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5篇
  免费   201篇
  国内免费   132篇
航空   1618篇
航天技术   117篇
综合类   23篇
航天   19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207篇
  2007年   386篇
  2006年   213篇
  2005年   220篇
  2004年   170篇
  2003年   16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改善气膜冷却效率,提出了在倾斜气膜孔前缘内置扰动条的结构。通过与典型的圆柱形气膜孔流场的对比研究,总结出内置扰动条对流场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射流-横流流场中,内置扰动条减小了射流向主流的穿透,使反向旋转涡对向壁面靠拢,穿透顶点下移;扰动条使下游反向涡对的强度增大;随着吹风比的增大,气膜孔下游同一位置处的流向涡强度增大,这一方面增加了主次流的相互掺混,另一方面也增大了流体沿展向的相互掺混。  相似文献   
22.
逆压力梯度下几何参数对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放大模型在低速回流式风洞中进行了实验,研究了逆压力梯度下圆柱形孔、扇形孔和双向扩张形孔的气膜冷却效率,分析了孔间距、前倾角和径向角等几何参数对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扇形孔的气膜冷却效率最大,双向扩张形孔次之,圆柱形孔最小.孔间距越小,气膜冷却效率越大,且动量比越小,孔间距的影响越大.前倾角越小,气膜冷却效率越大,动量比越大,前倾角的影响越大.径向角的影响较复杂,小于30°且递增时,气膜冷却效率随动量比的增大而减小;大于30°时,气膜冷却效率随径向角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23.
变攻角下孔隙射流对高负荷扩压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采用孔隙射流的某大折转角雎气机叶栅进行了实验研究.给出了不同攻角下叶栅流道内的静压分布、表面极限流线以及出口流场的气动参数,通过在不同叶高处开孔探讨了孔隙射流位置对大负荷扩压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孔隙位置对端壁静压的影响不大;开多孔方案对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要强于单孔方案:在设计攻角下,孔隙射流能够改善角区流动,同时降低叶片中部损失,单孔方案的最佳开孔位置位于25%相对叶高处,质量平均能量损失系数相对原形叶栅降低4.75%,开多孔方案巾能量损失相对原形叶栅最多降低5.52%:在负攻角下.孔隙射流导致叶栅性能下降,而在正攻角下,孔隙射流大幅提高叶栅性能,能量损失系数相对原形叶栅最多降低12.7%。  相似文献   
24.
黄辉  金星  李倩  曹正蕊 《航空学报》2010,31(1):88-92
管中激光加速器是一种新型的激光推力器,弹射体在管道中被加速。利用光线追踪法,根据光线在网格中的传播路径信息,运用辐射输运方程,得到流场的能量源项;数值求解含能量源项的流体控制方程,对管道中等离子体流场激波的形成和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模型能够模拟空气光学击穿、空气对激光能量的吸收、等离子体对激光的屏蔽作用和推力形成过程,通过计算得到冲量耦合系数为3.61×10-4N/MW,等离子体内能转化为流场动能的比例约为9%。  相似文献   
25.
能量密度对水工质激光推进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辐照激光能量密度不是很高时,在分析水工质激光推进基本物理过程的基础上,只考虑汽化过程对冲量形成过程的贡献,用一维理论模型研究了辐照激光能量密度对冲量耦合系数、比冲、能量转化效率等推进性能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辐照激光能量密度的增加,存在一个获得最大冲量耦合系数的最优能量密度;比冲随着能量密度的增加而变大;对于透射率一定的工质而言,随着能量密度增大,能量转化效率趋于一个恒定值。这一理论研究结果对下一步的实验研究工作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6.
液体烧蚀激光推进推力形成机理实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揭示液体烧蚀激光推进推力形成机理,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实验方法,即建立推力加载过程与流场演化过程的时间关联性,寻找物理现象与推力特征之间的关系。为实现这种方法,建立了一套基于高速相机和高频响压电式力传感器的实验系统,并实现对激光器、闪光仪、高速相机和推力信号采集系统的工作时序的精确控制。实验结果表明,与国外相关文献提供的实验系统相比,依据本方法所建系统可以提高实验研究效率和精度,为分析液体烧蚀所形成推力的机理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27.
文明  叶继飞  熊勇  金星 《推进技术》2009,30(5):633-637
在单脉冲冲量测量方法的基础上,增加激光脉冲提取和摆杆控制单元,提出了一种基于复摆模型的多脉冲冲量耦合系数测量方法。分析了多脉冲的两种测量模式及实现流程,解决了数据处理面临的新问题,并对该方法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激光脉冲提取和摆杆控制单元满足25Hz频率要求,可实现在40ms内提取多脉冲序列的任意一个脉冲;模拟多脉冲序列下测得两种模式15°锥形喷管的冲量耦合系数为371.0~375.3N/MW,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该方法可用于吸气式激光推进的多脉冲性能研究,并作为其他多脉冲研究方法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28.
激光微推进的靶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叶继飞  洪延姬  王广宇 《推进技术》2009,30(6):751-756,761
2003年,首款激光等离子体微推力器(micro-Laser Plasma Thruster,μLPT)应用于美国空军微小卫星姿态轨道控制,激光微推进技术越来越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总结了激光微推进的五种工作模式,并进行了简要分析,重点关注了激光微推进技术发展过程中的靶特性研究现状,介绍了靶材物态和靶材结构两个方面的推进性能研究进展,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对激光微推进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一些认识和建议。  相似文献   
29.
对连续激光维持的等离子体加热推力器内流场建立一种计算模型,考虑的物理机制包括化学反应、高温气体性质、激光吸收、黏性、扩散、热传导以及辐射效应,模型方程形式为可压缩轴对称Navier-Stokes方程,对方程采用SIM-PLEC算法求解.在吸收室压强、聚焦光束形状参数及喷管构型相同的条件下,模拟了氩为工质的推力器比冲随激...  相似文献   
30.
对氩气工质的连续激光推力器内加热与流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建立了包含激光吸收、化学反应、高温效应、黏性、扩散、热传导以及辐射效应等物理机制的模型.推力室内二维轴对称流场采用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描述,用SIMPLEC(semi-implicit method for pressure-linked equ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