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5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100篇
航空   292篇
航天技术   144篇
综合类   56篇
航天   16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高超声速圆锥边界层失稳条纹结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界层转捩的准确预测是高超声速飞行面临的关键气动问题之一。为研究高超声速边界层失稳和转捩机理,以前缘半径1.6mm、半锥角7°的圆锥模型为研究对象,在FD-07高超声速风洞中采用红外热图技术开展边界层转捩实验测量。通过与工程计算结果对比,确认模型表面边界层流态。实验结果表明:有迎角条件下,模型表面中后段出现条纹结构,条纹结构的起始位置随着周向角的增加而向上游移动;随着迎角的增加,条纹起始位置向上游移动,条纹强度差异和条纹与模型中心线的夹角越来越大。实验获得的条纹结构与不同频率扰动波相互作用直接数值模拟获得的条纹结构现象一致。通过对比分析,认为边界层内不同频率扰动波相互作用是产生条纹结构的一种机制。  相似文献   
12.
By using a Doppler Weather Radar (DWR) at Shriharikota (13.66°N & 80.23°E), 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 based technique is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rain intensity estimation. Three spectral moments of a Doppler spectra are utilized as an input data to an ANN. Rain intensity, as measured by the tipping bucket rain gauges around the DWR station, are considered as a target values for the given inputs. Rain intensity as estimated by the developed ANN model is validated by the rain gauges measurements. With the help of a developed technique, reasonable improvement in the estimation of rain intensity is observed. By using the developed technique, root mean square error and bias are reduced in the range of 34–18% and 17–3% respectively, compared to ZR approach.  相似文献   
13.
离散粗糙元诱发边界层转捩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直升机转子叶片模型表面离散粗糙元诱发边界层转捩问题开展了实验研究,分析不同雷诺数下粗糙元尺寸参数对转捩位置的影响。实验在中航工业气动院直升机转子叶片模拟装置进行,在模型转子叶片表面布置不同尺寸的离散柱状粗糙元,利用红外热像技术探测边界层转捩,并提出一种基于湍流/层流区域面积比的转捩位置判定准则,目的是实现边界层转捩位置自动识别,进而分析粗糙元尺寸参数对转捩位置的影响。实验转速为300至600 r/m,对应叶尖切向速度为25~40 m/s。实现了对旋转叶片边界层转捩位置的定量测量,通过实验验证,转捩位置判定算法正确可靠,初步得到了不同高度 DRE 诱发转捩位置与雷诺数之间的关系,随着粗糙元高度的增加,转捩位置逐渐靠前。  相似文献   
14.
初步建立了一套关于军用目标红外辐射特性理论模型可靠性、准确性、通用性的评估准则及软件,为理论模型的入库和武器型号部门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为有效对抗先进的红外制导武器的威胁,先进的红外对抗手段和方式不断推陈出新。其中利用中红外激光辐射致盲、致炫和毁伤的手段可以有效地对抗红外制导武器的威胁。为此本文重点介绍了中红外激光在光电对抗领域的应用;然后,对中红外激光光源和分类及其原理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美国和俄罗斯在中红外光电对抗的系统领域的发展现状;最后,对中红外(3-5μm)光电对抗的应用发展和未来的趋势进行了总结,并对化学、气体和固体中红外激光光源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龚洁 《航空动力学报》2019,34(2):341-347
介绍了基于Gifford-Mcmahon (G-M)制冷机的大尺寸冷屏的设计方法。该低温冷屏配合真空环境模拟室共同使用,为遥感卫星的星载遥感器等部件的红外定标试验提供20K的低温冷背景。该冷屏采用5台G-M制冷机进行制冷,外形尺寸达到1m×1m,是目前国内同类型冷屏中尺寸最大的。详细介绍了冷屏在容器内的安装布置、冷缩时的补偿等结构设计方法、冷屏的表面温度分布以及降温时间等计算分析。成功解决了大尺寸冷屏在低温环境下的冷缩补偿难题,试验结果表明:冷屏主要测点温度为15K,温度均匀性误差为±1K,达到并超过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纵向波纹隔热屏气膜冷却特性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敏敏  赵熙  林莉  康清亮 《航空动力学报》2019,34(12):2648-2655
针对加力燃烧室纵向波纹隔热屏气膜冷却效果开展了细致的实验研究,利用红外热像仪测量了隔热屏壁面的温度分布,分析了隔热屏板型、吹风比、开孔率等参数对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实验中板型选取了平板和纵向波纹隔热屏,吹风比变化范围是0.5~3.0,开孔率变化范围是1.4%~3.7%。结果表明:相比于平板隔热屏的气膜冷却效率沿程逐渐增加,纵向波纹隔热屏的气膜冷却效率随波纹板的起伏而起伏且大于平板隔热屏;随着吹风比的增加气膜冷却效率逐渐加大,在吹风比为3.0时达到最大值;气膜冷却效率在波峰处低,波谷处高,整体上随波纹板的起伏而波动,吹风比越小,气膜冷却效率随波纹板的起伏变化越明显;高吹风比(吹风比为2.0~3.0)下,气膜冷却效率沿程变化与增幅较为缓慢;整体上,随着开孔率的增加气膜冷却效率逐渐加大,小开孔率(开孔率为1.4%、2.7%)下的气膜冷却效率相差不大,但在次流背风侧,开孔率小的气膜冷却效率要小于开孔率大的气膜冷却效率。   相似文献   
18.
复杂背景下红外弱小运动目标检测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康  毛峡  胡海勇  梁晓庚 《航空学报》2009,30(9):1754-1760
提出了一种用于检测不同类型复杂背景下红外弱小运动目标的新方法。该方法能够根据图像信息自动选择背景预测算子;同时,针对不同类型复杂背景中目标和背景特性的差异,提出了“局部小目标可辨识度”的概念,并定义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将其量化。在此基础上,采用蒙特卡罗实验方法构造了一种新的阈值函数,实现了单帧目标的检测,然后采用移动加权管道滤波提取目标的运动轨迹。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不同类型复杂背景的红外弱小运动目标具有很好的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19.
隐身最重要的技术之一是评估飞行器被红外探测器接收到的红外辐射强度。本文针对飞行器表面红外辐射特征计算的问题提出一个方法。首先通过分析飞行器表面气动加热、发动机热部件等主要热源,建立了CFD计算模型并获得了飞行表面的温度场。并结合反向蒙特卡洛方法建立求解飞行器表面复杂几何外形的红外辐射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比较了飞行器主要部件在水平和侧向上红外辐射强度所占的比重;并针对飞行器主要部件冷却对红外辐射强度的影响效果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在水平方向降低飞行器头部、垂尾、机翼部件表面温度10K能降低红外辐射强度大于8%;而在侧方向降低飞行器头部、垂尾、机翼部件表面温度10K能降低红外辐射强度小于8%。计算结果可为隐身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给出了红外窗口内冷防热机理和防热性能预测.以液氨作为冷却剂在窗口内通道流动,利用液氨由液态转化为气态的相变过程中大量吸热的特性,达到冷却窗口的目的.并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外部具有对流加热,内部有冷却剂吸热的窗口材料温度分布.本文计算结果与地面电弧加热器实验测量结果作了比较,两者较为吻合,验证了防热预测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