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753篇 |
免费 | 1768篇 |
国内免费 | 994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5706篇 |
航天技术 | 1284篇 |
综合类 | 908篇 |
航天 | 16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8篇 |
2023年 | 370篇 |
2022年 | 405篇 |
2021年 | 411篇 |
2020年 | 428篇 |
2019年 | 401篇 |
2018年 | 289篇 |
2017年 | 322篇 |
2016年 | 369篇 |
2015年 | 369篇 |
2014年 | 446篇 |
2013年 | 380篇 |
2012年 | 439篇 |
2011年 | 447篇 |
2010年 | 412篇 |
2009年 | 443篇 |
2008年 | 399篇 |
2007年 | 394篇 |
2006年 | 298篇 |
2005年 | 286篇 |
2004年 | 273篇 |
2003年 | 260篇 |
2002年 | 194篇 |
2001年 | 222篇 |
2000年 | 159篇 |
1999年 | 138篇 |
1998年 | 109篇 |
1997年 | 89篇 |
1996年 | 75篇 |
1995年 | 50篇 |
1994年 | 80篇 |
1993年 | 49篇 |
1992年 | 74篇 |
1991年 | 63篇 |
1990年 | 51篇 |
1989年 | 59篇 |
1988年 | 17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5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采用真实流体模型描述高压下流体热物理性质的非理想性,并采用状态方程(EoS)法计算多组分高压气-液相平衡及环境气体溶解性,在此基础上建立包含亚临界和超临界两种不同机制的瞬态液滴高压蒸发模型。针对中国新一代高压补燃液氧/煤油发动机,详细研究了煤油液滴在超临界环境下的高压蒸发特性及各因素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高压环境会显著加快液滴温升速率,但弱超临界环境下仍然为相平衡控制的亚临界蒸发状态;只有强超临界环境下才较容易发生扩散控制的超临界蒸发状态。在高压、高温环境下,忽略气相溶解性将导致液滴蒸发速率明显偏小。针对弱超临界环境,温度升高会使液滴蒸发速率单调增加;压力升高则在低温下降低蒸发速率,而在高温下加快蒸发速率。针对强超临界环境,温度升高只提升初始亚临界蒸发阶段的蒸发速率,而超临界蒸发阶段的蒸发速率与环境温度无关;压力升高则同样会提升初始亚临界蒸发阶段的蒸发速率,但会降低超临界蒸发阶段的蒸发速率,此时的总蒸发寿命随压力升高小幅下降。 相似文献
162.
采用间断有限元方法对雷诺平均Navier-Stokes(RANS)方程进行了数值求解,对Spalart-Allmaras单方程湍流模型进行了部分修正,使得求解器更加鲁棒。构造了分段高次多项式来逼近真实物面,同时物面附近采用多层弯曲网格来避免网格交叉,此外提出了一种快速计算积分点的曲面物面距的方法。采用混合网格对NACA0012翼型以及RAE翼型进行了数值计算,并与实验数据以及前人数据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表明,采用物面弯曲网格结合修正的湍流模型方法在相对稀疏的网格上就能得到比较好的数值解。 相似文献
163.
《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2019,(5):58-62
针对我国涡扇发动机系统和部件适航试验未得到充分融合及系统化贯彻的问题,以系统和部件试验的适航需求为引导,在提出涡扇发动机系统和部件试验的适航符合性验证实现路径的基础上,建立了系统和部件试验验证项目的决断模型和阶段化及并行模型。实例表明,提出的验证实现路径和建立的验证模型,能有效地将系统和部件适航符合性验证项目融合进发动机研制周期中,并系统地实现验证与对象之间的匹配及过程控制,对保证涡扇发动机系统和部件试验适航符合性验证的充分性和系统性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4.
基于多项式平方和规划的航空发动机鲁棒LPV/PI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航空发动机常规(proportion integration,PI)控制器设计过程中难以保证鲁棒性及参数适应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变参数(linear parameter varying,LPV)模型及多项式平方和(sum of squares,SOS)规划的控制器设计方法.结合传递函数模型下的鲁棒稳定条件及弱对偶定理给出了多项式描述的LPV模型鲁棒稳定条件,并转化为便于求解的SOS规划问题.根据发动机非线性模型获取不同转速下的传递函数模型,并利用多项式拟合的方法建立发动机LPV模型.根据所提出的定理构造出SOS规划问题,并求解得出LPV/PI控制器.最终以某型双轴涡扇发动机为被控对象,在包线内不同点进行了阶跃仿真,结果表明:高压转子转速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为0,调节时间小于3s. 相似文献
165.
166.
167.
关键特性作为少数重要的产品信息,是保证产品质量和顾客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其指定和标识需要与三维模型相结合才具有更直观的意义,同时也方便对其进行更有效的管理.本文给出了关键特性的定义和分类,提出了三维模型中关键特性的标注方法,通过对UG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关键特性的属性添加和信息提取,并通过某型导弹弹头舱段壳体零件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68.
提出了一种新的局域网络混合演化模型,该模型中新结点与网络中已有结点的连接数成对数增长,并且在连接方式上区别于BA网络中的优先连接,采用优先连接与随机连接相结合的连接方式,即以概率l-p随机连接,以概率p依照BA网络进行优先连接.对新闻模型进行仿真和理论分析,发现新型混合网络具备局域网络的更多特性,更加接近现实网络. 相似文献
169.
基于最小模型误差最佳估计的一种鲁棒的非线性识别方法用于识别非线性气动模型结构。数据是从具有标准的线性模型加上非线性俯性俯抑力矩导致的麦道F-4C型飞机纵向飞行数字模拟得到的。 相似文献
170.
针对航空发动机气膜阻尼的结构设计需求,基于挤压间隙流理论和能量方程建立气膜阻尼的力学模型,由此获得气膜阻尼结构的等效刚度系数和等效阻尼系数,通过振动方程的理论推导获得放大因子的表达式.结果表明:气腔厚度、气腔初始压强、吸振薄板模态频率和安装位置是影响减振效果的关键参数.气腔最优厚度主要由附面层厚度和实际振动频率决定,需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气腔厚度,以最大程度降低振动响应;气腔初始压强越高,阻尼系数越大;吸振薄板的固有频率应尽可能与叶片本体接近,并且安装在本体振动响应最大位置,以取得最好的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