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6篇
  免费   356篇
  国内免费   108篇
航空   954篇
航天技术   24篇
综合类   97篇
航天   8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冲压增程弹丸冷态气动阻力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冲压增程弹丸为例,在马赫数2.0到2.5的冷态飞行条件下,采用飞行试验结合流动仿真的手段,分析了作用在弹丸内、外表面的气动阻力分布.数值仿真所得阻力数据与飞行试验所得结果误差在6%以内.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外部阻力在弹丸所受总的气动阻力中占有支配地位,约为总的气动阻力的95%;作用在弹丸上的气动阻力中,压力阻力远远大于摩擦阻力,约占总阻力中的85%;弹丸所受外部气动阻力中,压力阻力约占90%.冷态飞行试验所得气动阻力数据可以直接作为冲压发动机推力设计的依据;冲压增程弹丸减阻设计的重点在于减小进气道外罩和前弹体在来流方向上的投影面积.  相似文献   
292.
王德鑫  褚佑彪  刘难生  李祝飞  杨基明 《航空学报》2021,42(9):625754-625754
采用大涡模拟研究了出口堵塞比为50.8%的轴对称进气道流动,重点考察了内外流耦合作用下流动的非定常特性。采用国家数值风洞(NNW)工程仿真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得到的壁面平均压力、瞬时压力分布与试验数据符合良好。分析表明:为匹配出口背压,进气道在喉道区域形成激波串结构,使内流道流场分为上游超声速区、中部激波串区以及下游亚声速区;在激波串区,剧烈的逆压梯度产生了分离激波、激波串、分离区及分离剪切层等复杂结构;伴随着激波串运动和边界层大尺度分离,进气道壁面压力出现宽频脉动特征。脉动压力的时空分布表明:内流道脉动压力以扰动波的形式传播,为此建立的声反馈模型能较好地预测亚声速区的主导频率。相关性分析表明:激波串运动受上下游流动耦合作用,其中,频率为St=0.7的运动主要受上游流动影响,频率为St=0.9的运动主要受下游压力扰动波影响。  相似文献   
293.
发动机进气道水滴撞击特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针对某发动机进气道的防冰系统设计,对进气道的水滴撞击特性进行了研究.在对进气道流场进行计算的基础上,采用差分法对水滴运动方程进行了数值求解,得到了水滴运动轨迹,从而确定了水滴的撞击极限、总收集系数和局部水收集系数等水滴撞击特性参数;此外,还研究了飞行高度、飞行速度及水滴半径对水滴撞击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水滴撞击极限、总收集系数和局部水收集系数随飞行速度的减小、飞行高度的增加或者水滴半径的增加而增大.这些为进气道的防冰系统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94.
CARET进气道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宇  李天 《飞机设计》2003,39(1):1-6
对Caret进气道研究发展过程进行了回顾 ,提出了一种Caret进气道设计方法 ,并对其进口激波系结构及管道内流动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95.
高超声速进气道-隔离段反压引起不起动计算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博  梁德旺 《推进技术》2006,27(5):431-435
1引言隔离段是高超声速进气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是进气道与燃烧室之间的气动热力缓冲段。隔离段的主要作用是承受下游燃烧室的反压变化而不影响上游进气道的流态,避免进气道出现不起动。隔离段应在承受反压变化的同时不破坏上游进气道流场,组织好隔离段内所形成的激波串,高  相似文献   
296.
对飞机进气道组合体进行了粘性流场的数值模拟,通过求解N-S方程并建立合理的边界条件来模拟不同飞行速度(亚、超音速)、不同攻角和发动机流量下的进气道性能,给出了进气道进口局部马赫数、攻角和侧滑角的分布以及进气道的总压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297.
超声速进气道在亚临界条件下的附加阻力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二波系轴对称外压式超声进气道为例,说明进气道在亚临界工作状态下的脱体激波位置和附加阻力系数的英美计算方法及俄罗斯的附加阻力系数计算方法,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的比较表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并对两种算法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298.
进气道内加装导流体对低压转子振动特性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发动机进口前进气道管道内安装导流体后可能导致的压气机低压转子流动诱发振动现象进行了评估。通过定常和非定常数值模拟发现,以导流体叶片数决定的通过频率对发动机低压转子振动特性的影响较小;同时由于导流体尾迹内部脱落涡强度太低,其脱落频率也不会对发动机低压转子振动特性产生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本算例中导流体的叶型设计和安装位置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299.
一种提高后掠侧压式进气道流量系数的有效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一种双楔顶压、侧板中置的常规后掠侧压式进气道基础上通过减小顶板第二压缩角,引入圆弧压缩面设计了一种具有较高流量系数的进气道.利用Fluent商业计算软件对比研究了该进气道与常规进气道在Ma=6和Ma=4下的流动特征及性能.研究发现,新的改进措施能在几乎不降低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流量系数:在Ma=6来流条件下,改进后的进气道流量系数为0.87,比常规进气道提高14.5%;在Ma=4来流条件下,流量系数为0.69,提高了19%.  相似文献   
300.
一种双S弯非常规进气道地面工作状态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一种双S弯非常规进气道进行了地面工作状态下的试验研究,得到了该类进气道的地面工作特性,结果表明:(1)双S弯非常规进气道在地面工作状态下,随着出口马赫数的增加,总压恢复系数呈下降趋势;稳态周向畸变指数、紊流度和综合畸变指数均上升;稳态径向畸变指数变化不大.(2)与飞行状态下的高速风洞流场控制试验研究结果相比,在相同的出口马赫数下,地面抽吸试验中进气道出口截面的总压恢复系数较低,稳态周向畸变指数、紊流度和综合畸变指数较大,本研究的双S弯非常规进气道在出口马赫数Mae=0.45时,总压恢复系数为0.90,稳态周向畸变指数达到了9.24%,紊流度为4.6%,综合畸变指数为13.85%,畸变比较大,超出了一般发动机的承受范围.(3)在地面抽吸状态下,进气道出口马赫数Mae≤0.37时,综合畸变指数W≤10%,说明发动机可在适当的降转速下稳定工作,随着飞机在地面滑行速度的增加,满足发动机稳定工作要求的进气道最大出口马赫数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