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3篇
航空   88篇
航天技术   115篇
综合类   1篇
航天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This paper will review the potential of a relatively new type of testbed platform f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nd research because of the unique advantages resulting from their material closure and separation from the outside environment. These facilities which we term “modular biospheres”, have emerged from research centered on space life support research but offer a wider range of application. Examples of this type of facility include the Bios-3 facility in Russia, the Japanese CEEF (Closed Ecological Experiment Facility), the NASA Kennedy Space Center Breadboard facility, the Biosphere 2 Test Module and the Laboratory Biosphere. Modular biosphere facilities offer unique research and public real-time science education opportunities. Ecosystem behavior can be studied since initial state conditions can be precisely specified and tracked over different ranges of time. With material closure (apart from very small air exchange rate which can be determined), biogeochemical cycles between soil and soil microorganisms, water, plants, and atmosphere can be studied in detail. Such studies offer a major advance from studies conducted with phytotrons which because of their small size, limit the number of organisms to a very small number, and which crucially do not have a high degree of atmospheric, water and overall material closure. Modular biospheres take advantage of the unique properties of closure, as representing a distinct system “metabolism” and therefore are essentially a “mini-world”. Though relatively large in comparison with most phytotrons and ecological microcosms, which are now standard research and educational tools, modular biospheres are small enough that they can be economically reconfigured to reflect a changing research agenda. Some design elements include lighting via electric lights and/or sunlight, hydroponic or soil substrate for plants, opaque or glazed structures, and variable volume chambers or other methods to handle atmospheric pressur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facility and the outside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22.
介绍了国内外航天型号研制项目成本估算的研究现状,分析了航天型号研制项目成本估算的作用与特点。研究了参数成本估算法、工程成本估算法、类比成本估算法、外推成本估算法、仿真模型法和综合成本估算法等方法。给出了用综合成本估算法估算的风云四号气象卫星研制成本算例。  相似文献   
23.
民用飞机通用地面支援设备选型程序浅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满足航空公司/维修单位高效率、低成本的要求,在飞机的设计过程中,尽量减少专用地面支援设备的种类,以通用地面支援设备取代,成为了飞机主制造商及其供应商共同努力的目标,也成为了一种发展趋势。因此,在飞机运营及维护、维修过程中,通用地面支援设备的选型及程序显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24.
用电弧加热空气,对带有突扩台阶后扩张形,入口M_a=2.1和3.0的超声速燃烧室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对两种不同燃烧室长度、煤油和氢气在垂直和平行喷射下的燃烧状况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25.
空间交会中脉冲变轨燃料消耗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导出了空间交会中多脉冲变轨的一般算法。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双脉冲变轨的燃料消耗情况,提出了双脉冲变轨条件下的“不可达点”及其附近的“高耗能区域”,并给出了相应的物理解释。最后对多脉冲变轨与双脉冲变轨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6.
外测系统突发性故障的检测与诊断在航天测控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动态测量数据的容错处理技术, 建立了三组实用的过程故障诊断方法: 无须建模的容错平滑器方法; 基于模型拟合的容错辨识方法; 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有界影响滤波方法。这些方法既可用于对测控网跟踪质量的事后分析也可用于(准) 实时在线处理。仿真计算结果显示, 这些方法不但能够以100% 的准确率检测出脉冲型故障, 还可快速有效地检测出任何形式的关联型故障, 准确率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27.
从工程实践角度,探讨了在目前广泛采用的偏置动量轮三轴姿态稳定卫星上,进行大尺寸(3~5m)和高指向精度(0.05°)的挠性天性指向控制问题。在建立具有挠性天线的星体动力学模型,以及在借鉴和改进有关抑制挠性天线振动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三轴稳定卫星平台上的挠性天线指向控制系统的方案。最后,根据数值仿真结果,给出了影响挠性天线指向精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8.
可伸缩挠性结构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一类可伸缩挠性梁结构的稳定性。主要结论有:一般可伸缩挠性梁结构的动力学可由刚体姿态运动、挠性体振动和梁伸缩运动相耦合的混合偏微分方程和常微分方程描述;结构振动与转动能量的耗散与积聚取决于梁的伸缩运动,在伸展过程中系统的能量被耗散,在收缩过程中系统能量被积聚,在平台保持过程系统能量维持不变。因此,梁的伸展过程是稳定的,梁的收缩过程是不稳定的,而平台保持过程是临界稳定的。  相似文献   
29.
视频图像压缩技术是多媒体系统不可回避的关键技术。文章对QIF制式标准的视频图像,以P×64标准为核心进行了解码与压缩技术的研究。分析了变换编码、运动补偿、量化和变字长嫡编码对压缩效率与图像质量的影响,并对实时传输的视频图像进行了计算机解码分析。恢复的图像表明:解码是成功的,画面清晰,效果显著。在486微机上软件处理时间为平均为3s/帧,进一步的硬件处理将有可能为实际使用。  相似文献   
30.
着陆缓冲技术在航天器回收系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文章对着陆缓冲过程所使用的两种发动机推力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了着陆缓冲过程中影响系统最终性能的因素。认为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初始条件和环境条件的改变,对此提出了一种较为实用的控制方法。应用这一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初始条件和环境条件的改变对着陆缓冲装置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