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05篇 |
免费 | 109篇 |
国内免费 | 36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491篇 |
航天技术 | 53篇 |
综合类 | 74篇 |
航天 | 13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29篇 |
2021年 | 17篇 |
2020年 | 25篇 |
2019年 | 24篇 |
2018年 | 18篇 |
2017年 | 17篇 |
2016年 | 20篇 |
2015年 | 25篇 |
2014年 | 27篇 |
2013年 | 26篇 |
2012年 | 36篇 |
2011年 | 21篇 |
2010年 | 38篇 |
2009年 | 42篇 |
2008年 | 22篇 |
2007年 | 30篇 |
2006年 | 33篇 |
2005年 | 31篇 |
2004年 | 26篇 |
2003年 | 27篇 |
2002年 | 21篇 |
2001年 | 22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19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91.
针对共腔结构的航空发动机双转子系统单点碰摩和局部碰摩引起的弯扭耦合振动问题,建立了含碰摩力、不平衡力、转
速控制力矩的弯扭耦合动力学模型。采用4阶龙格-库塔法进行数值仿真分析,结合时域图、频域图、轴心轨迹图分析了转盘偏心
距、碰摩刚度等参数变化以及碰摩类型、转速控制时延等对双转子系统弯扭耦合振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偏心距和碰摩刚度
的增大,会加剧碰摩,其特征频率的最大幅值分别增大了0.1×10-4 m和4×10-4 m左右;局部碰摩的振动响应要比单点碰摩的更加剧
烈,其特征频率的幅值更大,特征频率的成分也更复杂;转速控制时延会使系统振动不稳定,且延迟时间越长,系统振动越不稳定。
在航空发动机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转速控制时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492.
在飞行器总体对发动机进气道长度、偏距和相贯位置有特定要求及叉形弹翼根部空间的限制情况下,设计了一种大偏距、短扩压的S弯进气道.进气道的设计特点是在唇口后保证有尽可能长的S弯扩压段,扩压段在采用合理的中心线变化规律和面积变化规律的情况下,通过变宽度的方法确定截面形状,以满足总体要求.风洞模型实验结果表明:1.进气道具有良好的气动性能,高的总压恢复系数(σ>0.985),较低的周向稳态总压畸变指数(△σo<1.0%)和径向稳态总压畸变指数(△σp<2.8%);2.在一定马赫数下,进气道性能对正攻角和偏航角不敏 相似文献
493.
基于GPS信号的电离层S4指数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电波穿越电离层时,由于受到电离层不均匀结构的影响,电波的幅度、相位、时延等有时会发生快速抖动,这就是所谓的电磁波电离层闪烁现象.电离层闪烁会影响卫星通信系统的质量和导航系统的精度.本文分析了GPS信号研究电离层闪烁的基本原理,讨论了电离层闪烁监测中S4指数的计算方法及其修正方法.通过数据模拟,评估了原始S4指数计算方法及其修正方法的性能特点.针对原始S4指数计算方法及修正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修正方法,并采用实测GPS数据对上述方法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上述方法是有效的和可靠的. 相似文献
494.
高均立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9(3):55-57
本系统采用单片机AT89S52作为控制核心,设计并制作一个基于16×32点阵LED模块显示屏。该点阵可以实现扫描微亮和显示点亮两种工作模式,能够通过自制光笔检测在点阵处于扫描微亮状态时获取其行列坐标信息,并能通过数码管显示出来,同时能依据功能要求控制检测点处LED的亮灭,在屏幕上实现\"点亮、划亮、反显、整屏擦除\"等书写显示功能,通过按键可以实现不同功能之间的切换。 相似文献
495.
496.
对带有周向前弯和周向后弯叶片的低压轴流风机,采用双丝热线技术实验研究了周向弯曲叶片出口三维流动随流量降低变化规律.基于测量结果,详细阐述了周向弯曲叶片流道内三维流动结构的演化发展过程,分析非设计工况下叶片弯掠对流动的影响规律,结合径向平衡方程讨论了周向弯曲叶片对变工况边界层迁移的控制.结果表明:小流量工况下,周向弯曲叶片显著改变了流道内流动结构,且明显改善上下端壁区域的流通性,对于扩大稳定工作范围有着积极的作用;由于旋转离心力的增大,Fr对于径向压力梯度影响也发生变化,从而改变边界层的迁移方向和速度. 相似文献
497.
498.
文摘采用静止轴肩搅拌摩擦焊的方法获得了2219C10S铝合金焊接接头,研究了焊接接头典型的宏观、微观组织特征、焊接工艺参数对焊缝成形特征及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相对常规搅拌摩擦焊,由于静止轴肩式搅拌头的结构特点,焊接过程中可有效避免飞边和焊缝内部缺陷;随着焊速的增加,接头焊核由\"碗状\"变为\"腰鼓\"状,体积也逐渐减小,还出现了轴肩影响区这一特殊组织特征;焊接接头的显微硬度分布呈现出独特的\"∪\"形,焊核区的显微硬度最低;当焊接速度≤250 mm/min,随着焊接速度的增加,接头的拉伸性能逐渐增加;当焊接速度增加至300 mm/min时,由于在焊接接头中出现了沟槽缺陷,拉伸性能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499.
针对双S弯排气系统的雷达吸波涂层应用,采用弹跳射线法计算并分析了双S弯排气系统的散射源分布、涂覆雷达吸波涂层后雷达散射截面(RCS)缩减效果,以及雷达吸波涂层涂覆部位对双S弯喷管排气系统散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典型双S弯排气系统的电磁散射特性存在明显的极化差异,其散射源主要分布在排气腔体终端结构、弯曲流道和喷管出口处,在相应部位涂覆雷达吸波涂层后在X波段、Ku波段的RCS减缩为78.0%、72.2%;在双S弯喷管排气系统中弯曲流道是强散射源之一且对总RCS贡献较大,在该位置涂覆雷达吸波涂层可有效降低排气系统的RCS;根据不同的涂覆方案,在X波段和Ku波段对应的RCS缩减分别为56.9%~78.0%、49.5%~72.2%。 相似文献
500.
针对具有不确定输入时延的多航天器姿态跟踪控制问题,利用Takagi–Sugeno (T–S)模糊方法将非线性多航天器跟踪误差动力学模型进行模糊线性化处理,从而构建出简化的航天器跟踪误差动力学线性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分布式多航天器鲁棒跟踪控制协议,实现多航天器在不确定输入时延和扰动环境下的姿态跟踪控制。最后以多航天器姿态跟踪控制系统模型进行了数值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利用所设计的分布式跟踪控制器,可实现在不同输入时延下的多航天器姿态跟踪控制,并且可以满足系统的H∞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