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9篇
航空   214篇
航天技术   126篇
综合类   27篇
航天   12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01.
针对新型惯性执行机构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Magnetically suspended control moment gyro, MSCMG),基于金字塔构型开展卫星平台敏捷机动控制地面闭环试验研究,以验证MSCMG的姿态控制性能。首先基于MSCMG搭建卫星平台控制地面试验系统,建立数学模型;接着针对气浮台外界扰动抑制及大角度敏捷机动控制问题,基于变参数滑模控制设计姿态控制算法,采用鲁棒伪逆方法进行MSCMG群框架角速度分配;并针对MSCMG的特性对框架角速度和角加速度进行了限幅,开展闭环控制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MSCMG进行气浮台姿态稳定控制实验,可以实现姿态稳定度优于5×10~(-4)(°)/s,且在实现30°/15 s的机动指标时,MSCMG框架角速度具有良好的跟踪性能,且磁悬浮转子在输出大力矩时仍然保持稳定悬浮,具有较强的鲁棒性。通过地面闭环试验验证了MSCMG作为姿控执行机构的优异性能,为其未来进一步应用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2.
This article aims to understand the motion of the charged particles trapped in the Earth’s inner magnetosphere. The emphasis is on identifying the numerical scheme, which is appropriate to characterize the trajectories of the charged particles of different energies that enter the Earth’s magnetosphere and get trap along the magnetic field lines. These particles perform three different periodic motions, namely: gyration, bounce, and azimuthal drift. However, often, the gyration of the particle is ignored, and only the guiding center of the particle is traced to reduce the computational time. It is because the simulation of all three motions (gyro, bounce, and drift) together needed a robust numerical scheme, which has less numerical dissipation. We have developed a three-dimensional test particle simulation model in which the relativistic equation of motion is solved numerically using the fourth and sixth-order Runge-Kutta methods. The stability of the simulation model is verified by checking the conservation of total kinetic energy and adiabatic invariants linked with each type of motion. We found that the sixth-order Runge-Kutta method is suitable to trace the complete trajectories of both proton and electron of a wide energy range, 5 keV to 250 MeV for L = 2  6. We have estimated the bounce and drift periods from the simulations, and they are found to b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theory. The study implies that a simulation model with sixth-order Runge-Kutta method can be applied to the time-vary, non-analytical form of magnetic configuration in future studies to understand the dynamics of charged particles trapped in Earth’s magnetosphere.  相似文献   
103.
从自由试验提取边界具有弹性支承的约束结构模态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作者曾对“从自由试验提取约束结构模态”所提出的动柔度法,仅适用于刚性支承情况。在工程中,弹性支承状态是常见的,为此,本文重新建立了这一情况下,约束结构试验模态的提取方法。该方法具有普遍性,因为当支承刚度很大时,由本文方法可得到刚性支承下的结果;当支承刚度很小时,便可获得工程中用橡皮绳悬吊结构后所测得的自由-自由试验模态;当支承刚度为零时,本方法可提取到纯粹的自由-自由模态。总之,当支承刚度为任何值时,本方法都能提取到相应约束结构的满意试验模态参数。这些表明本文算法是非常的稳定,这一点对于工程应用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4.
对长二捆近地点变轨固体火箭发动机动平衡用校验转子、工装、空载/满载发动机、卸载/不卸载发动机以及有无喷管发动机等各种状态下动平衡参数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其动平衡在数进行了理论计算。  相似文献   
105.
研究压燃式航空活塞发动机在不同海拔高度下的燃烧与排放特性,将有利于进一步优化通航飞行器的动力推进系统。通过发动机大气压力模拟试验台架,在3个不同海拔高度(10,1000,1920m)进行压燃式航空活塞发动机的燃烧与排放试验,获得了发动机的燃烧和排放污染物与海拔高度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大气压力减小,航空发动机的进气质量流量降幅明显,过量空气系数和有效热效率也略有下降,但有效燃油消耗率是上升的;此外,在相同工况点出现最大燃烧压力下降,滞燃期延长,燃烧始点推迟,燃烧持续期呈延长趋势,最高平均燃烧温度增大,且发动机的NOx,HC和碳烟排放增加。当海拔升高,发动机的负荷增大时,碳烟排放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在小负荷和大负荷时的CO排放增加较为明显,而中负荷附近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06.
董西国 《航天控制》2003,21(3):66-69
近年来 ,面向对象技术在构造可复用与可重构软件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文章中介绍了面向对象技术在测试软件设计中的应用 ,由于类和对象的封装性、继承性的特点 ,使得面向对象的测试软件可以在类的层次上进行重构和复用 ,从而可以更有效地适应变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7.
文章主要介绍了美国火星探测用降落伞研制过程以及在研制过程中的一些主要试验,并同时指出了试验中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08.
Whipple防护屏弹道极限参数试验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柳森  李毅 《宇航学报》2004,25(2):205-207,240
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FD-18A超高速碰撞靶上进行了Whipple防护屏的超高速撞击试验。弹丸为LY12铝球,撞击速度为4.5km/s,撞击角为0°。通过固定弹丸速度、变弹丸直径、寻找弹丸临界直径的办法获得了该Whipple防护屏在试验条件下的弹道极限参数。试验结果表明速度为4.5km/s时的弹丸临界直径为0.35cm,大于用Christiansen方程预测的0.27cm。  相似文献   
109.
110.
红外调焦仪及其装调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福 《上海航天》1998,15(2):41-47
介绍某型号红外光学系统装配专用红外调焦仪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着重论述其组成部分的关键装调技术、要求与方法以及有关示意图。考核表明,该红外调焦仪的性能和装配精度可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