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8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20篇
航空   188篇
航天技术   228篇
综合类   6篇
航天   261篇
  2025年   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通过对日语汉字音读和汉语中古音进行比较,发现日语汉字音读与汉语中古音有强烈的对应关系。其中“声假名”和中古音声母的对应比较整齐:あ段全部对应喉音影、余二母;か段全部对应牙音见、溪、群、疑和喉音晓、匣六母……“韵假名”与汉语中古音十六摄也有不如“声假名”强烈但依然很明显的对应关系,如果、假二摄对应あ段“韵假名”;止、蟹二摄对应ぃ段“韵假名”;通、江、效、宕、流摄对应ぅ段“韵假名”。  相似文献   
12.
GPS在气象火箭遥测跟踪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GPS全球定位系统、天线云台和宽波瓣天线组成的跟踪系统, 研究了接收位置信息与跟踪之间的时间差, 气象火箭理论弹道误差导致的中断跟踪,气象火箭探空仪分离后至初次定位前的跟踪, 天线云台转到359°位置后反转359°及跟踪过程中跟踪中断后的继续跟踪等关键问题,成功实现了气象火箭探空仪的遥测跟踪. 该跟踪系统在子午工程气象火箭试验中得到较好的应用, 此种跟踪方式相比传统雷达跟踪方式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简单、成本低、机动性强、跟踪可靠性强等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13.
刘志全  黎彪  丁锋 《宇航学报》2014,35(7):753-761
针对展开过程中球铰接杆式支撑臂时变构型的横向振动问题,推导了支撑臂等效连续体模型的各向等效刚度,基于Hamilton原理推导了支撑臂展开过程的控制方程,采用加权余量法将偏微分控制方程转化为常微分方程,利用Runge Kutta法对方程进行了数值求解。计算结果表明:在收拢过程中,支撑臂末端的横向振幅越来越小,收拢过程是安全可靠的;而在展开过程中,末端的横向振幅随展开进程而增加,且振幅随末端负载质量增加而增加;若不考虑锁定冲击,展开速度对支撑臂横向振动的振幅影响可忽略,若考虑锁定带来的周期性冲击时,支撑臂的横向振幅将显著增大。为减小支撑臂的横向振动,必须对支撑臂展开速度加以限制。研究结果为航天器支撑臂在轨展开的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介绍在轨用户星中继终端的分类、功能和使用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对用户星中继终端多约束条件进行了梳理分析。为缓解常态化应急测控带来的资源紧张矛盾,提出了用户星中继终端在轨应用策略,即Ka/S模式下影随测控,小S模式下定时捕获。针对Ka+小S模式下实现影随测控的可行性问题,利用STK(Satellite Tool Kit,卫星开发工具包)软件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为实现影随测控,满足测控快速响应需要,要求星载S频段中继测控天线对中继卫星的覆盖范围,应大于星载中继数传天线对中继卫星的覆盖范围。  相似文献   
15.
航天事业发展趋势和未来需求指明,航天测控系统应该向以自主运行能力为代表特征的智能化方向发展。基于此,提出了标准化的支持与服务、映射现实的体系架构、实时响应的运行模式、服务化的基础平台等4项关键技术。通过将测控系统和卫星系统之间的接口、测控系统和用户系统之间的接口标准化,从而在此基础上建立最优化的操作逻辑。通过在计算机中映射现实系统的思想方法,从而产生稳定性和灵活性兼备的、支持自主运行的,并具有良好进化性能的系统架构。通过实时响应的运行模式可以很好满足全时段和突发性等具有挑战性的测控服务需求。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构建基础计算服务平台实现基础层与业务层分离,有利于整个系统的持续改进,提高服务质量改善的速度,建立竞争力优势。由此说明,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实现自主运行的航天测控系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针对时间频率实验室设备实时监控的需求,在Microsoft NET平台上结合C++语言和Microsoft 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构建了时间频率设备自动监控系统。该系统可以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并远程设置相关参数,在设备运行异常时,系统可自动弹出报警信息。实际应用表明系统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可维护性,为时间频率实验室的有序运行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7.
赵霞  姜玉宪  吴云洁 《宇航学报》2010,31(1):143-147
基于多模态滑模控制的理念,研究了交会对接绕飞段的控制问题。介绍了 多模态滑模切换函数的设计方法,并给出滑模面的存在条件和系统稳定性证明。采用分时 控制方法弱化系统变量之间的耦合,简化了控制系统的设计。对该控制系统进行了数值仿 真,结果表明:系统可以经由预想的绕飞轨线,由初态绕飞至终态,而且对初始状态具有很 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网络技术和批量化测量技术,探讨北斗/GNSS高精度时频应用终端的测试手段;提出应用测试模块化和VXI/PXI/LXI总线技术的测试设计方案,该方案具有多路标准时间频率参考信号一致性设计和网络远程测试校准设计;同时,提出北斗/GNSS高精度时频终端测试校准系统的结构设计及其应用模式。这将能有效提高北斗/GNSS时频终端测试的集成化和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19.
卫星双向时间与频率传递是高精度的时间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将会影响到比对精度,温度的影响更是不可忽视[1]。以NTSC(国家授时中心)台站与NICT(日本国家情报与通信技术研究所)台站几年来的数据为基础,讨论了双向比对结果与环境温度的相关性。在温度超过12℃时,两站的时间差与环境温度成正比例关系;温度低于12℃时,两站的时间差成反比例关系。证实了对上、下变频器以及低噪放大器采取恒温措施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