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0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165篇
航空   622篇
航天技术   87篇
综合类   73篇
航天   1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81.
等离子体激励抑制翼型失速分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进行了低速、低雷诺数条件下等离子体激励抑制NACA0015翼型失速分离的实验研究,研究了等离子体激励电压、激励电极数目和激励位置对流动分离抑制效果的影响.在翼型吸力面敷设不对称电极布局的等离子体激励器.在来流速度为4.27m/s,雷诺数为4.96×104的情况下,未施加等离子体激励时,从攻角为9°起翼型吸力面发生显著的前缘流动分离;施加等离子体激励后,流动分离在攻角小于26°的情况下均能很好地重附到翼型吸力面表面.实验表明,流动分离越严重,对等离子体激励的强度要求也越高,等离子体激励的电压和电极组数也必须相应增大;给定的流动分离状态下,等离子体激励的电压和电极组数存在一个阈值;等离子体激励的最佳位置在流动分离起始点的前缘;雷诺数增大后,流动分离更难抑制.  相似文献   
782.
脉冲等离子体气动激励抑制翼型吸力面流动分离的实验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李应红  梁华  马清源  吴云  宋慧敏  武卫 《航空学报》2008,29(6):1429-1435
 为了提高等离子体气动激励控制附面层的能力,进行了脉冲等离子体气动激励抑制NACA 0015翼型失速分离的实验,研究了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电压、位置、占空比和脉冲频率等对流动分离抑制效果的影响。在来流速度为72 m/s时,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可以有效地抑制翼型吸力面的流动分离,翼型的升力增大约35%,翼型的临界失速迎角由18°增大到21°。实验结果表明:分离越严重,来流速度越大,有效抑制翼型失速分离的阈值电压越大;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的最佳位置在流动分离起始点的前缘;调节占空比,可以在控制效果相当的情况下,降低等离子体气动激励所消耗的功率;当脉冲频率使斯特劳哈尔数等于1时,控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83.
基于等离子发生器简化模型求解电势方程,得到电场及等离子分布,并将电场对等离子的作用力耦合到流动方程中.结果表明,电场力在电极交接处附近诱导气体运动并产生"壁面射流"效应,增加低能流体动量,显著改善附面层内速度分布;与无等离子控制措施相比,分离点位置最大延迟约4%特征尺寸,再附点位置最大提前约12%特征尺寸,分离范围明显减小.此外,电压较大、电极与流体接触式布置均能提高等离子控制流动分离的能力.   相似文献   
784.
将等离子体对中性气体的作用模型化为彻体力矢量,求解带源项的Navier-Stokes方程,数值模拟了等离子体激励器在NACA0015翼型大迎角下的分离控制效果,彻体力为净电荷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的电场力.解拉普拉斯方程得到外加电场分布,等离子体中的净电荷分布由泊松方程给出.为了较好地模拟分离涡的发展,采用了雷诺平均与大涡模拟相结合的脱体涡模拟(Detached Eddy Simulation)方法.通过与实验结果对比,发现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等离子体激励器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785.
三维分离模式与开式分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志咏 《航空学报》1990,11(5):262-266
 <正> 1.问题的提出 对三维分离的研究仅仅是近三十年的事,曾先后提出过多种分离模式。目前,为大家所应用的有两种模式。一种以Maskell为代表,他们认为分离线是其两侧极限流线的包络,通常称为包络模式。另一种以Lighthill为代表,他们认为分离线开始于鞍型奇点,结束于分离结点,分离线本身是一条流线,同时也是附近其它极限流线的渐近  相似文献   
786.
洪金森 《航空学报》1996,17(5):90-95
给出了前缘后掠65°、双弧形剖面的细长梯形翼背风面流动显示结果。实验Mach数为1.10,1.53,2.53,3.01和4.01,攻角范围为5°~25°。应用蒸汽屏、纹影和油流技术拍摄了空间和表面流型照片。蒸汽屏显示表明:在机翼背风面三角形区域的空间流型随法向攻角αN(在垂直于前缘的平面内流速与弦线间的夹角)和法向Mach数MaN(来流Mach数在垂直于前缘平面内的分量)变化,并可在αN和MaN为坐标的平面上划分出7种流型存在的区域。侧缘区有侧缘分离涡形成;后缘有尾涡拖出。从纹影照片与横截面上的蒸汽屏照片对照可获得机翼锥面激波位置随Mach数的变化;以及激波-诱导分离线位置随Mach数和攻角变化曲线。机翼表面油流谱显示出了主再附线、二次分离线、二次再附线和侧缘涡区。显示出的流型与其他有关实验和数值计算结果比较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787.
刘仪  刘斌  向一敏 《航空学报》1996,17(Z1):87-90
提出了一种二阶精度隐式矢通量分裂单步差分格式并用于求解时间平均N-S方程组。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是Jacobi谱半径格式和无近似因子分解。数值试验表明:该方法具有精度高、计算量小和收敛快等优点。在平面叶栅和扩压器进气道的跨音速流场的求解中,较好地捕获了激波、分离等现象,与实验数据比较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88.
介绍均匀来流下声控机翼流动的试验装置、低速大攻角下的声控效果、特征参数的影响,以及附面层中流动参数的变化。文章清楚地展示出声控机翼分离流动的机理。   相似文献   
789.
朱广圣  张月林  孙榕  赵刚 《航空动力学报》1997,12(3):317-320,336
给出了一个低雷诺数非线性k-ε湍流模型,其中采用了一个非线性雷诺应力表达式并引入了两个考虑湍流近壁效应的修正函数。应用该模型和标准k-ε模型计算了两种不同膨胀比的后台阶分离流。与实测结果比较表明,低雷诺数非线性模型结果较标准k-ε模型结果有明显改进,它对流场的各特征量包括分离—再附长度、时均速度及各雷诺应力分量均给出了较好的预测。  相似文献   
790.
基于表面热膜的超高负荷低压涡轮叶栅附面层特性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利用表面热膜测量了定常来流条件下某超高负荷后加载叶型吸力面附面层的分离流动,并与壁面静压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热膜用于超高负荷低压涡轮叶型附面层流动测量可靠性较高;热膜测得的准壁面剪切应力及相关统计参数能准确地判断附面层分离、再附着和转捩位置;在低雷诺数条件下,分离泡尺寸和转捩区长度随来流雷诺数的减小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