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航空   4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非对称转子系统主动平衡型抑振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柔性转子动平衡的思想,对非对称支承—柔性转子系统设计了一种最优极点配置型主动平衡控制器,以主动控制一般转子系统的不平衡响应。对航空发动机模型转子单点轴承座施力控制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现方便,抑振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2.
采用射流理论和BLASIUS圆管理论, 导出了密封中各个动力系数的表达式, 使密封中各个动力系数的计算更加实用、简单。   相似文献   
23.
轴向预紧端齿连接转子的动力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用有限元子结构模态综合法进行轴向预紧端齿连接转子动力特性分析的公式系统。重点阐述如何考虑端齿及变轴力的影响, 如何获得变轴力端齿梁元的性质矩阵和建立变轴力端齿梁元及系统的运动方程。   相似文献   
24.
用非线性分析方法对航空发动机等高速旋转机械常见振动故障:突发不平衡、转子裂纹、静动部件碰摩进行研究。用三维边界元法, 分析含开闭裂纹的转子刚度随转角变化的关系。用作用力模型来模拟动、静部件的碰摩。采用传递矩阵和有限元结合的方法建立系统运动方程。用Wil-son-θ积分法数值求解非线性方程。经过分析, 得出了一些有助于故障诊断的振动特征。   相似文献   
25.
跨音速单转子压气机三维湍流流场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乃兴  黄伟光  周倩 《航空动力学报》1995,10(2):109-112,197
用有限体积表示的三维雷诺平均N-S方程显式格式的时间推进法, 对一个单转子压气机的三维湍流流场进行了计算。方法中应用了Baldwin-Lomax湍流模型。这个单转子压气机是第39届国际燃气轮机会议作为考核三维流场数值方法的盲题。计算结果与实验实测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证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用来验证叶轮机械气动设计。   相似文献   
26.
环形金属橡胶减振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王新  朱梓根 《航空动力学报》1997,12(2):143-145,217-218
研究开发出一种用于转子支承系统的新型阻尼器—环形金属橡胶减振器(RMRD)。在转子实验器上的实验研究表明,它具有优越的阻尼减振性能和线性特性。与挤压油膜阻尼器(SFD)比较,RMRD减振效果更好而且能承受更大的不平衡力载荷。作为一种干摩擦阻尼器,RMRD能在高温或低温下长期工作,因而特别适用于作低温环境下工作的火箭发动机的液氢和液氧涡轮泵转子减振器  相似文献   
27.
具有SFD及锥齿轮啮合的多转子系统稳态不平衡响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具有锥齿轮啮合条件下,多转子-支承系统的动力响应;研究挤压油膜阻尼器对锥齿轮传动系统减振的有效性;导出计及锥齿轮啮合力的弯扭耦合传递矩阵,建立了计算包括主动轮、从动轮并带有畸形结构的多转子轴系不平衡响应的通用程序。   相似文献   
28.
弹性—多孔挤压油膜阻尼支承在发动机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明  李其汉  赵福安 《航空动力学报》1998,13(4):400-402,459
根据某核心机转子支承系统动力特性的理论分析结果,为其设计了弹性支承和多孔质挤压油膜阻尼器(PSFD),以调整其临界转速并控制振动。将弹性支承和PSFD安装在该核心机上进行试车的结果表明,理论计算与试验结果吻合得很好,临界转速调整到了预期值,阻尼器的减振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9.
介绍了解决我国某小型航空发动机组合压气机试验件转子动力学问题的理论与试验研究。在对轴系临界转速特性计算分析后, 将转子原前、后两支承均改造成弹性支承加挤压油膜阻尼器(简称双阻尼弹性支承), 并将阻尼器设计成非惯例的结构形式, 终于排除了原试验件的振动故障, 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30.
弹性环式挤压油膜阻尼器减振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弹性环式挤压油膜阻尼器(ERSFD)的减振效果,建立了可更换不同参数弹性环的转子实验系统,开展了ERSFD的减振效果验证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ERSFD对转子具有较明显的减振作用。供油前后转子系统的各阶临界转速相对变化不超过4.63%,说明ERSFD的油膜不会明显改变转子系统模态。ERSFD的减振效果随着ERSFD的参数变化而变化,并且对转子不同阶模态,减振效果也不同。影响ERSFD减振效果的参数较多,需要进行ERSFD与转子系统的参数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