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3篇
  免费   538篇
  国内免费   460篇
航空   2107篇
航天技术   794篇
综合类   511篇
航天   54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148篇
  2017年   130篇
  2016年   151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155篇
  2012年   210篇
  2011年   209篇
  2010年   172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54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144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提出了直接式涡轮质量流量计的概念,应用流体力学的二元边界层理论和二元叶栅理论建立了质量流量传感器的数学模型,并计算了涡轮轴向力的大小。计算表明,涡轮转子所受轴向力的大小与涡轮动量ρQ^2成正比。所提供的结论为研制这一类质量流量计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设计轴向测力传感器提供了数据。  相似文献   
942.
This paper is devoted to the study of propagation of disturbances caused by interplanetary shocks (IPS) through the Earth’s magnetosphere. Using simultaneous observations of various fast forward shocks by different satellites in the solar wind, magnetosheath and magnetosphere from 1995 till 2002, we traced the interplanetary shocks into the Earth’s magnetosphere, we calculated the velocity of their propagation into the Earth’s magnetosphere and analyzed fronts of the disturbances. From the onset of disturbances at different satellites in the magnetosphere we obtained speed values ranging from 500 to 1300 km/s in the direction along the IP shock normal, that is in a general agreement with results of previous numerical MHD simulations. The paper discusses in detail a sequence of two events on November 9th, 2002. For the two cases we estimated the propagation speed of the IP shock caused disturbance between the dayside and nightside magnetosphere to be 590 km/s and 714–741 km/s, respectively. We partially attributed this increase to higher Alfven speed in the outer magnetosphere due to the compression of the magnetosphere as a consequence of the first event, and partially to the faster and stronger driving interplanetary shock. High-time resolution GOES magnetic field data revealed a complex structure of the compressional wave fronts at the dayside geosynchronous orbit during these events, with initial very steep parts (10 s). We discuss a few possible mechanisms of such steep front formation in the paper.  相似文献   
943.
介绍一种高分辨力、无接触式测量超光滑表面粗糙度参数的反散射计算测量技术。实现该技术的测量装置的角分辨力为0.1°。它可以测量导体或非导体表面纳米级精确度的粗糙度。  相似文献   
944.
多路纳秒时差自动测量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个适于多个频标相位和长短期频率比对的高精度测量系统。比对信号采用5MHz,与一个分辨力为Ins的计数器相配,时差测量的理论分辨力为0.2ps;相位测量的本底噪声为±0.3ps(rms);频率测量的本底噪声为4×10^(-13)/τ(τ<100S)。还对系统中的差拍器的设计原则和具体实施考虑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945.
现代误差理论及其基本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简述误差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指出了经典误差理论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论述了现代误差理论的特征及其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946.
就ISO1993(E)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指南,指出一些使用不当的问题,并就两类评定方法、不确定度的传播与合成、扩展不确定度的包含因子以及规范表示方式等问题阐述了作者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947.
用电测实验方法对等厚度对称楔形杆进行拉伸,弯曲实验,测定几个特殊位置及任意位置点的应力值,实验值与应力分析封闭解得到的理论值比较一致,证明了等厚度楔形杆的解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948.
用整体传递系数法分析转子系统动力特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整体传递系数法是在传递系数法的基础上,引入整体矩阵实现多子结构整体传递的一种用于转子系统动力特性分析的新型方法.整体传递系数法对于解决多转子(或机匣)相互耦合系统的问题有其独特的优点:节省计算时间,节省内存,采取状态参量中的位移项代替力项,可以消除传统的传递矩阵中的数值不稳定现象.利用此方法进行了多转子耦合系统的临界转速和振型的计算,结果表明,计算速度和数值的稳定性与其它传递矩阵法相比具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949.
本文介绍了一种脉宽调制型功率变换器与三相异步电动机构成的转速闭环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先进的电力电子器件——功率场效应晶体管构成功率变换器。以MCS-51系列单片机和国产大规模专用集成电路THP4752为核心组成数字控制系统,实现对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变压变频控制。  相似文献   
950.
具有高灵敏度精密机械系统、小推力闭环自动测量系统、真空舱内的在线定位系统、在线调零系统、在线校准系统。消除了电火箭自重、供电系统及高压供气系统对小推力测量的影响,实现了系列电火箭小推力的自动、准确测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