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40篇
航空   158篇
航天技术   37篇
综合类   17篇
航天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01.
依据直升机定常滑跑平衡特性分析得到的起落架定常载荷、旋翼操纵量及定常挥舞,结合起落架轮胎和缓冲支柱的静、动特性试验数据,应用自由振动理论计算得到机体侧向和纵向模态特性随滑跑速度的变化规律;采用计入几何耦合的旋翼液压阻尼器动力学模型,计算了定常滑跑时旋翼周期摆振响应,并得到液压阻尼器在"双频"条件下的等效阻尼;应用平面动力学模型分析不同因素对直升机滑跑地面共振的影响。结果表明,滑跑速度会降低机体侧向模态的固有频率;某型直升机旋翼总距为2°时,在22.8~31 km/h范围内定常滑跑时,直升机遇到较大扰动时将发生地面共振,且旋翼总距增加会降低地面共振的滑跑临界速度;直升机定常滑跑时保持小总距,小扰动,则不会发生地面共振。  相似文献   
202.
祝长生  毛川  李鹏飞 《航空动力学报》2017,32(11):2672-2679
为了比较带定心弹簧的同心型与不带定心弹簧的非同心型挤压油膜阻尼器(SFD)的减振能力,在同心型与非同心型SFD 多盘柔性转子系统实验装置上进行了不同转子不平衡质量及油膜径向间隙条件下的系列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刚性及纯弹性支承,两种SFD都能够有效地减小转子系统的振动。在同心型SFD 柔性转子系统中,当SFD的作用相对定心弹簧的作用较弱时,可以用定心弹簧来调整转子系统临界转速的位置,转子的临界转速在弹支临界转速附近;当SFD的作用相对定心弹簧的作用较强时,定心弹簧对转子系统临界转速的影响不大,转子的临界转速在刚支临界转速附近。非同心型SFD 转子系统的非线性特性比同心型SFD转子系统更为复杂,不仅会出现主共振,而且还会出现超谐共振及亚谐共振。   相似文献   
203.
反射镜的复用减小了空间三轴激光陀螺的体积,但也增加了其调腔难度.传统调腔技术沿用单轴激光陀螺的调腔模式对空间三轴激光陀螺进行调腔,步骤复杂且耗时较长.针对此问题,结合空间三轴激光陀螺的结构特点,分析了传统调腔技术效果欠佳的原因,并提出了一种双通道调腔技术.最后搭建了实验样机,利用双通道调腔技术对空间三轴激光陀螺进行调腔...  相似文献   
204.
盘型磁流变流体阻尼器悬臂转子系统响应时间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的磁流变流体、激励方式、转子转速以及磁场强度情况下系统地测量了盘型磁流变流体阻尼器悬臂转子系统的响应时间。结果发现转子系统的响应时间由初始响应时间、快速响应时间和慢变响应时间3部分组成。转子系统的初始响应时间一般小于100ms,快速响应时间一般在50~400ms的范围内,两者均不可能为几个毫秒。初始响应时间及快速响应时间不仅与磁场强度、磁流变流体的组分和转子转速有关,而且还与激励方式有关。突加电流过程中的响应时间比去掉电流过程中的响应时间短。无论是在突加电流还是在去掉电流的过程中,都存在着一个由磁化或去磁过程引起的初始滞后时间。   相似文献   
205.
拟合激光陀螺数学模型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激光陀螺的数学模型和三欠样条函数拟合原理的基础上,针对俄罗斯某型低精度激光陀螺实际输入-输出特性曲线的数据,应用三次样条合方法进行分析处理,推导出了适用于非线性工作范围误差补偿且实际陀螺特性的数学模型。本文所提方法可用于工作区线性化较差,工作精度低的激光陀螺的精度补偿。  相似文献   
206.
挤压油膜阻尼器失效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着重论述分析挤压油膜阻尼器失效的方法. 首先介绍了国际上主要的航空发动机制造厂家对挤压油膜阻尼器的研究, 那些厂家是General Electric公司、Pratt & Whitney公司和Rolls Royce公司.这不仅有助于我国研制挤压油膜阻尼器的工作,同时也提出一种启示, 研究挤压油膜阻尼器的失效, 应基于综合性参数的选配. 因此,用了轴承参数B和质量偏心率U为基本参数,来说明分析失效的方法.并定义了两种失效的情况,一是转子系统过不了临界转速,二是出现双稳态特性.作出了过不了临界转速的特性图,并带有数据,还提供了3种典型的双稳态特性曲线和产生双稳态特性的数据点.  相似文献   
207.
提出了一种求解挤压油膜阻尼器(SFD)非线性油膜力的近似解析方法。针对Reason 方法不适用非稳态工况的缺点进行了改进,并用典型的Jeffcott转子-轴承系统为具体算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法能够适应动载荷下的非线性油膜力分析,为转子-轴承系统的非线性分析和优化设计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8.
在旋翼设计中引入阻尼器,可以明显提高旋翼阻尼,有利于增加旋翼气弹稳定裕度。本文从一种旋翼模型研制要求出发,总结了一种微型扭转剪切型阻尼器的研制过程,对其设计要求、参数选择、阻尼器橡胶配方调整以及试验研究等方面内容进行了重点描述。  相似文献   
209.
一种被称为液弹的新型技术问世了,它是将液体和弹性元素结合在一起,能提供极好的动态特性来解决直升机振动和阻尼问题的。本文阐述了液弹阻尼器的工作原理,并将液弹阻尼器同粘弹阻尼器和液压阻尼器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210.
An empirical formula relating the strength of a storm given by its |Dst|max with the L-coordinate of the peak of storm-injected relativistic electrons is one of a few well-confirmed quantitative relations found in the magneto-spheric physics. We successively extended a dataset of the formula’s basic storms with several events of high Dst-amplitude up to the highest observed |Dst|max = 600 nT. Possible applying of the formula to the predicting of the ring-current plasma-pressure distribution and the lowest westward electrojet position for a storm are discussed. We have also analyzed the 2000–2001 years’ data on relativistic electrons from our instruments installed on EXPRESS-A (geosynchronous orbit; Ee = 0.8–6 MeV), Molniya-3 (h = 500 × 40 000 km, i = 63°; Ee = 0.8–5.5 MeV) and GLONASS (h = 20 000 km, i = 64°; Ee  l MeV) along with other correlated measurements: GOES series (Ee > 2 MeV), geomagnetic indices (Dst, AE, AL) and interplanetary parameters (solar wind, IMF). The goal is to investigate which outer conditions are most responsible for the high/low output of the storm-injected relativistic electrons. For the geosynchronous orbit, two factors are found as the necessary condition of the highest electron output: high and long-lasting substorm activity on a storm recovery phase and high velocity of solar wind. On the contrary, extremely low substorm activity surely observed during whole the storm recovery phase constitutes a sufficient condition of the non-increased after-storm electron intensity. For the first time found cases of the increased after-storm electron intensity observed at the inner L-shells with no simultaneously seen increase in the geosynchronous distances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