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5篇
  免费   318篇
  国内免费   198篇
航空   937篇
航天技术   50篇
综合类   118篇
航天   9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1.
为保持飞行器在稀薄大气中的机动性,通常采用喷流反控制作用(RCS),但在超声速来流中,这会导致飞行器表面出现复杂的喷流干扰流场,对飞行控制造成了巨大影响。为提高对超声速条件下的侧向喷流控制作用的规律性认识,应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超声速条件下的无舵光滑弹体和带尾舵的弹-翼组合体上的声速侧向喷流控制问题。开展了关于喷口布局对侧向喷流控制效果影响规律的研究工作,并通过引入法向干扰力沿程增长系数从定量角度加以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有尾舵的情况下,喷口位置的后移和马赫数的增加能够显著增强侧向喷流控制效果;当喷口位置位于舵面之前时,喷流干扰力放大系数随迎角增大而增大,随来流静压增大而减小;当喷流位置后移至舵面之后时,规律相反;在某些喷口位置和来流条件下,弹-翼组合体的侧向控制效果与无舵光滑弹体相比并不具备优势。  相似文献   
812.
战术导弹横向喷流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喷流对导弹不同升力面的干扰影响,通过数值求解N-S方程来模拟超声速外流场中横向喷流的干扰流场,采用分块对接网格和"O"型网格技术,精确模拟喷口截面及弹翼形状,生成高质量的贴体计算网格.通过几种升力面和弹身组合的超声速横向喷流干扰流场的数值模拟,计算的马赫数为2和4.5,计算结果显示具有升力面的喷流干扰比光弹身的喷流干扰大.研究和分析了喷口附近流场的涡系结构和波系结构,并将导弹喷流干扰力放大因子及喷流引起的压心变化的计算结果与目前国外公布的试验值进行比较分析,二者显示了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13.
合成射流作用机理及其对共轴射流掺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合成射流流场及其作用下的内、外涵共轴射流流场进行了二维非定常数值模拟, 研究了合成射流流场和共轴射流流场情况.结果表明,合成射流由一系列对称分布在中心线 2侧的旋涡对组成,频率与激振频率相同,对外场构成一扰动力;涡对自形成后向远处运移 速基本稳定;腔内和腔外涡对的形成及发展变化过程总体保持一致,在每时刻则呈现截然相 反的发展态势;中心线速度的降幅起伏变化分布是由激励器的激振变化引起的,体现了涡量 产生、发展变化的基本特征;合成射流激励器的采用可使共轴射流截面掺混率比未加激励时 得到增加,增强了共轴射流的掺混效果.   相似文献   
814.
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导弹 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采用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导弹所具有的强耦合非线性等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的自动驾驶仪设计方法.该方法利用自适应模糊系统所具有的万能逼近特性,对大攻角飞行过程中导弹动力学系统存在的非线性特性进行逼近,并利用变结构控制对外界干扰的强鲁棒性,构造误差系统滑模面,克服了逼近误差和外界干扰对控制系统的影响,实现了对大机动指令的精确跟踪.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方法对大过载指令有较好的跟踪效果,对模型不确定性和外界干扰也具有较好的鲁棒性.由于采用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有效的减小了气动舵偏角,避免了气动舵的饱和.   相似文献   
815.
本文在二元试验燃烧室上,对四种掺混孔设计方案作了燃烧室出口径向平均温度分布的试验研究。试验时燃烧室进口不加温,温升范围280°~570℃,燃烧室出口为常压。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掺混孔设计方案,对燃烧室出口平均径向温度分布的影响是有规律可循的。本文同时建立了预估燃气涡输发动机主燃烧室出口平均径向温度分布的半经验半分析模型。该模型能够由第一次试验得到的出口温度分布,推算出燃烧室掺混区设计修改后或工作状态改变后,燃烧室出口平均径向温度分布曲线的变化。模型计算结果和从二元试验燃烧室出口测得的平均径向温度分布非常吻合,为调试燃烧室出口平均径向温度分布提供了定量的设计工具。  相似文献   
816.
