扩压叶栅气动性能,发展了一种基于三次非均匀有理B样条(non-uniform rational B-splines,NURBS)曲线的非对称前缘设计方法,在保证曲率连续的前提下,实现吸、压力面两侧非对称的前缘构造。将设计方法应用于两圆弧形前缘叶型改型设计,数值结果表明:与原始叶型相比,总压损失系数可分别降低26.3%和23.5%,提高了整体气动性能;同时与对称曲率连续前缘相比,在51.83°进口气流角下吸力峰强度降低13.4%,前缘转捩位置推后4.6%弦长,在大进口气流角下具有更好的气动性能。   相似文献   
908.
不同飞行条件下反流控制矢量喷管的内流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不同飞行条件下反流控制矢量喷管的内流特性.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范围内,静态条件下,不发生主流附着的情况下,所研究的2种缝宽喷管模型产生反向二次流的抽吸压强范围分别为60 795~87 139.5 Pa,50 662.5~91 192.5 Pa;且矢量角随着抽吸压强的增大而减小,推力系数则随之增大.在外流马赫数为0.6和1.2时,对于较小缝宽的喷管模型,均有不同程度的主流附着现象发生,无法应用于实际的矢量流场控制.对于较大缝宽喷管模型,在马赫数为0.6时,不发生主流附着的情况下,产生反流的抽吸压强为40 530~87 139.5 Pa.而马赫数为1.2时在所研究的二次压强下都无反流产生.   相似文献   
909.
虚拟仿真技术与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的结合可为汽车产品的开发提供新思路.对汽车稳态回转性能进行研究时,可在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Automatic Dynamic Analysis of Mechanical Systems)中建立汽车虚拟样机模型,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试验方案进行合理设计,按照设计好的试验方案在ADAMS中进行仿真,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必要的处理与分析可得最优试验方案和各试验因素的影响程度.经分析可知,对汽车稳态回转性能影响较大的4个因素按影响程度排序依次为质心前后位置、前后轮胎的侧偏刚度、质心高度、前螺旋弹簧刚度.   相似文献   
910.
《中国航空学报》2021,34(2):358-375
In this paper, the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ouble wall structure are presented and the effect of the broken pin size on the cooling performance and flow field of the double wall configuration is investigated. A periodic plate model with seven units is adopted, and there are an impingement hole and a film hole in each unit. Under five blowing ratios, six different sizes of the broken pin are compared, and the double wall configuration without broken pins is taken as the baseline. The results show that if the broken pins height is too small, the cooling effectiveness usually cannot be improved. With the presence of broken pins with a height of more than 0.4, the effectiveness is improved due to the enhancement of reattachment and recirculation of coolant.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broken pin height, the cooling effectiveness increases. However, the increase of the diameter does not always improve the cooling performance, since the limiting effect of the wall jet. In this study, Case 6 with the largest broken pin always has the best cooling performance, but also the largest flow resistance. In Case 6 temperature is reduced by almost 15 K compared to the baseline, and more areas have relatively higher cooling effectiven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