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篇
航空   21篇
航天技术   14篇
综合类   6篇
航天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了研究发动机羽流辐射特性对光学探测成像的影响,基于不同直径粒子散射理论、辐射传递方程和分子吸收线数据库,应用有限体积法,建立了火箭发动机羽流在不同波段的辐射特性计算程序.针对实际工作情况进行建模,开展某姿控发动机工作在环月球轨道时的可见及近红外波段羽流的辐射特性计算.在0.4~0.9μm波长范围内,针对羽流气体组分、波长、观察天顶角以及太阳辐射对羽流光谱的影响作了数值计算及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应用有限体积法开发的程序较好地模拟火箭发动机羽流的辐射特性,并具有广泛适用性;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太阳辐射作用对火箭发动机喷流辐射特性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42.
考虑铆钉连接对筋条扭转弹性支持作用的影响,利用三角函数构造筋条在铆钉连接情况下的扭转支持刚度,采用里兹能量法建立轴压铆接加筋平板蒙皮局部屈曲问题的弹性支持理论分析模型及分析方法。分别采用试验方法、有限元方法、工程简化分析方法和本文分析方法对典型轴压金属Z形铆接加筋平板的蒙皮局部屈曲临界应力进行算例分析,验证了本文分析方法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不同的铆钉间距和铆钉连接方式对加筋板蒙皮局部屈曲临界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Z形加筋板结构形式、尺寸、铆钉间距皆为工程常用范围的前提之下,若铆钉连接方式不变,改变铆钉间距对屈曲临界应力影响不足1%;若铆钉间距不变,单排连接改为双排或者交错排可以提高屈曲临界应力约11%。  相似文献   
43.
陈伟芳  李壮  龙万花 《航空学报》2006,27(3):365-369
应用发端于微观分子动力学的蒙特卡罗直接模拟(DSMC)方法实现了RB(RayleighBénard)对流的数值模拟,并在此基础上得到了与线性稳定性理论分析结果相一致的RB系统第一次分叉的临界瑞利数;通过对大瑞利数下RB系统中心点处温度信号进行功率谱分析,得到RB系统通向混沌的倍周期分叉路径,同时应用现代混沌分析方法研究了RB对流系统的关联维、最大Lyapunov指数等非线性特征。  相似文献   
44.
基于后向喇曼散射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温度解调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常程  李铮  周荫清 《航空学报》2001,22(Z1):53-56
 讨论了喇曼和瑞利散射光的温度效应。通过具体的理论分析,指出反斯托克斯散射光比斯托克斯散射光的温度灵敏度高,是此类系统解调温度信息的首选对象。详细讨论了 2种解调方法。通过分析对比它们在系统温度灵敏度、相对温度灵敏度与波长关系上的差异,得到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结论。针对实际测量过程中光纤损耗因素,利用最小二乘法给出了一种“校正”算法。系统实践证明,上述结论是正确、合理的,校正算法是简洁、有效的。  相似文献   
45.
为了诊断瞬态高速喷流的结构特征,开展了基于分子滤波瑞利散射(FRS)技术的可视化研究.介绍了FRS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了散射光的多普勒频移对诊断的影响.针对瞬态高速喷流特点,建立了FRS诊断系统,设计了两种不同的激光入射方式.采用与流场方向垂直的激光入射方式,获得了喷流与空气作用的湍流结构.而采用与流场轴向平行的激光入射方式,则获得了喷流自身的结构.FRS技术对瞬态高速喷流的可视化研究,对研究超声速湍流混合层流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6.
比较了衰落信道下两种不同的集分割方式,UP(Ungerboeck分割)和BP(分组分割)对Turbo TCM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在两种不同映射以及不同帧长度下Turbo TCM的性能。并给出了在8PSK和8ASK两种调制方式下的仿真试验结果,通过比较得出了很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47.
2018年1月23日,阿拉斯加湾科迪亚克岛东南部海域发生了Mw7.9级地震,这是由于太平洋板块浅层岩石圈内的走滑断层造成的。采用美国连续运行参考站(CORS)的GPS观测数据(采样间隔为15s),解算孕震区上空高精度的倾斜总电子含量(STEC),利用奇异谱分析(SSA)的方法提取电离层扰动信息,对阿拉斯加地震同震电离层扰动(CID)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震后1h内,STEC探测到了明显的“N”形波扰动,扰动振幅超过了0.16个总电子含量单位(TECU),持续时间近15min。CID传播速度为2.62km/s,在距震中600km的范围内传播,结合扰动信号频率,判断是由瑞利波向上传播至电离层引起的。由于受到地震破裂带和地磁场影响,CID传播具有明显的方向差异性,探测到的CID点主要位于震中西南方向。此外,在SWARM卫星的垂直总电子含量(VTEC)数据中发现,震发当天震中上空区域TEC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