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0篇
  免费   262篇
  国内免费   96篇
航空   752篇
航天技术   216篇
综合类   59篇
航天   21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火箭引射模态下主火箭总压与RBCC发动机的匹配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传统的"等压面假设"理论,建立了RBCC发动机主火箭的引射性能分析模型,研究了主火箭总压与RBCC发动机的匹配性。研究结果表明,若隔离段通道面积比小于0.65,在主火箭总压较低条件下,隔离段内二次流容易达到壅塞,无法进一步提高空气流量;在地面静止状态下,随主火箭总压增加,空气流量逐步增大,等压面上形成Fabri壅塞后,进一步增加主火箭总压,反而会降低空气流量;在火箭引射模态下,RBCC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可细分为引射作用占主导地位的进气道亚临界状态和临界状态、冲压作用占主导地位的进气道超临界状态,其分界马赫数分别约为0.7和1.5。  相似文献   
202.
针对行星传动齿轮系的结构特点,建立了行星齿轮和主动齿轮的非线性接触有限元模型,应用AN-SYS软件进行了动态接触分析的研究。基于研究结果,建立了可以体现行星齿轮系在工作过程的啮合应力变化情况的计算模型,可以直观地观察到行星齿轮系从开始啮合到完全脱开整个过程中的应力分布及变化情况。选择20节点六面体单元,模拟齿轮受载情况,迅速、高效地得出整个齿轮系的强度、刚度分布云图,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203.
本文介绍了运用Lms Test. lab软件的模态分析为试验手段来诊断航天员超重训练设备所存在的故障,通过模态分析试验研究表明系统刚度变化对系统自振频率的影响,动力系统轴承齿轮间摩损的间隙以及环境因数如地基沉降对系统频率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204.
C919 试验环境设计为C919 主飞控电子鉴定试验提供工具和手段,为机载设备适航检查提供支撑数据和证明材料。介绍C919 飞控系统鉴定试验的必要性以及主要的试验类型,对C919 飞控系统鉴定试验环境进行设计,包括试验环境的主要组成、功能以及测试时序和监控逻辑的设计等,并对民用飞机飞控系统鉴定试验环境的设计结果进行测试和评定。结果表明:该设计能够满足民用飞机鉴定试验要求,易于工程实现,过程数据处理算法以及鉴定试验结论报告能够支持适航符合性要求。  相似文献   
205.
内并联式TBCC进气道模态转换过程流动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君  袁化成  郭荣伟 《宇航学报》2016,37(4):461-469
针对组合动力(TBCC)进气道模态转换过程中出现的非定常气动现象,采用稳态/非稳态数值模拟方法对相关流动特性及其影响因素与流动机理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由涡轮发动机工作状态向冲压发动机工作模态转换过程中,进气道内出现结尾激波沿流向前后振荡现象,振荡频率约为130Hz;当冲压流道反压引起的激波未前传至模态转换分流板前时,冲压发动机工作状态对结尾激波振荡不产生影响。在相同的发动机工作状态下,随着模态转换速度的增加,结尾激波振荡频率逐渐增大。文中研究的进气道内结尾激波振荡现象可通过亚声速管道内波的传播理论进行解释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6.
空气预冷发动机及微小通道流动传热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元  王振国 《宇航学报》2016,37(1):11-20
首先针对发动机空气预冷系统的特点,将现有的预冷机制分为四种类型,包括燃料预冷、质量喷注预压缩冷却、燃料预冷和质量喷注预压缩冷却组合预冷以及其他流体预冷,并分别介绍了每种预冷机制的代表性发动机循环以及技术特点。调研发现,微小通道结构的预冷器具有很高的散热能力和紧凑度,优势显著。英国Skylon空天飞机的预冷却组合循环发动机(SABRE)其微通道结构预冷器具有极高换热能力。对SABRE的预冷器及相关研究进行详细分析,强调微小通道强化换热对提高发动机性能的重要作用。通过对微小通道中单相气态流动换热研究的调研发现,微尺度流动传热机理仍存在诸多分歧,理论发展不完善,需要深入开展微小通道强化传热研究,尤其对于高速高内外温差条件下微小尺度复杂结构空间内流动传热机理需要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207.
针对某民用飞机后机身结构特点和受载形式,设计了相应的静力试验方案。该方案合理模拟了后机身结构的支持和边界条件,同时对后机身严重载荷情况进行分析处理,实现了飞行载荷和惯性载荷在后机身结构上的施加,顺利完成了大部段复杂结构的静强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后机身结构能够承受极限载荷,其刚度和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08.
目的在于研发大型民用客机航路管制与监视系统验证与测试平台,以实现机地数据通信系统环境下的航路管制与监视信息的数据地面接收和处理;同时,依照现有的空管航路管制与监视功能的国际标准和相关区域的运行要求,实现地面管制系统向机载系统的数据发布。该项研究成果能对口飞机机载数据链相关的ATC(Air Traffic Control空中交通管制)功能和部分监视功能ADS-C(Automatic Dependent Surveillance-Contract合同式自动相关监视)、ADS-B(Automatic Dependent Surveillance-Broadcast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提供对应的地面收发端,监控机载系统数据状态。该成果可以配合飞机研发过程中的试验和排故,并为适航验证工作提供有力的准备和支持。  相似文献   
209.
对民用飞机最小离地速度( VMU )试飞实施方法进行了研究,主要包含了条款的理解、试验准备、试验分工、模拟器工作准备、试飞技术和数据处理等内容,为民用飞机最小离地速度试飞提供指导。同时作为国内新兴的职业---试飞工程师( FTE),也对其在试飞过程中的分工和职责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10.
The paper deals with the study of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of equatorial ionization anomaly (EIA) phenomenon along with its dependence on solar activity and season during the 19th solar cycle by using seven Indian ionosonde stations. Present study is an attempt to carry out the comprehensive study of EIA by using the limited number of ground based instruments. This has been achieved by performing the Gaussian fitting over the latitudinal distribution of F2-region critical frequency (foF2) data.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phenomenon of EIA has a strong dependence on solar activity and seasons. The EIA crest exhibits the feature of latitudinal shifting and expansion with increasing solar activity. It is found out that the effect of solar cycle and seasons on EIA is local time dependent. The observations were also compared with the IRI-2001 model predictions and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model values are in general agreement with the observed values with some discrepancies, particularly during the high solar activity period and morning sector. The results have been discussed in the light of relative contribution from transequatorial interhemispheric neutral wind and strength of equatorial fountain process during different local time, season and solar activity levels. Furthermore, an attempt is made to parameterize the location and foF2 of the EIA crest by using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These results can be used to predict the latitudinal position and foF2 of the EIA crest for any given 12-month running average sunspot number (R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