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6篇 |
免费 | 127篇 |
国内免费 | 53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277篇 |
航天技术 | 94篇 |
综合类 | 41篇 |
航天 | 8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19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19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19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23篇 |
2013年 | 17篇 |
2012年 | 28篇 |
2011年 | 19篇 |
2010年 | 18篇 |
2009年 | 35篇 |
2008年 | 36篇 |
2007年 | 29篇 |
2006年 | 28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221.
I.N. Myagkova M.I. PanasyukL.L. Lazutin E.A. MuravievaL.I. Starostin T.A. IvanovaN.N. Pavlov I.A. RubinshteinN.N. Vedenkin N.A. Vlasova 《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includes Cospar's Information Bulletin, Space Research Today)》2009
The Russian microsatellite “Universitetskiy-Tatiana” was launched on Jan. 20, 2005 and was both a scientific and educational mission. Its two main aims were declared as: (1) monitoring of the energetic particles dynamics in the near-Earth space environment after solar events and during quiet times, (2) educational activities based on experimental data obtained from the spacecraft. In this paper observations acquired during Dec. 5–16, 2006, known as “Solar Extreme Events 2006”, were analyzed. The “Universitetskiy-Tatiana” microsatellite orbit permits one to measure both solar energetic particle dynamics, variations of the boundary of solar particle penetration, as well as relativistic and sub-relativistic electrons of the Earth’s outer radiation belt during and after magnetic storms. Both relativistic electrons of the Earth’s outer radiation and solar energetic particles are an important source of radiation damage in near-Earth space. Therefore, the presented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successful application of a small educational spacecraft both for scientific and educational programs. 相似文献
222.
为掌握因轴承磨损产生的金属屑在直升机中间减速器内部流场中的运动状态,针对其固-液-气三相流特征建立了金属屑颗粒受力平衡方程和多相流模型-离散相模型(VOF-DPM)耦合的CFD仿真模型。基于离散相运动方程编程计算及采用CFD仿真分析方法获得了减速器内部颗粒的运动轨迹、运动速度,并据此对比验证了VOF-DPM耦合模型的正确性;利用CFD仿真分析了颗粒在流体中运动时各种附加力对颗粒运动轨迹的影响,探究连续相空气、滑油与离散相颗粒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连续相和离散相耦合作用对颗粒运动的影响较小,轨迹误差约5%、速度误差约3%,可忽略不计;虚质量力、压力梯度力和Magnus升力对颗粒运动轨迹影响较大,Saffman升力对颗粒运动轨迹影响较小,而热泳力与布朗力不适用于直升机中间减速器固-液-气三相流情形。 相似文献
223.
224.
225.
基于粒子系统的焰火模拟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主要研究了基于粒子系统方法的焰火动态模拟。首先介绍了粒子系统方法,给出了利用粒子系统方法模拟动态自然景物的基本模型和处理步骤;通过对焰火细节和特点的分析,给出了模拟焰火的数据结构。然后详细介绍了焰火动态模拟的算法,其中主要介绍焰火的颜色、亮度、透明度、形状、大小、尾迹、生命周期等特性以及鼠窜、旋转、星状等特殊显示效果的模拟。最后利用OpenGL技术实现有背景位图的焰火动态模拟。 相似文献
226.
在温度为 3 65~ 5 65℃和应变速率为 2 .0 8× 1 0 - 3~5 .2 1× 1 0 - 1 s- 1 的范围内 ,测试了 Si Cp/ AZ3 1镁基复合材料的超塑性。在温度为 5 2 5℃和应变速率大于 1 0 - 1 s- 1的条件下 ,得到延伸率 2 2 8%和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 m>0 .3 ,温度提高到 5 40℃时在更高的应变速率 (5 .2 1× 1 0 - 1s- 1 )下得到延伸率 1 95 %。 Si Cp细化了复合材料基体组织 ,在超塑性试样断口上观察到了丝棒状物质。 相似文献
227.
采用低浓度先驱体溶液利用先驱体浸渍裂解(PIP)工艺在SiC纤维表面制备了SiC涂层,研究了浸渍裂解次数对纤维涂层形貌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10%的PCS先驱体溶液经3次浸渍裂解后可在纤维表面制得连续致密的SiC涂层.采用经涂层处理的SiC纤维布经热模压成型-先驱体浸渍裂解工艺制备了2D-SiCf/SiC复合材料,其弯曲强度随制备涂层浸渍裂解次数的增加先增后降,经3次浸渍裂解制备涂层的复合材料强度最高,由未经涂层处理的163.5MPa增大到245.9MPa,强度提高近50%.研究证明,SiC纤维表面SiC涂层使纤维在材料致密化过程所受的损伤减小,同时改善了界面,使复合材料强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28.
229.
从SiC/SiC复合材料氧化行为、氧化环境下的失效机理与力学性能三个方面,对SiC/SiC复合材料氧化退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文中总结了影响材料氧化行为的重要因素,包括温度、氧分压、水蒸汽以及界面层厚度等。详细分析了材料在不同温度范围内的失效机制,即氧化脆化是SiC/SiC复合材料在中温范围内的重要失效机制,材料在高温下的失效主要是由纤维强度退化、蠕变及界面氧化引起的。总结出:界面氧化消耗、纤维性能退化是引起材料力学性能退化的关键因素,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30.
新型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机械加工目前在国内外都是一个重大课题。通过广泛查阅大量资料,本文对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特点作了简单的介绍,并对某型号精密环类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设计思想及在实践中摸索的诸如加工刀具、设备和切削参数等进行了总结,希望能为今后的科研生产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