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28篇
航空   115篇
航天技术   36篇
综合类   4篇
航天   9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中国航空学报》2021,34(5):163-182
Hot compressive experiments of the laser solid formed (LSFed) TC4 titanium alloy were conducted at a wide temperature range of 650–950 °C and strain rate of 0.01–10 s−1. The Arrhenius-type constitutive models of the LSFed TC4 alloy were established at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800–950 °C and of 650–800 °C,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relative error between the predicted stresses and experimental values in those two temperature ranges are 10.4% and 8.3%, respectively, indicating that the prediction models constructed in this paper are in a good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data. Processing maps were established by the principle of dynamic materials modeling on the basis of the data achieved from the hot compression experiments. The processing parameters corresponding to the stable and unstable regions of material deformation can be determined from the processing maps. The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of the stable and unstable regions of the samples after tests were observed. Finally, the effect of hot compressive parameters on the microstructure were investigated to research the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and the texture of the deformed LSFed TC4 alloy.  相似文献   
92.
为了满足衍射成像系统在解决低轨遥感航天器覆盖范围小、目标重访周期长等问题的同时,而引入的航天器相对位置、姿态控制需求。针对共位衍射航天器相对位置、姿态控制过程中传统推力器带来的羽流污染问题,本文采用电磁推力器和飞轮作为执行器,设计一种基于快速非奇异滑模的轨道控制器和基于PID的姿态控制器。所设计的快速非奇异滑模轨道控制器为共位衍射航天器频繁位置调整提供控制保障,基于PID的姿态控制器能够消除由电磁力耦合产生的电磁干扰力矩。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相对轨道动力学方程设计的快速非奇异滑模控制律鲁棒性好、收敛速度快,能够达到两颗共位衍射电磁航天器沿z轴保持在10m相对距离的控制效果。在轨道调整过程中,其姿态能够通过PID算法稳定控制到期望姿态,使衍射成像结构一直保持不变,从而有效完成衍射成像任务。  相似文献   
93.
三维磁流体力学(MHD)数值模拟是用来研究日冕和太阳风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其中将计算得到的日冕电子数密度转化为日冕偏振亮度(Polarization Brightness, PB)是与观测对比的重要方法. 由于待转换电子数据网格密度、PB数据网格密度和计算模型的复杂度, 使得日冕偏振亮度的计算比较耗时, 利用单CPU计算无法达到近实时转换日冕偏振亮度的要求, 从而影响了数值模拟的验证效率. 本文在CPU/GPU环境下, 利用CUDA编程技术, 提出了一个日冕偏振亮度并行计算模型. 实验结果表明, 该模型比CPU上的串行模型计算速度提高了31.86倍, 达到了近实时模拟与观测数据比对的计算要求.   相似文献   
94.
刘云峰  陈军  廖平 《上海航天》2010,27(4):14-18,42
基于指数终端吸引子的有限时间快速收敛特性,将指数型快速终端滑模引入一类不确定混沌系统,提出了一种新的滑模变结构跟踪控制。证明了系统跟踪误差变量在有限时间内能以较快的收敛速度到达各级滑模面的邻域,并最终收敛至平衡点附近很小的区域,系统有良好的动态性能。Dulling系统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有强鲁棒性。  相似文献   
95.
针对航天测控任务数据处理软件需求易变化、可靠性要求高的特点,采用面向对象的思想,利用典型的设计模式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可复用的通用数据处理软件。从软件结构上看,应用设计模式,高层组件和低层组件有机、高效地结合,形成松耦合高内聚的架构,使软件具备很好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达到了可复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96.
本文通过典型冲件介绍了锌基合金的成分、机械性能、锌基合金冲模工艺过程,技术经济效益以及提高锌基合金冲模的浇铸质量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97.
贾杰  荆泉 《航天控制》2006,24(3):25-28
应用滑模控制设计了一种飞行器再入姿态控制方法,这个控制器应用两环的滑模控制方案,可以获得对角速度及角度的同时跟踪并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解耦性能。针对飞行器再入姿态的动力面与反作用混合控制的特点,运用优化控制选择配置算法把控制力矩指令配置为末端受动器的控制指令,分别由动力面与反作用致动器执行。再入姿态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精度、鲁棒性以及解耦的跟踪性能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98.
由多个航天器组成的编队系统对复杂的环境往往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和容错性,能更高效率地完成单航天器难以完成的任务。因此主要针对多航天器系统的姿态协同控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旋转矩阵的预设时间控制算法。首先,为了避免航天器姿态建模的奇异性和模糊性问题,采用旋转矩阵对航天器的姿态进行统一描述,同时结合有向的通信拓扑对航天器姿态协同控制系统进行建模。其次,为赋予系统可控的收敛速度,提出一种基于滑模的预设时间控制算法。该算法的引入使得航天器编队系统的收敛时间可以在合理的范围内任意给定。此外,为了实现系统对参数摄动和外部干扰的鲁棒性,采用神经网络和自适应算法对不确定性进行在线估计与补偿。最后,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验证了所提预设时间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
针对存在外部扰动及转动惯量不确定性的高精度高稳定度的航天器姿态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具有强鲁棒性的分数阶滑模控制器。首先,在修正罗德里格参数描述的航天器数学模型基础上,导出了便于分数阶滑模控制器设计的等效数学模型。其次,在传统滑模控制的滑模面与控制律中均引入分数阶微分算子,利用分数阶微分算子的快速收敛性与信息记忆性,设计了分数阶滑模控制器,并使用Lyapunov理论与分数阶稳定性理论证明了整个系统的稳定性。最后,仿真试验表明,分数阶滑模控制器具有高精度、强鲁棒性和良好的抗干扰性。  相似文献   
100.
采用视线测量的方法,建立一种编队卫星队形保持与机动的协同控制策略。编队中每一个卫星跟踪自己轨道前方邻近卫星,产生一个视线测量矢量,编队的第一个卫星根据高级控制层指令追踪期望轨道,产生链式编队,将编队卫星之间的视线距离作为反馈控制量来实现队形控制。通过推导J2相对摄动力的表达式,控制模型考虑了模型不确定性和摄动影响,采用滑模控制器,实现了基于视线测量的编队卫星链式跟踪协同控制。仿真算例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实现编队卫星队形保持与整体机动控制上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