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0篇
  免费   254篇
  国内免费   43篇
航空   469篇
航天技术   52篇
综合类   14篇
航天   15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81.
《中国航空学报》2023,36(2):377-387
For designing efficient lubrication system of an aeroengine bearing chamber, sufficient knowledge on oil/air two-phase flow characteristics is required. When analyzing bearing chamber two-phase flow, the essential prerequisite is quantifying the oil ligaments, which are detached from bearing rotary elements and shed into the bearing chamber. Related investigations are mainly targeted at liquid shedding on the rotating disk as opposed to the bearing rotary elements. Moreover, the research based on bearing rotary elements is conducted by experiment. Due to the limited operating conditions, experimental studies cannot guid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To overcome these limitations, a theoretical model is established in this paper, for revealing the mechanism of oil shedding from bearing rotary elements and quantifying the shedding ligaments. The theoretical model is validated against experimental results from classical studies. In addition, the correlation for shedding ligaments number based on aeroengine bearing structural and operational parameters is obtained via theoretical analysis. The analytic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oil shedding and ligaments formation appear at the edge of bearing inner race outer-periphery. The number of shedding ligaments increases with the rise of shaft rotational speed while decreases with the growth of oil viscosity.  相似文献   
682.
为了准确掌握不同工况下混合励磁模式低功率霍尔推力器束流发散和推力矢量偏心特性,凭借自主设计和改进的一套快速评估霍尔推力器束流发散角和推力矢量偏角原位集成诊断装置,系统研究了推力器在不同阳极质量流率、磁场、电场下束流分布和推力矢量偏心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束流发散角随阳极质量流率(0.65mg/s~0.95mg/s)和磁场强度(112Gs~142Gs)的变化呈现负相关的特性。当阳极质量流率0.95mg/s,束流发散角降到29.1°(<30°)。推力矢量偏角随阳极质量流率和磁场强度的变化分别存在极大值(1.19°)和极小值(0.91°)。束流发散角、推力矢量偏角在250V~330V放电电压范围内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683.
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变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调节控制技术的研究历程及研究现状,并结合我国航天动力研究基础,指出通过在主系统或副系统管路上设置液体或燃气流量调节装置、通过可调结构的针栓式喷注器同步对流量与压力进行匹配调节仍然是实现大范围变推力调节的两种主要手段;分析了变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调节的关键技术及其解决途径,预测了未来一段时期内变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及其调节技术发展趋势,提出了若干适合我国国情的研究建议,为我国低成本、可重复使用天地往返运输技术的发展和有关研究者开展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84.
为深入研究带肋推力室强化传热的机理,对带肋液氧/甲烷推力室的燃烧与再生冷却进行了流动与传热耦合分析,并针对不同肋高和肋数目进行了参数化分析。结果表明:引入等效平均热流密度的概念可以准确描述带肋推力室中的实际传热过程;平均热流密度总是随着肋数目的增加而减小,当肋高恒定时,由于总换热面积增大,等效平均热流密度会随着肋数目的增加而增大;而当总表面积恒定时,等效平均热流密度会随肋数目的增加而减小。此外,盲目地增大总换热面积并不一定能改善传热强化,甚至会在某些情况下恶化传热,因此在设计过程中也应该结合其他肋参数进行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685.
从理论、实验和数值计算方面,阐述和总结了低温推进剂射流雾化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对射流雾化机理及形态进行了分类,重点从对比常温流体与低温流体射流雾化特征参数不同的角度,梳理了射流雾化方面的数值研究方法,并介绍了低温射流雾化的相关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空气扰动破碎机理仍是最广为接受的理论,而超临界工况下射流雾化形态不符合现有的射流雾化分类;数值计算方法逐渐由流体体积法和水平集法向直接数值模拟转变,对闪蒸现象的建模是研究重难点之一;低温流体射流喷雾实验数据匮乏,需通过丰富测量手段,提高测量精度的途径获得完整、准确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686.
因CFRP、TC4材料的物理性能差异较大,导致CFRP/TC4叠层构件切削性能匹配性较差,钻削过程中存在界面损伤、CFRP孔壁损伤难以调控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采用变参数啄式钻削工艺、变参数钻削工艺和恒参数钻削工艺对CFRP/TC4叠层结构进行了制孔实验,并对不同工艺条件下的轴向力、界面质量、TC4的切屑形态、CFRP层孔壁质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其他两种钻削工艺,在变参数啄式钻削工艺条件下,TC4材料层轴向力明显较高,产生短带状和短螺旋状切屑;CFRP层出口和入口处的孔径更接近于名义孔径,孔壁缺陷较少,表面粗糙度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687.
随着高超声速飞行器不断朝着高马赫、宽速域方向发展,推进系统面临低动压的工作条件,对燃烧室内的流动掺混带来巨大挑战。针对碳氢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本文研究了碳氢燃料预加热对超声速剪切掺混特性的影响机制,分析了温度与碳氢燃料热裂解对掺混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当碳氢燃料未发生热裂解反应时,燃料预加热会使射流黏性耗散增强从而掺混效率降低,燃料温度从750 K增加到900 K时,燃烧室掺混效率降低约5%、总压损失约增加20%;但燃料热裂解反应对剪切掺混有双重影响,裂解后的碳氢燃料膨胀性能提升,使喷嘴附近的掺混效率提高约18%;由于剪切层内流体湍动能下降,在远离喷嘴的位置掺混效率降低约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