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49篇 |
免费 | 375篇 |
国内免费 | 239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209篇 |
航天技术 | 328篇 |
综合类 | 144篇 |
航天 | 28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8篇 |
2023年 | 25篇 |
2022年 | 55篇 |
2021年 | 72篇 |
2020年 | 74篇 |
2019年 | 72篇 |
2018年 | 76篇 |
2017年 | 78篇 |
2016年 | 74篇 |
2015年 | 53篇 |
2014年 | 89篇 |
2013年 | 82篇 |
2012年 | 105篇 |
2011年 | 99篇 |
2010年 | 126篇 |
2009年 | 121篇 |
2008年 | 89篇 |
2007年 | 103篇 |
2006年 | 81篇 |
2005年 | 59篇 |
2004年 | 48篇 |
2003年 | 36篇 |
2002年 | 45篇 |
2001年 | 28篇 |
2000年 | 34篇 |
1999年 | 25篇 |
1998年 | 26篇 |
1997年 | 24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22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3篇 |
198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01.
气溶胶光学特性偏振遥感反演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地上空大气顶的辐射主要由大气散射和地表反射组成,一般地表反射的贡献要大于大气散射的贡献,使得陆地上空气溶胶的特性提取非常困难,而偏振信息只强烈依赖于散射粒子的特性,发展基于偏振信息的气溶胶反演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通过对矢量辐射传输方程求解进行研究,基于倍加累加法矢量辐射传输模式分析影响气溶胶反演的主要因素,确定多维参数查找表建立方法,利用POLDER(Polarization and Directionality of the Earth-s Reflectances)提供的反射率和偏振反射率数据,发展了一种利用反射率和偏振反射率查找表迭代查找反演气溶胶光学参数和地表反射率的算法,实现了对北京、香河、Dalanzadgad观测站上空气溶胶光学厚度、粒子半径、折射指数和地表反射率的反演.用AERONET(Aerosol Robotic Network)地基数据对反演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402.
对混胺燃料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的传递方法进行研究。采用 K/S(Kennard/Stone)算法选择转换集样品,采摘用直接校正(Direct Standardization,DS)算法对从仪器采集的光谱进行校正。通过光谱平均差异(ARMS)比较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算法和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对光谱校正的效果。当 PLS算法的最佳主因子数为 3时,DS-PLS算法的光谱校正率可达到 97.5%,优于 DS-SVD算法。混胺样品的分析模型经过 DS-PLS算法传递后,对从仪器的混胺样品各项指标的预测标准偏差(SEP)明显好于传递前,与主仪器预测效果接近,说明采用 K/S算法选择合适的转换集样品后,通过 DS-PLS模型传递算法可有效降低仪器间的光谱差异,实现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在各台光谱仪之间共享。 相似文献
403.
404.
405.
超临界压力下航空煤油RP-3壁面结焦特性对换热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超临界压力下航空煤油(RP-3)在微细管内流动过程中结焦对换热的影响规律.实验中系统压力保持为5MPa,燃油质量流量为3g/s.燃油溶解氧达到饱和,实验段进出口油温分别为127℃和450℃,实验时间为60min,并利用“称质法”获得煤油结焦量.结果表明:由于壁面结焦的差异使得换热特性沿实验段可分为3个区域:进口低温段的传热稳定区、结焦峰值处的传热恶化区和出口高温段的短期强化区.进口低温段结焦量较少,对换热的影响可以忽略;结焦峰值处由于其结焦迅速且量大致使管内传热热阻突增,传热系数下降36.1%故出现传热恶化;高温段出现短期强化是由于结焦微粒附着于管壁,增加了其粗糙度而导致近壁面处流体湍动能增大以及由于近壁面高温区域煤油裂解结焦而产生化学吸 热量,进而强化换热.随着时间的推移,结焦量不断增多,结焦热阻增加的效应抵消并超过以上两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又出现传热恶化. 相似文献
406.
本文采用显式 TVD 格式,求解薄层 Navier-Stokes 方程,计算了激波与楔面相互干扰的流场情况,得出了马赫反射的各种等强度线及固壁面上详细的物理量分布,根据计算得出的流场,计算了壁面摩擦阻力及热流分布。 相似文献
407.
408.
409.
相变材料微胶囊悬浮液在矩形小通道内层流流动传热的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进行了对比性的实验,以研究相变材料微胶囊(MEPCM)-水悬浮液在水力直径为2.71mm的矩形小通道内的层流流动传热性能.实验中用的MEPCM颗粒的平均粒径为4.97μm,与蒸馏水混合制备成质量浓度范围为0~20%的MEPCM-水悬浮液.对比性的实验是指,在相同的悬浮液质量流量和热力条件下,使用不同浓度的MEPCM悬浮液进行传热实验.实验发现,MEPCM悬浮液的冷却性能严重依赖于悬浮液的质量流量和悬浮液的质量浓度.质量浓度为5%的悬浮液在在整个质量流量范围内总是表现出比水好的冷却性能,它对应的是更低的壁面温度以及更好的传热系数.而对于更高质量浓度的悬浮液,在低质量流量的情况下,它们具有很好的冷却性能;而在高质量流量的情况下,它们表现出的冷却性能比水更差,它们对应更高的壁面温度以及更低的Nusselt数. 相似文献
410.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传递函数求解多变量线性定常系统稳态卡尔曼滤波器次优增益阵的新方法,由传递函数直接导出次优增益阵,从而避免了求解高阶非线性矩阵黎卡提方程。在求解时,通过尽可能地设置非零自由参数,并使所有参数为同一数量级,可较容易地解出次优增益阵K~(?),然后进行灵敏度分析或仿真,选出理想的常增益阵K~(?)。 相似文献