大小孔交替排列对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大小气膜孔交替排列(均匀排列的圆柱形单孔两侧分别开设一个平行的小孔)情况下的流动和换热,并与常规的圆柱形单孔结构进行对比,分析大小气膜孔交替排列提高冷效的机理,研究大小孔的孔径比对气膜冷却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发现:在圆柱形单孔两侧分别设置一个平行的辅助小孔,大小孔冷气射流的肾形涡相互干涉,导致主气膜孔下游的肾形涡的尺度和强度与圆柱形单孔相比均有明显降低,气膜冷却效果明显改善.相同冷气量下,小孔孔径越大,分配的冷气流量越大,对主孔冷气射流的干涉作用越强,气膜冷却效果改善越明显;当小孔孔径d2=4mm时,气膜冷却结构类似常规的离散圆柱形气膜孔,气膜冷却效果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817.
为了研究三角翼后缘对称喷流对前缘涡破裂位置和旋涡结构的影响,通过高分辨率的N-S方程数值模拟方法,对60°后掠角三角翼后缘有对称喷流及无喷流情况下的绕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后缘喷流速度与自由来流速度之比影响前缘涡破裂的位置.与无喷流情况相比,喷流与来流速度比的不同造成了涡破裂的提前或推后.而与传统结论有所不同的是,并非所有的后缘喷流都能延迟涡的破裂.另外,后缘对称喷流对涡轴位置的影响很小.后缘对称喷流不改变三角翼前缘涡横截面流动拓扑结构的变化规律,但影响极限环的扩张速度.   相似文献   
818.
采用测力、测压以及粒子图像测速(PIV)流场测试试验技术,针对细长弹体大攻角时前体非对称涡控制的问题,应用连续有源微吹气与双出口合成射流微吹气手段,对前体非对称涡控制开展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连续有源微吹气控制时,在不同攻角选择适当的吹气流量可以将侧向力控制为零;双出口合成射流微吹气控制时,改变控制电压可以起到侧向力比例控制的效果。流场测试结果显示,弹体产生侧向力时背风涡为非对称结构,合成射流控制具有一定的控制频选特性。低频控制时,涡左右摆动,时均结果为对称分布;高频控制时,左右涡位置稳定,为对称分布。  相似文献   
819.
不同飞行状态下固体火箭发动机尾喷焰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研究飞行状态对固体火箭发动机尾喷焰的影响,建立了含化学反应项和组分输运项的N-S(Navier-Stokes)控制方程,并采用MUSCL(monotonic upstream-centered scheme for conversation laws) Roe格式的有限体积法进行求解.在此基础上,结合热力计算结果对某固体火箭发动机在不同飞行状态下的化学反应流和单一组分流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初始倾角和第一马赫波节长度随飞行高度的增加而增大,随来流马赫数的升高而减小.同单一组分流相比,化学反应流对第一马赫波节的影响较初始倾角显著.射流轴线温度因飞行状态的不同有较大涨落差异.初始倾角、第一马赫波节由来流总压决定,射流轴线温度由激波结构、复燃效应、来流条件等因素共同决定.   相似文献   
820.
《中国航空学报》2021,34(5):214-223
A type of supersonic fluidic oscillator is proposed and its ability to generate pulsating supersonic jet is proved in this paper. Unsteady two-dimensional numerical simulations reveal that the fluid transforms from subsonic to supersonic condition in the mixing chamber of oscillator after the supplied flow pressure increases from 1.1 × 105 Pa to 5.0 × 105 Pa. When the supersonic flow is formed inside the oscillator, the wall-attached flow represents expansion wave and compression wave alternately. The oscillating frequency will saturate to a certain value with the increase of supplied pressure. Examination of the internal fluid dynamics indicates that the flow direction inside the FeedBack Channel (FBC) is related to the change of the local pressure at the inlet and the outlet of the feedback channel. The vortices produced in the mixing chamber present different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with the change of the fluid’s direction in the FBC. The sweeping jet is divided into two jets with varying flow rate over time by the splitter. In the end of two channels, two jets are accelerated above sound speed by convergent-divergent nozzle. Therefore, pulsating supersonic jets are produced at two outlets for this type of fluidic oscillat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