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1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45篇
航空   340篇
航天技术   147篇
综合类   45篇
航天   16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电源分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天宫一号(TG1)目标飞行器电源分系统的组成和主要技术指标。分析了国内在低轨飞行器上采用100V高压母线、大批量使用国产氢镍电池、三结砷化镓太阳电池片和半刚性基板等关键技术。回顾了电源分系统研制过程中高电压元器件体系建立、半刚性帆板力学及空间环境设计与验证、氢镍电池在轨寿命和可靠性研究,以及高压电源系统可靠性及安...  相似文献   
92.
近距空间链路协议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距链路是小范围、双向、固定或移动的无线通信链路,一般应用于无人探测器、着陆器、行星探测器及静止轨道舱之间的相互通信。文章介绍了近距空间链路协议的原理及特性,讨论了近距链路协议的层结构和传输单元(PLTU)的构成,分析了Proximity-1(近距空间链路协议)的业务类型,并对近距链路协议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3.
合成出2种以1,5-二氨基四唑(DAT)为配体,苦味酸根为外界,钴和铜为中心离子的含能配合物,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运用示差扫描热分析(DSC)方法,就目标化合物对高氯酸铵(AP)、奥克托金(HMX)和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HNIW)热分解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利用电荷耦合器件(CCD)燃速测定系统,研究了目标化合物对缩水...  相似文献   
94.
月球表面的微波辐射亮度温度分布与月表物质的物理化学和地理分布特性密切相关.为了分析月球表面微波辐射亮温的分布特点,利用支持向量机(SVM)方法对嫦娥一号(CE-1)绕月卫星搭载的微波辐射计获得的2C级亮温数据建立回归分析模型,并利用粒子群算法优化SVM回归模型,建立了月球表面不同地理位置的4个频率通道(3GHz,7.8GHz,19.35GHz,37GHz)的微波辐射亮温与时间的关系,获得了这4个频率的微波辐射亮温在月表很窄时间段的全球分布,因而显示出了更多的细节特征.最后对这些特征进行了描述并对影响月球表面亮温的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5.
针对FCD1软脆光学镜片高效高成品率的精密加工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使用复合结合剂金刚石丸片的精研加工技术,其金刚石丸片研具采用了金属、树脂和添加剂等复合结合剂。在精研过程中,丸片表层金刚石磨粒对工件的切深一致性避免了工件表面易出现的深划痕,可有效减少后道抛光工序加工时间,从而提高FCD1软脆光学镜片的生产效率和成品率。  相似文献   
96.
采用有限元方法针对缺口件多轴疲劳实验结果进行模拟。结果表明,相同路径条件下,随着缺口半径减小缺口根部附近的应力梯度显著增加。基于缺口根部应变值,采用等效应变法进行疲劳寿命预测,预测结果随缺口半径的减小而偏于保守。采用应力梯度法确定有效距离,相同路径下,随着缺口半径的减小有效距离减小;依据该有效距离处的等效应变进行疲劳寿命预测,总体预测结果较为分散且偏于不安全。基于实验及有限元模拟结果,提出了基于应变梯度的有效距离确定的新方法,大部分疲劳寿命预测结果位于2倍分散带内。  相似文献   
97.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研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嫦娥一号卫星是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卫星,将实现对月球的环绕探测。嫦娥一号卫星的研制和发射是我国深空探测活动的开端,在我国航天史上将成为继人造卫星和载人航天后的第三个里程碑。与近地卫星相比,嫦娥一号卫星面临更复杂的控制过程和环境,因此,嫦娥一号卫星必须突破一系列的关键技术,实现既定的任务目标。文章介绍了嫦娥一号卫星的任务目标、主要技术方案和研制过程;概要性地说明了嫦娥一号卫星的研制过程。  相似文献   
98.
影响月球探测卫星星地时差的因素较多,文章介绍了其计算模型,并对其中的模糊距离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运用最小二乘法,分别建立了集中校时量和均匀校时量计算模型。实际结果表明:运用此两种校时模型和方法可以方便有效地控制嫦娥一号卫星的星地时差,并使其在一段时期内保持在5ms范围以内。  相似文献   
99.
针对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器的特点,对星载网络数据保护做了专门的设计。文章着重介绍了嫦蛾一号卫星星载数据高可靠性保护的设计方案与具体实现情况。  相似文献   
100.
浦江一号卫星是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的一颗快速响应型小卫星,于2015年9月成功发射,卫星质量347 kg,运行在高度481 km的太阳同步轨道。为高效、高精度识别定位地面大范围广泛而随机分布的电磁辐射目标,浦江一号卫星提出了基于单星电磁信号监测载荷与光学成像载荷综合应用的在轨自主任务规划方案。在轨应用表明:该设计解决了电磁信号监测与光学成像高效协同难题,实现了星上自主任务规划时间快于0.10 s,引导指向精度优于0.10°,单次任务连续引导目标数量多于10个,为后续多手段遥感卫星的综合应用及在轨自主任务规划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