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17篇 |
免费 | 759篇 |
国内免费 | 190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914篇 |
航天技术 | 415篇 |
综合类 | 249篇 |
航天 | 68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9篇 |
2024年 | 81篇 |
2023年 | 120篇 |
2022年 | 119篇 |
2021年 | 138篇 |
2020年 | 152篇 |
2019年 | 142篇 |
2018年 | 84篇 |
2017年 | 126篇 |
2016年 | 126篇 |
2015年 | 138篇 |
2014年 | 127篇 |
2013年 | 138篇 |
2012年 | 175篇 |
2011年 | 166篇 |
2010年 | 143篇 |
2009年 | 145篇 |
2008年 | 109篇 |
2007年 | 121篇 |
2006年 | 95篇 |
2005年 | 90篇 |
2004年 | 74篇 |
2003年 | 76篇 |
2002年 | 62篇 |
2001年 | 57篇 |
2000年 | 46篇 |
1999年 | 35篇 |
1998年 | 39篇 |
1997年 | 31篇 |
1996年 | 41篇 |
1995年 | 39篇 |
1994年 | 32篇 |
1993年 | 27篇 |
1992年 | 29篇 |
1991年 | 32篇 |
1990年 | 27篇 |
1989年 | 19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5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1.
采用γ-Reθ转捩模型对某可控扩散叶型(CDA)平面叶栅全攻角范围进行了三维数值计算,通过对比数值计算结果与叶栅实验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进口来流湍流度和雷诺数变化对叶栅表面层流分离、转捩以及角区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进口湍流度低于5%时,吸力面存在层流分离,当进口湍流度大于5%后,层流分离移除,但转捩会一直存在;随着进口湍流度或雷诺数增加,吸力面和压力面转捩位置均会前移;随着进口湍流度增加,吸力面角区分离会有所减小,雷诺数增加对角区分离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12.
813.
对三维矩形板1/4椭圆角裂纹的通用权函数进行了研究.基于有限元方法计算了裂纹面承受沿宽度方向的均布、线性分布和2次分布应力时的参考应力强度因子解,建立了形式较为统一、较高精度以及适用范围相对更宽的参考应力强度因子近似表达式.在此基础上获得了三维矩形板1/4椭圆角裂纹的通用权函数,最后采用裂纹面分别承受3次、5次和7次幂函数分布应力下的应力强度因子有限元解对通用权函数的计算精度进行了检验和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通用权函数相比已有的通用权函数精度由4%(A点)和6%(B点)提高到1.06%(A点)和1.6%(B点),补充验证的7次幂函数分布载荷下的应力强度因子通用权函数解的精度达到3.67%(A点)7.45%(B点). 相似文献
814.
815.
816.
817.
伴随压力分布反设计方法在大型客机气动优化中的初步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工程应用角度出发,对离散伴随压力分布反设计优化方法在宽体客机机翼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三维构型伴随压力分布反设计与伴随优化相结合的优化设计思路,促进了离散伴随气动优化设计方法的工程化。首先,针对CRM机翼构型进行了三维压力分布反设计,验证了离散伴随压力分布反设计在三维问题中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其次,应用提出的新的优化设计思路,在某宽体全机构型两点气动优化结果的基础上,引入压力分布反设计约束方法,改进了机翼压力分布和低马赫数的阻力蠕增特性,并取得了不错的减阻及阻力发散特性提升效果,提升了优化构型的工程适用性。 相似文献
818.
819.
攻角是影响后掠机翼边界层横流稳定性的关键参数之一.以NACA0012翼型为研究对象,通过求解三维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计算了展向无限长后掠机翼的基本流场;通过求解Orr-Sommerfeld方程得到了扰动波的中性曲线及增长率演化曲线,基于线性稳定性理论(LST)研究了攻角对后掠机翼边界层流动稳定性的影响;最后采用转捩预测eN方法进行了转捩预测.研究发现,扰动波的增长在背风面受到抑制,在迎风面受到增强;转捩首先发生在迎风面,当扰动速度为来流速度的0.05%时,转捩发生的N值在6左右,转捩发生的位置在0.1~0.2个弦长之间. 相似文献
820.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FRP)切削中,存在纤维断裂、基体失效和界面相失效等多个过程,且不同纤维切削角时切屑形成机理不同,因而CFRP切削力的有效预测非常困难。对此本文结合最小势能原理和Winkler弹性地基梁理论,基于CFRP代表性单元(RVE),利用其微元求解纤维挠曲变形方程,分别分析了不同纤维方向角时三个切削变形区的力学行为,并完成纤维临界损伤长度的预测,最终形成不同纤维方向角时的CFRP切削力解析模型。通过CFRP直刃铣刀铣削实验,进行了切削力模型的验证,当纤维方向角在0°~180°时,切削力计算值和实验值随纤维方向角的变化趋势相吻合,切削力大小误差在15%以内。切削力随纤维方向角的增大先增后减,分别在90°和45°附近转变变化趋势。切削形貌表明,纤维方向角为135°时,CFRP铣边加工质量较差,临界损伤长度也较大。建立的切削力解析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CFRP正交切削力,可为CFRP切屑形成中的力学行为分析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