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3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44篇
航空   479篇
航天技术   141篇
综合类   41篇
航天   2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81.
BDS(BeiDou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MEO/IGSO (Medium Earth Orbit/Inclined Geosynchronous Satellite Orbit,中圆地球轨道/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在D1导航电文上调制了NH(Neumann-Hoffman,奈曼-霍夫曼)二次编码,而在GEO(Geostationary Earth Orbit,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上未使用.利用北斗MEO/IGSO和GEO卫星进行差分定位时,采用不同NH码符号映射规则的接收机之间会出现半周载波相位偏差的问题,严重影响RTK (Real-Time Kinematic,实时动态差分)应用.通过分析半周载波相位偏差的形成机理,从单差、双差、三差应用角度分别研究了半周载波相位偏差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接收机NH码符号映射规则与卫星不一致时,接收机直接用乘法器对NH码解调将存在反相,也即引入了半周载波相位偏差;在满足特定条件下,单差和双差应用时会存在半周载波相位偏差的问题;三差应用时不存在半周载波相位偏差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需在北斗接口控制文件中明确卫星NH码调制或映射规则的修订建议.  相似文献   
782.
针对中继卫星系统资源分配中的数据中继任务优先级设置问题开展研究,提出动态优先级评价方法,打破现有基于预设固化时段完成冲突消解的任务规划模式.综合考虑用户、需求,以及任务重要性等因素,建立任务优先级两级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刚性优先级用于度量资源申请的必要性,柔性优先级用于维护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同时促进资源使用的合理性.详细列举了各项指标的量化模型,给出了柔性指标综合计算算法.在实验分析中,通过大量数据统计,测试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83.
GCRS(Geocentric Celestial Reference System,地心天球参考系)与ITRS(International Terrestrial Reference System,国际地球参考系)之间的坐标转换方法与岁差章动模型密切相关,IERS(International Earth Rotation and reference systems Service,国际地球自转与参考系服务)规范先后推荐了3组不同的岁差章动模型。论文分析了基于春分点的坐标转换过程,在比较3组岁差章动模型间差异的基础上,以太阳系10个天体为例,计算了岁差章动模型更新、极移、世界时与地球时差值等因素对坐标转换影响的具体数值。结果表明,IAU 2006岁差-IAU 2000AR06章动与IAU 2000岁差-IAU 2000A章动间的差异,对坐标转换的影响在0.5mas以内;而IAU1976岁差-IERS 1996章动与前2组岁差章动间的差异,对坐标转换影响的最大值达到37mas;极移对坐标转换影响的最大值达到0.6″,远高于岁差章动模型更新所带来的影响;当忽略世界时与地球时的差异时,结果完全错误。通过此分析,明确了极移、世界时与地球时的差异对坐标转换影响的具体数值,可为工程计算中岁差章动模型的选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84.
为解决靶场光电经纬仪伺服系统的检测,在原有检测设备的基础上,对动态精度靶标的计算机系统增加引导数据输出功能,并以异步串行通讯的方式发送给光电经纬仪伺服系统,通过接收引导跟踪完成伺服控制系统的室内检测。该方法可用于靶场光电经纬仪伺服控制系统跟踪性能和跟踪精度的检测,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85.
786.
军事仿真技术已经贯穿于武器装备研制的全生命周期,仿真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飞行仿真系统在无人机前期的研发和后期模拟训练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将多Agent技术和面向对象的模块化设计方法引入无人机飞行仿真系统的设计过程,提出了基于面向对象的模块化分层建模方法并结合多Agent仿真技术建立了一个三层框架结构的无人机仿真系统,为无人机模拟训练系统的研发和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87.
This paper proposes a method of real-time monitoring and modeling the ionospheric Total Electron Content (TEC) by 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 (PPP). Firstly, the ionospheric TEC and receiver’s Differential Code Biases (DCB) are estimated with the undifferenced raw observation in real-time, then the ionospheric TEC model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Single Layer Model (SLM) assumption and the recovered ionospheric TEC. In this study, phase observations with high precision are directly used instead of phase smoothed code observations. In addition, the DCB estimation is separated from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ionospheric model which will limit the impacts of the SLM assumption impacts. The ionospheric model is established at every epoch for real time application. The method is validated with three different GNSS networks on a local, regional, and global ba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is feasible and effective, the real-time ionosphere and DCB results are very consistent with the IGS final products, with a bias of 1–2 TECU and 0.4 ns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788.
长焦距TDICCD遥感器光学系统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国外有关长焦距TDI CCD遥感器的研究情况,结合实际的设计经验,系统地阐述了此类系统的特点和其可选的光学系统结构型式的特点,总结出长焦距TDI CCD遥感器光学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89.
广域增强系统的概念已经被全球范围的航空界所接受.本文从整体上介绍了广域增强系统以及全球的发展现状.除了美国联邦航空局和欧洲的系统外,一些亚洲和大洋洲国家包括澳大利亚、日本、印度和中国等国家都在规划各自的广域增强系统。从技术、经济和地缘政治的原因考虑,建议这些国家应该合作建立一个区域性的广域增强系统。这个亚洲和大洋洲系统与美国和欧洲的两大系统最终形成一个全球的广域增强系统,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提供无缝隙的增强。  相似文献   
790.
系统仿真及其在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研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袁俊 《上海航天》1998,15(6):53-59
阐述了仿真、仿真模型和仿真系统的应用特点和关键技术,并以战术导弹为例探讨了系统仿真在武器系统研制、试验和降低成本中的重要作用;介绍了国外80年代以来发展的分布交互式仿真(DIS)系统,它们既包括虚拟仿真,也可将真实仿真和构造仿真接入仿真系统,使仿真的范围大为扩展。DIS技术构建的人工合成环境,是一个多武器平台的网络式综合仿真系统,具备人机交互功能,可进行武器研究和大系统虚拟对抗演习等;最后,提出了研究和发展我国防空武器仿真系统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