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3篇
  免费   216篇
  国内免费   117篇
航空   579篇
航天技术   184篇
综合类   84篇
航天   16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在单涡燃烧室研究的基础上,对双涡燃烧室进行出口温度分布试验研究,得到了影响出口温度分布系数(OTDF)的因素如下:①随着主流马赫数的增加,出口温度分布系数减小;②主流温度对出口温度分布影响较大,出口温度分布系数随主流温度的增加而减小;③随着余气系数的增大,出口温度分布系数都有先增大后趋于平缓或减小的过程;④不同的凹腔结构对出口温度分布系数的影响很大,综合各个试验件结果,深宽比为0.8,后体进气方式为开槽进气的双1试验件的出口温度分布系数最小.   相似文献   
972.
对带气室的槽道式处理机匣的结构进行了参数化,然后采用所发展的处理机匣流动模型对槽道式处理机匣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获得了槽道式处理机匣各主要结构参数对处理机匣扩稳作用和转子效率的影响.基于原基准处理机匣,并选取各个结构参数经分析得到的最优值设计了一个优化的处理机匣.实验结果表明:优化的处理机匣设计在60%,80%,98%设计转速下都在原基准处理机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转子的失速裕度,并且带有优化处理机匣的转子峰值效率比基准处理机匣、甚至实壁机匣的情形都有所提高.另外,为考察处理机匣槽道数的影响,对一个在优化处理机匣的基础上缩减槽道数而得到的处理机匣设计也进行了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973.
采用薄激波层理论和流管质量守恒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高超声速二维钝楔边界层外缘熵的分布规律,研究了熵层对边界层外缘密度、马赫数以及壁面气动加热等气动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边界层外缘熵在倒圆-肩部区下降最为剧烈,熵层对气动参数的影响在高超声速下不可忽略,特别是使转捩区和湍流区的气动加热增加约53.6%.因此,将表面流态控制在层流模式对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74.
运用BP神经网络方法建立数学模型,研究装配参数对整机振动的影响,进而实现对整机振动参数的预测。试验研究表明,所建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975.
航空发动机整机测振中的基本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航空发动机整机测振各环节中的关键问题,对传感器位置信号正交变换、特征参数选择、限制值选定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可实现2支不垂直安装的传感器所测振动信号的正交化转换的算法,并利用转子试验器验证了算法的实用性;提出了发动机振动特征参数选择算法,并针对算法工程实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特征参数限制值的统计方法,采用"概率相等法"进行了实例说明。经分析和验证表明:所提出的算法正确,结果可靠,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能够直接应用于发动机整机振动分析。  相似文献   
976.
利用TIG焊接材料厚度为1.2mm钛合金薄板,正反面用Ar气进行保护,要求单面焊双面成形,焊接时取几组不同的焊接工艺参数进行焊接试验,对焊接试件进行横向切割磨制成金相,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不同试样熔合区的显微组织,并且对它的成分进行分析,通过比较它们的显微组织特征,以便合理评价出最优的焊接工艺参数来焊接1.2mm的钛合金薄板。  相似文献   
977.
徐勇  尹阔  夏亮亮  门向南  曾一畔  张士宏 《航空学报》2021,42(10):524831-524831
为实现冲击液压成形下LY12铝合金薄壁深腔构件的一道次成形,采用响应面法结合冲击液压成形实验进行成形中的工艺参数优化研究。以减薄率和贴模率为响应量,压边力和冲击压力为优化变量,建立响应量与优化变量间的响应模型。选择中心复合设计法进行实验设计,通过Design Expert 12软件设计实验方案,分别建立关于减薄率的一阶响应模型和关于贴模率的二阶响应模型。优化结果表明当压边力为1.443 MPa、冲击压力为12.594 MPa时可满足减薄率和贴模率优化条件。通过验证实验得到的筒形件其减薄率和贴模率与预测值相对误差不超过5%。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响应面模型准确性和预测性良好,采用优化后的工艺参数成形的筒形件满足减薄率和贴模率要求。  相似文献   
978.
针对超常规叶轮机械——对转压气机采用5种定常叶排交界面方法,结合实验值对比分析了对转压气机整机性能、近设计工况以及近失速工况流场,以定量研究不同交界面方法应用于叶排交界面的参数传递效果.结果表明:①不同交界面方法计算的整机效率性能差异明显,而压比性能与实验值吻合较好.②近设计工况下,周向守恒法在不同交界面的参数传递连续性相对较好,当地守恒法和完全非匹配混合界面法对下游界面参数的控制作用逐渐增强,一维无反射边界条件和完全非匹配冻结转子法则正好相反.③近失速工况下,一维无反射边界条件和完全非匹配冻结转子法对应的叶片前缘高熵损失区范围明显增大,叶顶主流和间隙溢流交界面扭曲成更靠近上游叶排交界面的弧形.   相似文献   
979.
基于模糊参数优化的小行星软着陆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传统指数趋近律变结构控制中抖振的问题,设计出新型变速指数趋近律滑模控制器。基于小行星软着陆控制系统的动力学模型,推导出指数趋近律滑模控制器结构。通过实时分析运动点距离滑模面的位置及趋近速率,采用模糊参数优化策略动态调整切换增益,实现在滑模面外时加快响应速度并增强系统克服摄动及外部干扰能力,到达滑模面时柔化控制量以消除抖振的目的。通过Matlab仿真,结果表明变速趋近律不仅保证到达运动的快速性,且有效降低了系统抖振,具有良好的稳态性能。  相似文献   
980.
蔡立成  钱诗梦  汪海晋  丁会明  徐强 《航空学报》2021,42(2):423821-423821
为了探究铺放工艺参数的变化对复合材料厚度方向力学行为的影响,通过面外拉伸实验分析了铺放压力与铺放温度对复合材料厚度方向面外拉伸强度与拉伸模量的影响,并对不同铺放工艺的试件失效模式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增大铺放压力会减小层间富树脂区厚度,使复合材料面外拉伸强度不断增大,当铺放压力为0.225 MPa时取得实验组最大值,与铺放压力0.075 MPa相较强度提升约13.1%,失效模式由纤维断裂与纤维层剥离的组合转变为纤维断裂;铺放压力的进一步增大会挤压层间树脂,改变树脂富集形态,使面外拉伸强度下降,剥离失效模式再度出现。实验用复合材料的适宜铺放温度为30℃,过高的铺放温度会导致孔隙率的上升,使复合材料的面外拉伸强度严重下降,裂纹扩展失去规律性;与铺放温度25℃相比,铺放温度为45℃时复合材料面外拉伸强度下降达19.2%,失效模式由纤维断裂与纤维层剥离的组合失效转化为单一的纤维层剥离失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