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0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199篇
航空   741篇
航天技术   180篇
综合类   134篇
航天   15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The International Reference Ionosphere model extended to the plasmasphere, IRI-Plas, presents global electron density profiles and total electron content, TECiri, up to the altitude of the GPS satellites (20,000 km). The model code is modified by input of GPS-derived total electron content, TECgps, so that the topside scale height, Hsc, is obtained minimizing in one step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ECiri and TECgps observation. The topside basis scale height, Hsc, presents the distance in km above the peak height at which the peak plasma density, NmF2, decays by a factor of e (∼2.718). The ionosonde derived F2 layer peak density and height and GPS-derived TECgps data are used with IRI-Plas code during the main phase of more than 100 space weather storms for a period of 1999–2006. Data of seven stations are used for the analysis, and data from five other stations served as testing database. It is found that the topside basis scale height is growing (depressing) when the peak electron density (critical frequency foF2) and electron content are decreased (increased) compared to the median value, and vice versa. Relative variability of the scale height, rHsc, and the instantaneous Hsc are inferred analytically in a function of the instantaneous foF2, median fmF2 and median Hmsc avoiding a reference to geomagnetic indices. Results of validation suggest reliability of proposed algorithm for implementation in an operational mode.  相似文献   
992.
压电陶瓷柱体中裂纹前缘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上恒 《强度与环境》1998,(2):14-19,24
为了揭示含裂纹的压电陶瓷介质在机械载荷作用下裂纹前缘的力学和电学的奇异行为,以一承受扭矩的压电陶瓷柱体为例,求得了其中所含的圆币形裂纹前缘的应力场和电场移场。  相似文献   
993.
叙述了8m×6m风洞洞壁升力效应的模拟方法,计算了8m×6m风洞的升力干扰因子,并和8m×6m风洞现采用的干扰因子曲线以及低速风洞试验提供的资料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本计算得到的干扰因子和资料值的一致性较好,说明所采用的模拟方法是可行的,此外,计算还给出了机翼偏离风洞中心和机身存在对升力干扰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4.
非合作机动目标天基测角定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对空间非合作目标天基测角卡尔曼滤波定轨中,目标机动会导致常规卡尔曼滤波器发散.提出一种无迹卡尔曼滤波(UKF)结合带次优渐消因子的无迹卡尔曼滤波(SFUKF)的滤波定轨方法,目标无机动时使用UKF,在目标机动时使用SFUKF,给出了目标机动的判断准则.仿真结果表明,此滤波方法在目标无机动时有较高的状态估计精度,在目标...  相似文献   
995.
对于机身加筋壁板结构,获取较为准确的应力强度因子是进行裂纹扩展分析的基础,其核心工作是计算结构的几何因子。本文结合T.Swift提出的机身加筋壁板结构几何因子计算方法,编制了相关分析工具,计算获得某机身壁板结构环向裂纹几何因子,将计算结果与采用有限元法计算获得的几何因子进行对比。最后,将几何因子输入Nasgro软件进行裂纹扩展寿命分析,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吻合较好。该方法计算效率高,可节省大量计算时间,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6.
采用二刃双锋角钻头、三刃双锋角钻头和圆弧形钻头在不同加工参数下钻削CFRP,对比分析了孔入出口质量(入口损伤、毛刺和出口撕裂),并采用毛刺存在角度来衡量毛刺的多少。结果表明:随着进给量的增大毛刺存在的角度(范围)α先减小后增大;综合考虑孔入口和出口质量(毛刺和撕裂因子),三刃双锋角钻头最适合钻CFRP。  相似文献   
997.
基于多维航迹特征的异常行为检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信息融合领域,利用数据挖掘中的异常检测技术,可以基于目标的多维航迹特征来挖掘目标的异常行为。现有轨迹异常检测方法主要检测目标的位置异常,没有充分利用目标的属性、类型、位置、速度和航向等多维特征,在挖掘目标的异常行为时具有局限性。通过定义多因素定向Hausdorff距离和构造多维度局部异常因子,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维航迹特征的异常行为检测方法,通过对多维航迹数据的异常检测,实现对目标异常行为的挖掘。在仿真军事场景和真实的民用场景上进行了实验分析,所提方法都能有效的检测出目标的异常行为。  相似文献   
998.
目前飞行器高频力学环境预示主要采用有限元-统计能量混合方法,但由于缺乏模态密度、内损耗因子、耦合损耗因子等统计能量分析参数,导致声振响应预示结果不够准确,给结构和载荷设计带来了困难。文章将已有的统计能量参数获取技术应用于工程实际,通过试验获取了几种典型结构在不同安装边界下的统计能量分析参数,积累了相关的数据,为结构的精细化声振响应预示提供了输入。  相似文献   
999.
霍尔电推进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霍尔电推进具有推力密度大、推力功率比大、比冲高及系统可靠等优点,在20世纪60~70年代突破关键技术、完成空间试验后,在俄、美、欧等航天器上获得大量应用,执行位置保持、轨道转移、轨道调整和深空探测主推进等任务。目前,100 W级到5 k W级功率的霍尔推力器已经实现在轨应用,100 k W功率的霍尔推力器已在研制中。针对未来载人深空探测、GEO卫星、低轨和超低轨卫星及轨道机动飞行器等任务需求,霍尔电推进朝着更大功率包络,更强多模式调节能力,更高性能,更长寿命及推进剂多样化等方向发展。在分析霍尔电推进技术特点和适用任务后,对国内外霍尔电推进技术的发展现状、任务应用等进行了综述,最后对霍尔电推进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00.
使用DP83640 IEEE 1588精密时间协议(PTP)收发芯片设计实现了一款秒脉冲精密移相器,它能与外部的标准秒脉冲(1 PPS)进行同步并进行精密相位微调,可应用于高精度相位微跃器。秒脉冲移相器采用DP83640芯片进行级联实现秒脉冲精密移相:利用ARM微处理器控制第二级DP83640实现与外部标准秒脉冲的相位粗调,控制第一级DP83640实现相位微调。相位调整时将外部输入的相位偏移量换算为8 ns整周期倍数的相位粗调值,以及不同时间长度档位的相位微调值,分别写入第二级和第一级DP83640共同实现高精度相位微跃。由于硬件电路特性和器件综合噪声的影响,经测试平均相位微跃准确度可以达到0.1 f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