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4篇
航空   49篇
航天技术   13篇
综合类   1篇
航天   2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空间同频电子侦察信号的盲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空间电子侦察等应用中,经常会遇到如何分离同频信号的问题,传统的时域和频域处理方法很难解决这一难题。文中提出了利用并行FastICA(快速独立分量分析)盲信号分离技术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该方法利用盲信号分离技术不需要知道信号及信道环境先验信息的特性,符合电子侦察的实际情况,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通过仿真实验证明,文中介绍的并行FastICA盲分离算法,不仅能分离功率相差十万倍以上的频域混叠信号,而且收敛速度快,分离效果良好,在多个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2.
谢长雄  邓小雷  王建臣  林欢 《宇航学报》2019,40(12):1403-1411
皮卫星能源有限、姿控能力差等特点决定其对星箭分离初始姿态要求较高。在采用自主研发的皮卫星星箭分离机构的基础上,以多体动力学理论为基础,采用ADAMS软件建立了皮卫星及其星箭分离机构虚拟样机模型,分别就皮卫星质心偏离量、分离弹簧与舱门扭簧弹性系数对入轨初始姿态影响展开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质心偏心量对分离姿态影响最明显,分离弹簧与舱门扭簧弹性系数对其影响次之,合理配置分离弹簧与舱门扭簧弹性系数有利于卫星保持良好的姿态分离。在轨分离试验显示:分离时刻皮卫星滚动角速度、俯仰角速度、偏航角速度分别为-0.18(°)/s,-1.6(°)/s,0.95(°)/s,与在轨环境下仿真结果基本相符;入轨初始姿态能满足皮卫星的姿控要求,为其后续工作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83.
飞机外挂物发射/投放运动的数值仿真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兢  王衍洋 《飞行力学》1997,15(3):24-29
外挂物发射/投放分离安全性问题属于飞机/外挂物相容性问题中飞行力学部分的一个主要方面,数值仿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其原理是先建立起飞机/外挂物的空间六自由度动力学和运动学模型后,再建立两者的相对运动学关系式和安全分离判据,依照判据就可进行安全性判断,最后,结合示例介绍了这种方法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4.
本文讨论两相流流动中的速度分离和相关法在两相流测量中的应用。在密度差别较大时,存在着不同介质间的速度分离,给相关法测量带来困难。但相关法仍是一种较好的选择。文中列举了速度分离的两种典型形式,并给出了气液两相流管道中的试验结果。在垂直管道中,很容易避免偏正型流动,实现各向同性的介质分布和较均匀的速度分布,流速测量比在水平管道上容易。用相关法在垂直管道上进行的测最一般反映被载介质的运动。  相似文献   
85.
级间分离有点分离和线分离两类技术手段。线分离的优点很多,已日益广泛地应用于战略导弹中,并有逐步代替点分离的趋势。然而迄今为止,这种先进的技术还未应用于战术导弹中。文章分析了个中缘故,挑明了问题所在;提出了解决办法;例举了各种线分离装置的“饼式”结构图及其设计要领。  相似文献   
86.
杜磊  孙波  代春良  卓长飞 《推进技术》2021,42(4):950-960
为研究壁面温度条件对层流、转捩、湍流状态下斜爆震发动机进气道流场结构、流场参数的影响,选取Ma10级、具有曲面压缩段的斜爆震发动机进气道为研究对象进行数值模拟,对进气道壁面附近激波诱导分离区、热边界层的变化进行了深入探讨。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进气道肩部圆弧过渡段出现的再层流化现象,壁面冷却对其起抑制作用,绝热壁面条件下再层流化程度最为严重。壁面温度的增加有利于延缓流动转捩,同时也导致了分离区尺寸的增加以及转捩、湍流状态下分离区主体位置逐渐前移,进气道内通道的转捩为分离诱导转捩,转捩位置主要受到分离点位置的影响,整体表现为壁面温度增加转捩位置前移。进气道出口顶板侧热边界层厚度随着壁面温度的增加逐渐变厚,转捩状态下热边界层厚度变化可达5%,温度峰值也随着壁面温度的增加逐渐增加,且峰值位置逐渐靠近壁面。壁面温度条件相同时,层流状态下热流、热边界层厚度均较小。转捩、湍流状态下进气道出口顶板侧热边界层较厚,约为层流状态3倍,同时转捩、湍流状态下热边界层厚度相差可达2%。  相似文献   
87.
88.
89.
对低冲击火工分离装置在分离过程中产生的冲击进行了研究,分析其分离冲击产生的机理,并以某低冲击火工分离装置为典型,从冲击产生源、结构设计、冲击的阻断与吸收3个环节深入开展了降冲击优化设计研究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的降冲击优化设计方法能够有效降低火工分离装置的分离冲击,可为后续同类装置的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
《中国航空学报》2022,35(11):113-154
Space missions have become diversified in recent years, where connection and separation devices play a crucial role as key components of various spacecraft. Traditional pyrotechnic devices have the advantages of large carrying capacity, rapid motion and functional reliability. However, their shortcomings such as great release shock, poor safety, unrepeatability and other prominent defects make them unsuitable for new generation spacecraft such as microsatellites to separate at low shock or lock repeatedly, etc.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space non-pyrotechnic low-shock connection and separation devices (SNLD) which are required for advanced aerospace missions. In this paper, the progress of the research on space non-pyrotechnic low-shock connection and separation technology (SNLT) is summarized and reviewed. Proceed from the principle of reducing shock for non-pyrotechnic devices, present studies are classifi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ctuating technology and systematic designing methods. For non-pyrotechnic actuating technique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driving sources, the separation devices are classified into several main categories: electric, magnetic, gas and thermal actuating devices. The actuation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separation techniques are introduced and the working process, dimension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ypical devices are compared and evaluated. For the systematic designing method, the common mechanism types of SNLDs are summarized according to the designing concept of reducing shock. Then connection configurations ar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al forms of connection devices, of which the principles, bearing capacities and general ap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s the key problems, puts forwar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SNLT, and points out the breakthrough direction for related schola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