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32篇 |
免费 | 326篇 |
国内免费 | 216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789篇 |
航天技术 | 303篇 |
综合类 | 198篇 |
航天 | 18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3篇 |
2023年 | 32篇 |
2022年 | 63篇 |
2021年 | 61篇 |
2020年 | 56篇 |
2019年 | 43篇 |
2018年 | 60篇 |
2017年 | 51篇 |
2016年 | 40篇 |
2015年 | 36篇 |
2014年 | 64篇 |
2013年 | 61篇 |
2012年 | 64篇 |
2011年 | 66篇 |
2010年 | 53篇 |
2009年 | 62篇 |
2008年 | 42篇 |
2007年 | 50篇 |
2006年 | 46篇 |
2005年 | 56篇 |
2004年 | 33篇 |
2003年 | 41篇 |
2002年 | 30篇 |
2001年 | 26篇 |
2000年 | 30篇 |
1999年 | 43篇 |
1998年 | 31篇 |
1997年 | 22篇 |
1996年 | 36篇 |
1995年 | 24篇 |
1994年 | 23篇 |
1993年 | 30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81.
782.
783.
784.
785.
在对同轴圆管内的连续旋转爆轰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分析后,提出无内柱的连续旋转爆轰的燃烧室模型.利用结合了一步化学反应模型的圆柱坐标系下的Euler方程三维数值模拟了在这种燃烧室内爆轰波的传播行为.数值结果表明:爆轰波由初始起爆的单向传播最终自动收敛稳定到若干个典型爆轰波头的流场结构.在当前进气条件下,流量可以达到450kg/m2s,其基于反应物的比冲约为1900s.与同以H2/Air作为燃料时同轴连续旋转爆轰发动机(RDE)燃烧室模型的2000s相比,基于反应物的比冲十分接近,但由于内部有可燃气以爆燃形式燃烧等原因,有5%的损失. 相似文献
786.
采用空间模式的平板边界层Blasius解为基本流,利用直接数值模拟方法求解二维不可压扰动方程.研究了边界层对二维壁面局部持续微振动的感受性。计算结果表明,当地扰动速度随时间变化显示弦振动特性,振动周期与壁面加载周期完全一致;扰动速度在空间上具有波动解的特性,流向波数与O一S方程解接近;数值计算获得的扰动幅值增长率稍大于预测值,二者运行趋势基本吻合,且对所计算的雷诺数条件,周期为30的扰动幅值逐渐增长,而周期为20的扰动帽值先增加后衰减;周期为30的扰动的二次谐波明显大于周期为20的扰动;流向扰动速度及法向扰动速度的剖面模值函数在壁面局部振动下游附近与O-S方程解不完全重合,而在壁面局部振动下游较远处则与其重合良好;边界层壁面局部微振动获得的二维扰动解具有T—S波的形式。 相似文献
787.
预混气爆震波在不同直径管间的传播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管径20mm与60mm的两管间研究了预混气爆震波的传播特性,着重测量了爆震波传递过程中的压力与速度变化,并分析了预混气压力、浓度、当量比以及连接段尺寸等参数对爆震波传播的影响与规律。研究发现:小管中没有爆震时大管中仍然可以出现爆震波,小张角的连接段对爆震波的再触发有利,再触发后的爆震波其压力、速度受到预混气压力、浓度及当量比等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788.
冲击波聚焦在聚焦区域形成局部较高压力的同时还会在焦区产生空化效应。基于旋转椭球面反射罩及置于其焦点的水中脉冲放电声源建立了水下冲击波聚焦系统。通过压力传感器测量了反射罩轴向的压力历程曲线及峰值压力分布。同时,搭建了高速摄影所需的光学装置,拍摄了空化现象的高速摄影图片,对水下冲击波聚焦过程和空化汽泡的产生、发展及湮灭的整个过程进行了研究。对压力历程曲线和高速摄影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到空化现象产生的物理过程。实验结果表明:负压是空化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空化汽泡的塌缩时间与汽泡半径存在线性关系,并且汽泡膨胀阶段持续的时间大于塌缩阶段持续的时间。 相似文献
789.
利用武汉中心气象台(30.5°N,114.4°E)无线电探空仪在2001年1月到2003年12月之间的观测数据,研究了武汉上空1-9km和14-25km高度范围内惯性重力波参数的变化特征.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重力波活动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较频繁,夏季活动较弱,与急流强度的季节变化一致,这意味着重力波的激发与背景风密切相关.矢端曲线分析显示1-9km范围内能量向上传播和向下传播的波的比例大致相同,而14-25km范围内绝大部分波能量向上传播,这与最大急流强度的高度相对应;进一步分析表明,夏天14-25km范围内波几乎全向上传播,而冬天则有相当一部分波向下传播,这可能是反射引起的.重力波的本征频率集中在1-3倍的惯性频率之间,水平波长约数百公里;1-9 km范围内垂直波长集中在3-3.5 km,14-25 km高度内则集中在4.5-5.5 km. 相似文献
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